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春风依旧》

时间:2019-01-12来源:梦随风万里 作者:林小仲 点击:
【31《忆冯军》简介】:我在团中央青工部时,冯军是分管青工部的书记处书记,他既是我们的领导,更是一位真挚的兄长和朋友。冯军曾任西藏自治区组织部长,1993年8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期间,突发脑溢血,不幸病逝,年仅44岁。转眼他已经离开我

【31《忆冯军》简介】:我在团中央青工部时,冯军是分管青工部的书记处书记,他既是我们的领导,更是一位真挚的兄长和朋友。冯军曾任西藏自治区组织部长,1993年8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期间,突发脑溢血,不幸病逝,年仅44岁。转眼他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我们在机关共事和情谊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冯军严已律人,正直善良,他时时告诫自己,平民百姓家庭走出,做事要出于公心回报社会和人民。1990年夏,我决意离开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为我工作安排,他比我都着急。他离开机关去西藏赴任,我们为他送别,话语间他想得更多的是团专职干部们转业的安排。冯军尚未不惑之年,已是省部级官员,然而他对我们这些曾经的部属,言必同事朋友,他清簾勤政,曾有不可限量的前程,而他忘我工作却以牺牲生命做为代价。新的官场现形记,许多事情让我叹为观止,看着许多因贪腐落马的老虎们,我想冯军若在,他会对此深恶痛绝,想当年在他的办公室,我们交谈,对一些社会现象,他也无不担心,有时也会有少许的无奈。可以告慰冯军的是,二十五年弹指挥间,他的夫人和儿女们,都事业有成、生活快乐,且儿孙幸福滿堂,或许这也都托冯军的忠厚善良之福,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总还是充满阳光。

【32《新疆的军垦战歌》简介】:2001年夏天,我们一行应邀赴新疆,受到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张庆黎和他夫人赵化娟的热情接待。大家都曾是机关老同事,多年未见格外亲热。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从乌鲁木到石河子,从天山天池到吐鲁番葡萄沟,尽览新疆的辽阔和壮美。新疆建设兵团充满传奇的历史,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兵团下辖14个师(市),人口达276万之多。从部队转业官兵到上海等城市知青,从湘女上天山到支边青年,几代兵团人为祖国的稳定和新疆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我们重温他们艰苦创业的历史,许多事做为曾经的知青,感佩他们的奉献,特别是那些上海知青们,从东海之滨的大都市到当初的戈壁荒滩,在周总理看望上海知青的葡萄架下,我留意眼前的一切。新疆人热情豁达好客,最难忘受到机羊入同事、艾娣雅教授邀请,我们荣幸在新疆大学参加一对维族青年的婚礼。参加的嘉宾中有各民族的朋友,能歌善舞是维吾尔族的重要特征。婚礼喜庆欢乐,没有内地婚礼那么多繁琐程式化的仪式,更多的是朋友们之间无拘束亲切交流,美丽动人的舞姿,优扬欢快的音乐,丰盛的新疆大餐。新疆友人热情,在吐鲁番市,我抵不过市委秘书长劝酒,败下阵来。新疆地大物博,在火焰山胶黑的岩石前,我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保唐僧取经,从铁扇公主处骗来芭蕉扇煽灭火焰山烈火的神话故事。在达坂城看到壮观风力发电塔,想起王洛宾整理的享誉世界的维吾尔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在王震将军雕像前,想起他和战友们谱响的新疆军垦战歌,我也想起在新疆做出重大贡献的晚清重臣林则徐、左宗棠,想起无数为国家领土完整做出贡献的人们。这次新疆行仅一周时间,未来得及去伊犁、喀什、喀纳斯湖等许多地方,希望有一天䃼课,再去美丽辽阔的新疆。


【33《金戈铁马的黄土高坡》简介】:西安历史上被称为长安,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先后有12个王朝建都于此,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最为显赫。我这次西北行去了西安,也去了延安,我第一次去延安还是16岁文革中的1966年,红卫兵徒步长征,用一个月时间,冒着寒风从北京走到延安。那时我见到的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年代的原状。几十年后重回延安,在新城市建设的风潮中,以面目皆非,我感慨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人文价值,何不原封不动保留古城延安的原貌,而在其相邻处建一现代化新城,黄土高坡又不缺地。遥想北京拆毁明清古城墙,而西安却保留住了雄伟的城墙。领导者规划决策的一念之差,竞然决定了历史文化的存留。在延安凤凰山窑洞中,我看到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合影,在延安枣园的窑洞中,我看到毛泽东和江青的合影,在延安博物馆,陜北红军创始人高岗照片重新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排在一起。然而如同历史遗迹,真实原状才有价值。在我家长辈中,我们的大姨父唐嘉依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范,他是全国铁路系统的著名桥梁专家、文革前铁一局桥梁处处长,他和我的大姨胡文鸿都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大姨父参加过抗美援朝,指挥修建机场,大姨和大姨父也曾经都是解放军铁道兵,文革中也经历被诬陷的生死考验。他们夫妻做为高级工程师供职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为大西北铁路建设贡献一生,值得称道的是,年逾古稀大姨父在大姨协助下,主持了广东虎门大桥的建设,这是他做为广东人为家乡的奉献。大姨父八十高龄时,仍熟练掌握电脑打字,他极关注家国天下,我每次到西安家中,倾听他颇有见地的感受,当年感觉他有些偏执,现在回想起来不幸许多大事被他判断言中。我大姨是兄弟姐妹中的大姐,儒雅贤淑,既有知识女性的智慧,也有大姐慈爱风范,年轻时她和大姨父顶着生活压力,尽心竭力帮助父母将四个弟妹从四川自贡富顺山乡,送进重庆南开中学,送进大学,他们姐弟五人都在建国前后参军,也曾传为佳话。秦岭山脉、汉中平原、渭河流域、陜北黄土高坡,高亢的秦腔,悠扬的信天游。


