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2月19日,中华民族在奔向太空远征路上迈“第一步”
钱学森(左一)在上海南汇指导“T-7M”探空火箭发射。 资料照片
59年前的今天,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腾空而起。中华民族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远征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探索太空的努力。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59年,中央领导根据当时国情,决定在空间技术方面重点研究探空火箭。 这枚“T-7M”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起飞总重量为190公斤,总长度5345毫米,箭体直径250毫米,飞行高度达8公里。 火箭发射场选择在濒临东海、人烟稀少的老港镇东进村。当时火箭发射场的条件十分艰苦,指挥所是用草包装上泥土临时堆起来的,用芦席围成的发电站顶上盖着油布篷。为了争时间、抢进度,没有专用的燃料加注设备,就用打气筒作为压力源来加注推进剂。为了保密,试验工作不能使用步话机和广播喇叭,指挥所要下达发射命令,只能靠打手势、吹哨子和叫喊。设施虽然简陋,但凭着一股干劲,第一枚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终于一发成功。 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走进上海新技术展览会尖端技术展览室。展览室的中央,摆着“T-7M”火箭的实物模型。现场的一位科技人员说:“我们搞这个没有苏联专家,没有资料,搞的人大多是平均年龄25岁以下的大中专学生。”毛泽东听了很感兴趣,连声说:“好!好!”得知这枚火箭的射程高度为8公里时,毛泽东说“不算太低,亦不算高”。他很快笑了,并举起手中的产品说明书,在空中使劲挥了挥说:“了不起呀,八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八公里、二十公里、二百公里地搞下去!”说罢,毛泽东走到火箭的身边,轻轻在火箭的尾部拍了两下,像一位父亲拍打着儿子的屁股。 “T-7M”火箭在南汇共进行了12次发射试验,由于发射场临近上海,周围地域较小,考虑到安全及保密等因素,1960年3月决定移师安徽广德,建设603发射试验场。1960年9月,我国发射成功了“T-7”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并成为人造卫星上天前进行高空探测的基本型探空火箭。 此后,上海还先后研制了以风暴一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为代表的4种探空火箭和4种大型运载火箭,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重要基地。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