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敏是个好学上进的青年,下乡到地处边境的黑河地区,因干活不惜力,肯动脑筋,不久就调到团部修配厂,跟着团内有名的技术能手徐师傅学手艺。当年一团有上万名来自京、沪、哈等城市的知青,绝大多数在田里务农,顶烈日冒严寒,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有机会干机务活很不易,别说进修配厂了。厉敏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认认真真地跟着师傅起早贪黑地学手艺。他学的面很宽,对车间里每部机器都有兴趣,车钳铣刨都想学。他平时寡言少语,工作中却很较真,只要有一点点不明白的,他就会问师傅,仔细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记住每一个要领,然后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每天,他总是先于同事们到车间,扫地、擦机床、整理工具,清点加工件,忙得不亦乐乎!等大伙来上班时,车间早已被厉敏收拾得井井有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厉敏基本掌握了东方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场常用机车的原理和性能,能够独立加工零配件和维修机械了,但他还觉得有学不完的东西,依然虚心向师傅请教有关技术要点。 对厉敏的表现,领导与群众都看在眼里,他年年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徐师傅更是对这个徒弟喜欢得不得了,意欲收爱徒为婿。徐师傅不仅是技术上的“大拿”(即能人),还是个知识很丰富的人,对自家两个女儿管教也严,平时就要求她们多看书多学习,对厉敏还加了一条,要多研究。他常说,多学多练多研究,掌握了本领总是有用的。厉敏虽没答应去当“上门女婿”,但对师傅的教诲铭记在心,工作上一点不打折扣,始终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1975年初,邓小平在毛主席提议下出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着手处理经济建设严重衰竭问题,为落实周恩来总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召,要求全国人民加快发展经济的步伐。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是“亲不亲阶级分”了,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转变,像厉敏与徐师傅这样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有利于促进和发展生产,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兵团也很注重培养和爱护技术人才。那一年,厉敏也像他的师傅一样被评为团里的先进典型,1团修配厂被评为兵团先进单位。 为了拍摄这对“技术能手”,表现他们亲密的师徒关系,时任 1 团宣传股干事的周确为此没少动脑筋。对团修配厂的环境条件,周确是心里门儿清的:陈旧的厂房,被油渍污染的墙面和地面,斑驳陆离的机床,为挡风雪被部分封堵的窗户……总之,一切都是黑乎乎的,是很不理想的拍摄地。可是,作为宣传干事,必须完成采访,一定要拍好这对师徒,何况对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周干事是打心眼里拥护的。经多次到车间里查勘,选择最佳拍摄方式,琢磨了许久的周确终于选定工作台为拍摄点,让师徒二人坐在一起,以加工件和检测工具为道具,再现他们钻研技术的场景。为克服环境光照不够的困难,突出人物形象,他大胆采用双灯拍摄,除正面给人物照明外,还在人物身后再设置一盏闪光灯,打出玄妙的轮廓光。要知道,当年会使用这种拍法的摄影师极少,而我们的知青摄影师已经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照片洗印出来后,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效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除了展览于宣传栏外,还被登上了当地报纸。 说到这位周确,周干事,其实他也跟厉敏一样,也是个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技术锲而不舍的人,同样值得我书写。 周确是哈尔滨知青,出生在“摄影世家”,爷爷就酷爱摄影,留下一台日产FUJICA相机;父亲则是哈尔滨市体委群体科的工作人员,常拍摄各种体育赛事和市民健身活动。周确六岁时,父亲就带他到体委的暗房里,从显影、定影开始教他学习照片的有关后期操作。年龄稍大一些后,父亲就教他使用相机。小周确聪慧过人,对快门、光圈控制曝光,焦点与景深什么的,一学就会,并且弄懂了光影造型的一些要点。待到文革爆发、别人去参加“革命”时,周确却常在暗房里给父亲当助手,度过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到下乡前,周确已经能够独立拍摄,独立完成暗房操作了。这期间,周确的绘画天赋也得到长足的进步。 1968年5月,哈尔滨动员青年学生下乡,初中尚未毕业的周确报了名,被分派到地处边境,与前苏联一江之隔的农建师新华团①6营38连,早早地成了兵团战士。周确当时带上了爷爷留下的那台旧相机。但是,边境地区有严格的管控规定,上级明令禁止拍摄,以防地形、地貌被苏方利用。周确平时不敢把照相机拿出来,只是星期天休息时,偷偷地带上相机与三两好友跑到干部们看不到的地方,替战友们拍些照片。光拍,不能印出来,也是个很闹心的事,周确又在战友的掩护下,花时间自制了印像机和一台简易放大机。然后,又在宿舍里利用烟道与工具仓,改成小暗室,把土造的放大机藏在里面,门外还挂上排长的画作遮掩。他硬是在这个一平方米都不到的小空间内,为战友们洗印出照片来,大家高兴得不得了,但这一切都只能避开连队干部们的视线。 年末,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新华团编为1师2团。不久,2团奉命南迁赵光,而周确所在的6营则留下划归1团。无论组织归属如何变化,周确和战友们还是在那片土地上履行着屯垦戍边的职责。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终于有一天,团部陆干事和尹干事找周确去为“清产核资”画宣传画。他的画让两位干事刮目相看,因此成了好友。1973年,团政委带工作组到周确所在连继续清产核资,陆、尹两位干事也来了。而且,他们不知怎么探得周确还会拍照的信息。一天,政委在专心致志地编柳条筐,陆干事怂恿周确偷偷地给政委拍了张照片。当天,周确就把刚刚洗完的照片捧到政委面前,政委看到自己劳动的形象,大喜过望,连连称赞:没想到呀,连队还有这样的人才,比团里的人拍得好呀!这让忐忑不安的周确吃下了定心丸,毕竟得到领导认可,这是他多年的祈盼,因为他不想再偷偷摸摸地拍照啦! 军队干部爱惜人才,不久,周确被调到团部电影队当放映员。一段时间后,再转为宣传股干事。周确这才离开了挥洒了五年汗水的农田,真正走上了以摄影为主的道路。之后三年,周确为 1 团拍下了数以千计的照片,从生产劳动到扛枪戍边,从生活趣事到文化体育,他的镜头对准了全团的所有连队,记录了 1 团建设和发展走过的道路。 勤奋必定会有收获。1976年,周确被送到新华社培训班学习;次年,走上了新华社摄影记者的岗位,在更大的舞台上用手中的相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厉敏和周确,两个来自不同城市的知青,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刻苦专研的精神是相同的,是北大荒培养和造就了他们。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此言当真! 注①为应对前苏联的挑衅,1966年3月党中央就决定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农建一师(黑河一师)和农建二师(合江二师)。1968年6月18日,毛主席再度批准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详见本书第四章之《兵团始末》。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