【34《平型外云和月》简介】:2009年6月,应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郭良孝邀请,我们陪老部长勾德元夫妇赴山西灵丘,参观平型关大捷的战场遗址。我们都曾在共青团工作。良孝是一位极具亲和力和富有远见的领导者,老勾那时已经离休多年,我们都希望陪多他走走看看,同行的还时任宋庆龄故居管理主任艾玲,她与郭良孝曾是团校的同学。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林彪领导的115师首战平型关,取得歼灭日军千余人的重大胜利,115师也有600人为国捐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有一排参战指挥者雕像,他们是: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李天佑、杨勇、杨成武、杨德志、肖华,他们都是声名显赫的开国将帅。林彪师长那年30岁,他40岁时统帅四野130万人大军,战辽沈、战平津,从转战黑龙江畔到解放海南岛。平型关战役指挥者雕像中,林彪居中,左右分别为聂荣臻、陈光,陈光将军一生让人嗟叹,他曾是中央红军少共国际师首任师长,红军长征时,主力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长,指挥过飞夺沪定桥和攻占腊子口等著名战役。陈光任八路军115师旅长,平型关战役时,陈光旅长麾下战将分别有李天佑、杨勇、杨得志、陈正湘等。平型关战役结束林彪被友军误伤,陈光曾代115师师长,而由于性格及其他原因,他在建国后却成为受处分自杀的最高将领,直到文革结束后,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等115师战友们在《人民日报》上发文追念陈光。我站在平型关前,望着眼前云淡风轻,似乎还能感受到先辈们为了抗日救国浴血奋战的场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是真正残酷的战争。从平型关大捷我也想到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和长沙的保卫战、百团大战、白山黑水艰苦卓绝的抗联,我们应该铭记和敬重所有抗日战争中的英烈,不忘历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35《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简介】:1986年3月,我参加团中央下基层工作团在井冈山的永新县工作两个月,2011年6月我们一行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受到干部学院周金堂常务副校长热情接待,当年他做为吉安团地委书记陪同我们在永新、吉安工作。当年井冈山茨萍山峦叠翠、绿树环绕,而今游人如织、喧嚣热闹,但我依稀记得那首曾广为传唱的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江西承载着中国近代史许多大事。我们寻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府瑞金,创建者们当年都曾风华正茂。在十送红军的歌曲中,站在于都河畔,遥想八万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从这里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我们在赣州停留数日,感受主人盛情,宋代辛弃疾在这里为中原沦丧壮怀激烈报国无门。涛涛奔流赣江水绵延不绝,郁孤台上曾经留下多少仁人志士的足迹和憾恨。庐山上既有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别墅,更有中共党史上著名两次庐山会议的旧址,犹忆彭总。我们瞻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想当年27岁的周恩来运筹帷幄。在小平生活过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在共青城摆滿鲜花的耀邦墓地前,在滕王阁上体验:渔舟唱晚,阵燕轻寒。还是在九江朋友们酌酒轻松快活,看到九江浔阳楼,不由想起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的故事,宋江酒醉壁上题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更想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首长诗中有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更是意味深长的千古绝唱。



