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相聚太湖畔 共赏姑苏美

时间:2020-06-16来源:未知 作者: 作者:朱银龙 摄影 点击:
相聚太湖畔,共赏姑苏美开启并点燃了2020山河知青及家人的初夏姑苏行的满腔热情。 苏州美,美在太湖。千百年来的时代引领,历代名人学士,文人骚客笔下的描摹与颂扬,穷尽涵盖这人间天堂的姑苏之美。时至今日,姑苏的美,依然是那样的婀娜而多姿、神采之飞扬
 

 “相聚太湖畔,共赏姑苏美”开启并点燃了2020山河村知青及家人的初夏姑苏行的满腔热情。
苏州美,美在太湖。千百年来的时代引领,历代名人学士,文人骚客笔下的描摹与颂扬,穷尽涵盖这人间天堂的姑苏之美。时至今日,姑苏的美,依然是那样的婀娜而多姿、神采之飞扬。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来袭,让我们宅在家里四月有余,苦闷之烦恼。疫情之下的人们急切地盼望“解禁”时刻的到来。恰逢其时,江南梅子成熟之时,我们兴致勃勃地受到上海铁路太湖疗养院和上海铁路地区老年体协负责人汪东海书记的盛邀,也得到了逊克县边疆公社山河大队知青、现任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办公室负责人包鑫龙书记的鼎力相助。在上海家政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锡珠、上海佰瑞福公司志愿者袁圆以及原逊克县上海老知青 ,以及他们亲友、还有上海原铁路系统的老同志等一行68人,组团,于5月29日至31日向姑苏吴中、吴江进发。


 
短暂的姑苏三日,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与回味。火车上的欢声笑语,传递友情,如同唇齿。在太湖疗养院的大礼堂里,至今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那铿锵有力的祝福语、感谢词,让我们备受欢欣鼓舞。这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几乎成了奋斗人生的誓师大会。由包鑫龙书记主持的开场白,言简意赅;汪东海书记的欢迎词,情真意切;志愿者的发言,感言真切。穿插其中的开奖与颁奖活动把欢迎会搞得蒸腾热烈,气氛亦然。
包鑫龙书记的独具匠心以及各小组组长的组织才干贏得旅友交口赞誉。两条8米见长的横幅,“相聚太湖畔 共赏姑苏美”“半个世纪黑土情”,此刻全然诠释并彰显了“疫情之下”的知青同胞与受邀者的心声和美意。为“思古盘门”“亲吻木渎”“放眼石湖”“印象同里”的浏览埋下了可圈可点的伏笔。
苏州“盘门三景”即“瑞光寺塔”“吴门桥”“盘门”。“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独具匠心的审美观念。她是苏州古城的杰出名胜之一。 



 
“盘门水陆城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扼运河支脉,保国护民,以防外辱的平战结合体,是开启闭合的城池。横跨运河的“吴门桥”始建于北宋,清同治年(公元1872年重建),水陆要冲,连年战乱,屡毁屡建。高耸巍峨的“瑞光寺塔”始建于三国时的赤乌年间(公元247年)也曾遭毁弃只仅存瑞光夕照。明代太祖朱元璋南下传旨,为其重建,赐碑记之,现保存在塔下为世人所赞。 
来吴中看“盘门”是旅游人生的必修指南。既可饱览景致,又可熟读历史。观台远眺,抚今追昔,乐在其中。
雨中“木渎”读史书 
“木渎”古镇,别名渎川、胥江,雅称香溪。位于苏州古城西部。地处太湖流域,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素有“吴中第一镇”之美誉。据说与苏州古城同龄,汉文化水乡古镇达2500年历史,悠悠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这里的民情风尚,文化深厚。有记载以来,自春秋至清末雍正,木渎古镇承载了基层政权的功能。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相传吴越之争,越国王储勾践略施“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为她建造“姑苏台”。命人筹建运料“三年聚材,五年乃成”,将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河道水渎,即“木塞于渎”就此得名。这就是“木渎”古镇的由来。 
漫步在漫长的古镇上,天下着霏霏细雨,撑着雨伞也有情调,在空气清晰明快的氛围中,雨中木渎更有魅力和情怀。当我们的双脚踏上是具有千年沉淀的故土时,心中涌动的是历史的钩沉而忧国思旧情怀。谁曾想?这深邃的巷道里藏有多少个千年流传耳熟能详的往事。“往事越千年”,如今保存完好的“严家花园”、“古松园”、“虹饮山房”经数代人的艰辛植被,历经岁月沧桑,继续在秉持和焕发着人文交融、历史蕴藉的光芒。
 本人感动之余赋诗一首,自得其乐。本人感动之余赋诗一首,自得其乐。 
《香溪雨中行》
 
