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超过40%的面积 都被一类神奇的植物覆盖 那便是草。当草连绵成片 再加上一些灌木等植物 便构成了人们熟知的草原 从西藏到青海 从新疆到甘肃 从内蒙到东北 草原遍布中国西、北部 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 若尔盖草原、那曲草原 或者巴音布鲁克草原 繁多而充满异域风情的名称 令人眼花缭乱 更别提逐个指出它们的位置 但有一个却是例外 它的名称不仅不陌生 还几乎家喻户晓 那就是 内蒙古大草原 它是中国最知名的草原 这里的蓝天、白云、碧草 骏马、群羊、飞鸟 敖包、牧歌、毡房 几乎就是中国草原风光的代名词 它也是影响中国最为深重的草原 数千年来 草原上的游牧文明 与中原的农耕文明冲突融合 共同构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 这是一片属于自由者的土地 也是一片属于勇敢者的家园 它的四大组成部分 乌兰察布、呼伦贝尔 科尔沁、锡林郭勒 更是接连四次 创造了辉煌的草原传奇 01 、诞生 内蒙古地处内陆 每年夏季 从太平洋北上的东南季风 到达此地时已如同强弩之末 而在大兴安岭、阴山、燕山等 数条山脉的合围环抱之下 本已“衰弱”的夏季风翻山越岭 其中的水汽更是大幅减少 于是在这里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减 即便在最为湿润的地区 年降水量也不过约400毫米 而到了草原西部 降水量更是降至150毫米左右 几乎接近荒漠地带 在东部和东南部山区林地的边缘 是草原中降水最为丰沛的区域 由于森林在此“一息尚存” 被称为疏林草原 草原和森林在这里 要么比肩而立、泾渭分明 要么交织错落、形成斑块 随着降水减少、土层变薄 高大的乔木逐渐难以生存 直至最终销声匿迹 只留下更为耐旱的草本植物 铺满地表、连绵不绝 在年降水350-450毫米的地带 丛生的牧草可高达60厘米左右 形成茂密的草甸草原 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中 优质牧草占比可达50-80% 即便牛类等大型牲畜 也能在这里肆意疯吃猛长 堪称极为优质的天然牧场 而当降水量降至200-350毫米时 面积更为广阔的典型草原便登场了 这里比草甸草原更加干旱 牧草种类更少、高度更低 白色的羊群游弋其中 如同绿毯上雪白的花朵 随着冬去春来、夏秋更迭 草原便如同大地的调色盘 被用最粗犷的画笔 刷上了不同的色彩 或是盛夏的绿 或是金秋的黄 与南方地区相比 草原气候更加干旱 土壤层也更浅更薄 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过去 绝大多数地区并不适合耕种 然而这里遍布大量优质牧草 是发展畜牧业的风水宝地 于是养牛、牧马、放羊等 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和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不同 草原上的人民不得不 随着季节变化四处迁徙 以寻找合适的草场和水源 正所谓“居无定向,惟顺天时” 被称为“游牧民族” 传统的游牧民族“靠天吃饭” 长途迁徙中更是困难重重 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团结起来 才能在茫茫草原中觅得一线生机 于是“遇食同享,难则争赴” 成了游牧民族世代传承的个性 他们性情豪爽、骁勇善战 不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 还是草原上原本的主人 都是他们必须直面的挑战 于是在漫长的岁月中 抗争、扩张、征服 成了草原上的主旋律 四大草原上的风烟和往事 至今仍在猎猎西风中无声地回荡 02 、阴山王庭 在阴山山脉以北 国境线附近的戈壁沙漠以南 大青山和狼山之间 便是广阔的乌兰察布草原 草原南部 是东西逶迤约1300千米的 阴山山脉 它如同一面屏障 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山脉以南 黄河蜿蜒而过 一路奔流向东直至注入渤海 催生了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而在山脉北麓 则是干旱少雨的内蒙古高原 ) 这里没有良田千里 更没有林海浩瀚 却有名传千古的辽阔草原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直至今日 在乌兰察布草原南部 丘陵起伏的格根塔拉草原 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的辉腾锡勒草原 依然保留着当年四野苍茫的草原风光 也正是这片大草原 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匈奴国 从此结束了蒙古高原上 部落间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历史 公元前209年 匈奴历史上著名的霸主 冒顿单于即位 此后的数年间 这位秉持“土地乃国之根本”的领袖 带领匈奴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 繁盛一时的东胡、月氏、楼烦 纷纷臣服于他们的弓矢之下 蒙古草原有史以来第一次 有了统一的主人 其王庭则坐落于阴山一带 成为这个草原帝国的心脏 在匈奴领土最为广阔的时期 其疆域西至葱岭、东达辽河 北至贝加尔湖、南抵秦长城 而在冒顿单于去世50余年后 西汉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北上 一路突袭、节节胜利 兵锋直逼瀚海附近 并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礼以示功绩 史称“封狼居胥” 经此一役 匈奴再难与汉室抗衡 阴山王朝的传奇 逐渐消逝在大草原的风中 