【36《四川沱江边的童年》简介】:我的父母相继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未滿周岁的我被从北京送回四川老家,在自贡沱江边跟外公、外婆度过我的童年。外公出身贫寒,不苟言笑、喜欢读书,年轻时在川军中打拼,做到独立团团长的位置,也曾当过中江县县长、成都的参议。当年朱德、刘伯承等川军将领在庐州起义,外公也知情,事后他笑着说,当年他沒有那个觉悟。外公、外婆和五个子女在城都住了许多年,后来,外公不滿官场黑暗,辞官携全家回归自贡富顺县乡材故里。外公是重教育和有开明思想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他倾尽全力将五个子女都送进重庆南开中学,为子女们筹集学费,他变买家产,曾只身一人住在山城简陋的客桟,吃着从富顺带着的红薯。后来他的五个子女都上了大学,并都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后,外公成为富顺县的政协委员。外婆曾家境殷实,而两位不争气的兄长将家败空,外婆与外公一直帮助抚养他们的子女。外婆慈爱善良,在她该颐养天年之时,却赶上文革浩劫年月,年迈外婆从儿子的部队大院被迁回乡下,这时她的其他子女也都自顾不暇,好在晚年有大姨等人寄生活费,富顺村中有外婆抚养大的侄女们照料。四川自贡是川南名城,有盐都之称,富顺更是才子之乡,明清两代中进士者达170人,中举人者达807人,境內有西南最大的孔庙。沱江水静静流淌,四川是我童年的摇篮。
【37《小学的古刹钟声》简介】:我五岁时被三姨从四川老家接回北京,我妈妈1954年从部队转业分到师院附中任教,我们的家就在学校院里。我在师院幼儿园混了近两年,城里的一切对我这个乡下来的川娃子都新鲜好奇。从自来水笼头到抽水马桶,从幼儿园花坛到教学楼的桌椅,无不成为我探索戏弄的玩具,乐此不疲,为此也沒少受责罚,现在想来这不过是男孩好动天性。我的母校海淀区八里庄小学是明代皇家古庙,据说当年慈禧皇太后移驾西山,这里曾经是她中途休息之地,足见地位之尊贵。山门、大殿、侧殿,几进气浱院落,高大的围墙和四角雕楼环抱,院内苍松古柏成荫,更多有權木花开枝头。大雄宝殿宏伟,更有东院金刚经殿,两面墙汉白玉雕刻着篆书三十二体金刚经。这里被充公变成小学,我们这些孩子们,如同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手下猴崽大闹天宫,那位被挤到西院偏房的未代主持抱怨又无奈,走到近处能听到他的木鱼声声。我们在古刹钟声中度过快乐的小学时光,但真心希望能将学校迁出,恢复古庙往日风采。
【38《母校师院附中》简介】:北京师院附中(首都师大附中)是我的中学母校,也是我少年时代的家。我妈妈1954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这里任教,且分别担任过语文和外语两𠆤教研组组长,她在这里工作到离休,现在年届九旬,仍有各届学生围拢在身边。师院附中最难忘的是那些我曾叫过叔叔、阿姨的老师们。艾友兰校长,15岁就为刘仁领导的中共北平地下党做交通员,他是附中百年历史上任职间最长的校长,忍辱负重、儒雅博学堪称典范。秋粟书记1945年入党,她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航天部总工程师屠守鄂的夫人,关爱师生于细微处。副校长王浒,解放后清华大学首任学生会主席,团市委青工部长。教过我的林淑珍、赵芝立、杨士谦、李纯熙、张惠玉、李长敏等老师当年都风华正茂,还能记得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激情澎湃。那些未教过我,却为我们熟悉的老师们也令人难忘怀念,赵幼霞、杜森、蔡国祥、徐顺刚、刘子厚、霍恩儒、李庚寅、蒋亚男、李明忠、贺乃敬、王大用、孙大夫、段大夫等等。师院附中曾是一组现代苏式建筑,花园般美丽校园充满温馨,办学名气榜上有名,教师人才济济,学生少年意气,篮球誉滿京城。然而文革风云突变,同学反目,师生陌路,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历经迫害。1968年,老三届们挥别滿目疮夷的母校各奔四方,多少年后,他们聚拢在校园恩师旁,反思与共和国共同走过的曲折风雨历程,母校是仍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39《暴风骤雨的1966》简介】:本文讲述我在北京师院附中经历的文革岁月,一个中学生眼中暴风骤雨的场面。从学生造反到工作组进驻,从红卫兵风起云涌到红色恐怖黑云压城。多少人狂热沸腾自命不凡,倾刻间星转斗移又跌进深谷,多少人背负父辈政治冤屈又无端获罪,法制被践踏,生存权遭剥夺,出身论成辩论的焦点,被挑动者各霸一方,各地武斗不断。我们也曾竖旗抱团取暖,也曾相信过鼓噪者的谎言,盲目跟风到头来不过是为生存而战。
【40《忆首都中学红卫兵》简介】:首都中学红卫兵是文革的产物,起源于1966年文革初期的清华附中,获得文革领导者支持,迅速蔓延到北京干部子弟集中的各中学。中央文革支持的老红卫兵是文革初期造反先锋,他们积极参与推翻校领导,揪斗北京市机关干部,以破四旧为名抄家制造红色恐怖,他们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为组织纲领,由于文革迫害到广大当权浱,以干部子弟居多的老红卫兵尝到自己种下苦果,他们与中央文革反目遭到镇压。在1966年底,中央文革转而支持北京中学造反,中学造反派红卫兵中很多人在文革初期受到老红卫兵的打压,或与老红卫兵所做所为存在分歧。这些人中平民出身者居多,由于中央文革讲话朝令夕改,北京中学造反派红卫兵又于1967年四月分化成对立的四三浱和四四浱。四三浱中知识分子和所谓出身不好的居多,他们更多是为争取平等生存权利而战,但也不乏被利用和偏激。老红卫兵因联动土崩瓦解后,一些人转投四四派,在军训等问题上他们表现出配合,行动上依然积极追随推动文革。首都中学红卫兵中的三浱都是文革政治产物。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