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网 > 上网 >

复工复产怎么做,这些省市给出答案

时间:2020-02-2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点击:
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一前提下,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也是各地各部门的应尽之责。连日来,除个别省份外,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积

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这一前提下,各地在做好防控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渡过难关,也是各地各部门的应尽之责。连日来,除个别省份外,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抓实、抓细、抓落地,积极援企稳岗,保障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门开工,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

上2月20日,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东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在安装大型免烧砖机。 杜昱葆摄(中经视觉)

  广东:

  按下复产键 打出组合拳

广东企业复工形势如何?用电量的攀升最能说明问题。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广东复工复产第一周(2月10日至16日),企业总体复工比例超六成,复工一周广东省累计用电量为55.8亿千瓦时,较前一周增长17.3%。

“从2月13日的12000家左右上升到17日的26209家,复工率超过50%,广东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正逐日大幅上升。”记者从2月18日广东省工信系统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格力、魅族、宝钢等一批重点企业均已全面复工。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瞄准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家电等几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突出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加快推动工业企业复产达产和转产扩产。在重点举措上,首先是推动相关地市支持华为、中兴、美的、广汽等重点企业供应商复工复产;其次是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广东作为用工大省,春节前约有104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返乡过节。节后,部分务工人员返程难、企业用工难成为突出问题。对此,广东省人社部门从三个层面推出应对举措:在市内层面,引导调剂暂未开工或开工不足企业的员工到用工紧缺企业工作;在省内层面,组织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结对帮扶,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在省际层面,协调省外输出地向广东输送劳动力。自按下“复工”键以来,全省已开展点对点专车服务近200班次,开行省际入粤专列5趟,为300多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到岗6108名员工。

连日来,广东省各地为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也各出奇招。原材料不够、物流不畅,怎么办?2月19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一十百千万”专项行动,“数十名区领导联系百强企业”“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千名党员帮助万家企业”……该区打出的这套复工复产“快拳”,让企业纷纷竖起大拇指。目前,该区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

员工返岗难、企业人手不足,怎么办?2月20日,制造业大市东莞重磅出台“复工十条”,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如为企业员工开启返岗“绿色通道”,对包专车、专列、专机接回员工的企业,给予交通费三分之二的补助;企业直接招用首次在莞就业员工,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补助等。

复工企业外地返岗员工“进村难”如何解决?佛山南海区西樵镇把相关工作落实到村居、社区,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出入证制度,“村企联动”提高返岗人员管理效率,缓解企业用工短缺状况。(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杨)

2月20日,工人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江南大道的南河大桥拓宽改造项目现场施工。 陈地长摄(中经视觉)

  江苏:

  “店小二”为企业排忧解难

2月18日,江苏淮安外出务工的乡亲们通过微信公众号收到了当地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意思是:工作去远方,不如留家乡。留家乡、早复工,是整个淮安的做法。

在淮安金湖县,全县全力推动重点企业复产复工,对涉及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的企业主动提供周到服务。金湖县工信局迅速建立企业复工和到岗人员情况“日报告”机制,加强与2个工业园区和8个镇(街道)的沟通对接。自1月30日起,成立企业防控督察组,下设防控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每天统计全县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快速、准确地掌握复工企业务工人员动态。

在淮安涟水县,县委县政府在复工复产企业派驻帮办小组,“驻厂店小二”帮助指导疫情防控,解决企业用工、物流等方面问题,同时组织项目帮办单位实行“一企一策”帮办贴身服务,全力支持复产企业快速恢复产能。2月10日,涟水县出台15条惠企政策,从金融、税务、社保、财政扶持等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渡难关。

发挥“店小二”精神的不只是淮安。在泰州市高港区,当地按照“优先保供、有序复工、条包块管”原则,遵循“七必备、四步走、六到位”要求,分级分类做好工业企业复工。同时,该区充分发挥“店小二”服务团队优势,落实“驻厂员”制度,监督企业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日前,万向精工江苏有限公司接到江铃汽车500套负压救护车专用零部件订单。前期高港区工信局主动对接企业,2月16日,企业复工满负荷生产500套负压救护车专用零部件。