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03、走出呼伦贝尔 在内蒙古所有草原中 声名最为显赫的 莫过于呼伦贝尔草原 其位于内蒙古东北部 大兴安岭以西 疏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 在此均有分布 这里也是内蒙古草原中 降水最为丰沛的地区 于是发源于周边山脉的河流 不断向低洼的草原上汇聚 一路蜿蜒盘桓 如同大地上散落的绸带 河流不断汇聚 形成规模更为宏大的江河 最终注入遥远的大海 而在更低洼处 凭借河流、降雨或泉水的补给 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就此诞生 星星点点地点缀在辽阔的草原上 其中最为闻名遐迩的 莫过于呼伦湖和贝尔湖 作为这片土地的“代言湖” 它们是呼伦贝尔草原上 最令人引以为傲的一双明珠 也是整个内蒙古草原上 面积数一数二的天然湖泊 其中呼伦湖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 居于所有草原湖泊之首 水面最广阔时与江苏的太湖相当 有了众多河湖的补给 牧草的生长格外旺盛 种类甚至多达数百种 历史学家翦伯赞一度将其称为 “自古以来最好的草原” 而历史也证明 这片富饶肥美的原野 成为了众多游牧民族的摇篮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武装军队 等待着征服更为广大的世界 其中一支为鲜卑人 他们原本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山林中 直到公元1世纪 他们才跨过山岭、南迁“大泽” 来到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 相较于原始的捕鱼游猎 畜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 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 于是鲜卑人的部落不断壮大 终于在近百年后 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 彼时正值中原的东汉三国时期 汉室出兵击败北匈奴 曹操亲征大胜乌桓 待战事平息后 呼伦贝尔的西、南两方 便留下了大片“空白”的土地 于是蠢蠢欲动的各鲜卑部族 开始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迁徙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支 族姓拓跋,亦被称为“拓跋鲜卑” 他们从内蒙古东北端的呼伦贝尔出发 一路跋涉至东南部的赤峰一带 又向西辗转至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附近 全程相距数千里、历时超过百年 可谓“山高谷深、九难八阻” 而在这百余年里 中原大地上风云流转 西晋灭亡后 中原部族割据、政权更迭 可谓一片混乱、动荡不堪 然而乱世造英雄 公元386年 鲜卑人拓跋珪建国称帝 建立“北魏”政权 大约半个世纪后 北魏继匈奴王朝后 再次一统北方部族 甚至一度越过黄河 迁都至河南洛阳 与退居南方的汉族王朝彼此对峙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回首鲜卑人走出呼伦贝尔 千里迁徙、称霸中原的历程 不仅是一段民族崛起的传奇 更是一部文明融合的史诗 尽管此后北朝又历经多次分裂和易权 但直至隋朝立国 鲜卑一族统治中国北方已长达195年 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 自此 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 有史以来第一次 在中原大地上交融汇聚 中华文明开始变得多元和鲜活 这种融合留下的种种痕迹 历经千年依然流传不衰 04 科尔沁之子 科尔沁草原的核心地区 位于内蒙古的兴安盟、通辽市 以及赤峰市的东北部 其北邻呼伦贝尔、西接锡林郭勒 南抵河北、辽宁两省边界 是内蒙古唯一处在大兴安岭以东的草原 而草原东部 便是广袤肥沃的松嫩、辽河两大平原 山地、丘陵、平原在此交汇 土壤、植被类型丰富多样 从阿尔山的疏林草原 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 草甸及典型草原 牛羊遍地、河湖纵横 数千年来 众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从东胡、鲜卑、乌桓 到后期的女真、蒙古等等 但若要说扎根于此、立国于此、鼎盛于此的 便只有契丹 早在南北朝时期 契丹便在内蒙古东南部 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悄然兴起 其分支部族众多、内部相争不断 直到大唐盛世垂亡之时 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机 终以雷霆之势一举统一契丹八部 并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 定都上京临潢府 即今天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 这便是22年后 雄踞北方的大辽国的前身 辽国极盛时疆域十分广阔 仅都城便建有5个之多 其中上京、中京均位于科尔沁草原上 然而和多数游牧民族不同的是 握有松辽平原之利的辽国 一方面主动接纳农耕文明 以弥补游牧生产的不足 二百馀年,城郭相望,田野益辟 而另一方面 则在国家制度上“因俗而治” 分设北面官、南面官 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可以说早在1000多年前 便走上了“一国两制”的道路 他们实行科举、崇尚佛教 在与北宋和平止战的百余年间 