雨中木渎沙沙行,江南古镇处处春。
 梅子熟了落落红,烟雨朦胧攘攘人。
桥埠乡水盈盈流,吴侬软语绵绵稠。 
远方来客徐徐过,胥江渎川悠悠走。

 “石湖串月”伴长桥
 
“半湖碧玉”不是浪得虚名。曾有诗为证:
 
   “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
    夜半潮声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
 
这石湖国家湿地公园,理所当然成为苏州吴中的天然氧吧。


 
“石湖串月”胜景已然成为古吴越留下的历史遗迹。古代文人佳士曾留下千古绝句。其中清代诗人沈朝初留下的《忆江南》词,写道:“苏州好,串月有长桥。”抒发了诗人身临其境的意境,美在不言之中。
雨中看山,有烟雨朦胧之感,神秘兮兮。山湖水色,有天地浑浊之灵。偌大的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十分壮观。远处看,起伏的山岚峰顶宝塔高耸;近处看,湖水伴长桥犹如彩虹追月。独特的自然美景,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大显身手,成了描绘锦绣江南的创作课堂。
我们也不列外,穿插在湖边的景道上,争相取景都想留下美丽的瞬间。站在英姿婆娑的水杉杨下、观赏楼台中央的荷花池、俯瞰绵延冗长的卧蚕似的孔桥、亭阁前的廊道上挤满人阵,摄下了自己喜欢的倩影。我想晴朗的天气里泛舟湖上一定更惬意,这方圆4公里的内湖中舟楫划桨是多么的幸福啊。
 
如同生活的准则,来石湖公园,也要取决于每人的看景观物的角度,生活中处处有景处处无,就是这么辩证。
悠然“同里”香如故
 我不止一次去过同里古镇,每次去都会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说到变化,古镇变得更清晰有味道,街道整洁、河道清澈、景点多了。说到发展,古镇多了文化氛围,介绍的名篇为推介古镇的人文习俗、府宅故里、文化人物,比过去更有深度。变与不变,其实是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得到新的启发。同里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记录,文化积淀更是日新月异。历史上的名人辈出,影响很大。如古代计成、叶茵、朱鹤龄;近代王绍鏊、杨天骥、董其昌、沈德潜等近百名儒雅。其中任兰生、陈王道为同里古镇的发展赢得的荣耀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任兰生的《退思园》,陈王道的《珍珠塔陈家牌楼》当属园林建筑中的极品,它们连同古镇早已被纳入联合国自然文化遗产目录名册,也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里古镇值得来探访,要想知道了解古镇的自然和文物历史风貌,起码住上三天,细细品味,相信会有收获。 
本次我们出游来同里,无非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总比没来的强很多。当坐在“来得福”饭庄吃上可口的水乡饭菜,感觉江南风味很合胃口。临走时再带些当地的袜底酥、退思饼回家慢慢品尝,感觉很爽。期待下次专程造访同里古镇。
三天的活动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久的。正如大家所说:“短暂的三天旅程令人愉快。这愉快的背后却凝聚着组织者、志愿者、摄影师们及其他各位朋友们的辛勤付出的结果。”借此祝福大家要珍惜友谊、珍爱团结、珍重生活、老而弥坚,迎接下一次的组团出游。



作者简历:朱银龙,1954年1月出生,1970年3月赴黑龙江省逊克县新鄂公社新鄂大队插队。1979年返沪,任区供销合作社会计、统计,1995年就读于电大财会系,2007年因病退职。现为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知青》杂志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