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数据,截至2月20日,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总数3.8万家,复工面85%;复工人数444万人,占正常用工数的59%。其中,无锡、苏州、镇江、宿迁、南通、常州复工面均达九成,分别为97%、95%、93%、91%、90%、90%。(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 陈莹莹 蒋 波)

 山东:

  出实招助力外企渡难关

这两天,在韩资企业山东德州提艾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企业员工戴着口罩,有条不紊地工作着。这家企业主要生产供应现代、起亚等汽车公司的电子连接线路束,订单已排到今年5月份。

但在10多天前,受疫情影响,这家汽车产业链重要参与者还在为无法安全有序复工发愁。此外,还有31家在山东的韩资汽车配件企业面临同样困境。

针对相关问题,山东省商务厅向全省商务系统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全省外贸外资企业复工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简称《通知》),对山东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复工事宜作出全面部署,建立省、市、企业“点对点”跟踪推进工作机制,并实施日调度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从员工返岗到企业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通知》提出的19条帮扶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包括协助采购防疫物资、帮助企业员工返岗、协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为帮扶企业员工返岗,《通知》提出支持企业采取包车方式,“点对点”接回湖北省以外地区和山东省内非留观、非密切接触且健康状况良好的员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返岗复工。对于接回的省外员工,企业所在地政府应在通行方面给予必要协调;对执行政府指定运输任务的包车免收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近日,商务部印发《关于推广山东省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若干措施的函》,将山东省近期推出的19条加快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印送各省(区、市)。

面对疫情,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实施“一企一策”,对急需开工项目最大限度简化手续,启动企业“特别护航行动”、建立企业帮扶快速响应机制、实施“项目专员制”、成立促进投资专班、开通物流“直通车”,迅速打响促投资、稳生产两大保卫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

记者从山东省商务厅获悉,山东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外贸企业复工率达61.1%,外资企业复工率达59.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马双军 张同耀)

  上海:

  复工形势喜人 防疫紧抓不放

2月21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自2月10日以来,上海总体复工复产情况良好,全市工商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重点企业复工较好,重点园区复工较快,产业大项目正在加快复工。

据张建明介绍,上海重点企业复工情况较好。2月10日到19日,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从40.2%提高到72.6%。

外资企业复工情况较好。经调查,全市5.1万家外资企业,复工率近70%;其中,21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93%。

上海重点园区复工较快。临港园区22家重点企业复工率100%,上海化工区、紫竹高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等20个重点园区用电量已达到去年正常水平80%以上。

产业大项目正在加快复工。从产业大项目看,上海47个列入市重大工程的产业项目,在建的20个项目已复工6个、开工率30%,管理人员、本地员工到岗率均超过90%,未复工的主要涉及建设工地等劳动密集型场所。

张建明表示,上海大企业复工情况总体良好,但中小企业复工率偏低,说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目前,上海坚持防控疫情与复工复产复市并举,突出五方面工作。一是抓重点企业,实施“白名单”制度。二是抓重点园区复工,各园区积极组织企业抓复工抓防疫。三是抓重点岗位复工,对核心管理人员、一线熟练操作工人等优先保障复工。四是抓错峰上下班,鼓励园区、企业推行错时复工、错时排班等上班模式。五是抓长三角区域联动,长三角四省市工信部门密切配合、联防联动。

据张建明介绍,下一步上海将加强规范指引。对已复工复产复市单位,抓实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做到“四个100%”,即上岗人员100%戴口罩、100%测量体温、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区域100%消毒、100%健康登记。

同时,加强督促检查。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园区、楼宇、重点企业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复工复产复市指引要求,严禁自行放松或加码。通过联防联控,确保企业防疫措施到位,发现问题果断整改、妥善处置。

此外,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发挥长三角协同机制作用,优化原材料协作供应,推动物资快速通关,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利用“健康码”等方式为符合防疫健康要求的跨区域工作员工提供便捷有效的健康管理措施,保障通勤。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对疫情防控重要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落实技改专项、财政补偿、应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政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则瑾)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