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更是盛况空前 无论是人们口中 抗击契丹、保家卫国的杨家将 还是金庸先生笔下 侠气干云、两肋插刀的萧峰 关于契丹人与中原人的各种故事和想象 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05 锡林郭勒的辉煌 在乌兰察布和科尔沁草原之间 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地带 便是我国又一著名的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这里不如呼伦贝尔降水丰沛 大多数河流冲出山区后 还来不及汇成大江大河 便消失在草原深处 又或是止步于一片洼地中 形成点缀在河流末端的湖泊 只有在锡林郭勒南部 流经坝上草原的滦河和永定河水系 最终得以向南汇入海洋 而在滦河上游的正蓝旗草原上 有一片极为规整的矩形城墙遗址 尽管极目望去 仅剩一片断壁残垣 但其规划格局却一目了然 外城、皇城、宫城依次嵌套 轮廓清晰可见 其中宫城占地达32公顷 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 这便是古老的元上都遗址 大约800年前 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这里 此后在其著作中 便洋溢着对这座都城和宫殿 难以掩饰的惊叹与赞美 上都是忽必烈汗建造的都城,他还用大理石和各种美丽的石头建造了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宫殿,宫殿的殿堂和房间里都镀了黄金,富丽堂皇。 这就是元上都 强大富饶的蒙元帝国最早的都城 这支生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强悍民族 最终在锡林郭勒草原上 创造了无上的荣耀 时间回到公元1260年 距离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已过去了半个世纪 忽必烈接过祖父的衣钵 率领蒙古铁骑占领淮河以北 并在上都登上汗位 此后 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 他效仿汉制、遵用汉法 改“大蒙古国”为“大元” 将都城迁至今日的北京 是为“元大都” 而上都则作为夏季的都城 蒙古铁骑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几乎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元朝疆土之辽阔 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 成为了中国第一个 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 然而在元朝残酷的高压统治下 人民揭竿而起、奋起反抗 盛极一时的蒙元帝国迅速土崩瓦解 不到百年便走向了终结 但这片草原的故事还在持续 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坝上一带 是极为优质的军马场 数以十万乃至百万计的良驹 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奔赴战场 在清朝初期的百余年间 帮助满族人谋定了新的盛世江山 若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 纵观中国2000余年的历史 不难看到在第一个千年里 农耕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而在第二个千年中 则是由日渐强大的北方民族 维持了近700年的辉煌 今天 所有铁马秋风已成过眼云烟 所有是非功过都付与苍烟落照 草原上不再需要金戈铁马 也不会因为文明冲突兵戎相见 当一切动荡归为平静 这里便是一片自由的土地 06 、自由奔放的大地 尽管在内蒙古 大多数草原均地处高原 但地势起伏却极为平缓 在一望无际、坦荡如砥的大地上 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和束缚 一切都是“自由”的 风是“自由”的 即便来自海洋的季风难以触达 但面对呼啸而来的北风和西风 平坦的大地却毫无招架之力 在锡林郭勒南部、燕山以北的坝上草原 10米高空的平均风速可超过6米/秒 仅张北一县境内风电场 装机容量已达到233万千瓦 接近长江上葛洲坝水利枢纽的装机量 水是“自由”的 草原上几乎没有地形束缚 河流或肆意弯曲形成曲水 或漫溢四周形成沼泽和湿地 在众多曲折的草原河流中 尤以呼伦贝尔草原的莫日格勒河 最为典型和著名 河道弯弯绕绕、九曲回肠 令人叹为观止 生命也是“自由”的 每到候鸟迁徙的季节 草原湖泊附近便热闹非凡 百余种候鸟到此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其中不乏丹顶鹤、天鹅、鸿雁等珍稀鸟类 当它们成群结队飞上天空 场面蔚为壮观 为了适应辽阔的草原环境 有蹄类哺乳动物 进化出了高超的奔跑技能 啮齿类哺乳动物 在地下建立起庞大的洞穴王国 虎视眈眈的掠食者 则隐藏在草丛深处 随时准备发动下一轮攻击 草原上遍布着生命的气息 人们的生活同样是自由的 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让他们逐渐摆脱环境的限制 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人们可以保留古老的习俗 可以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选择走入城市 拥抱现代文明 而对于草原之外的人们 这里也不再是萧瑟的塞外边境 而是一片自由广阔的天地 等待着新时代的探索者去探寻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