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来京参加抗战阅兵的台湾人士都有谁

时间:2015-08-28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网络 点击: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率团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另据台媒报道,今年有数百名台湾人士接到大陆阅兵邀请。这在台湾舆论激起涟漪,有声音支持这些人出席阅兵,认为这有利于两岸彼此理解,共同铭记历史;也有人担忧,这会让大陆夺走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率团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另据台媒报道,今年有数百名台湾人士接到大陆阅兵邀请。这在台湾舆论激起涟漪,有声音支持这些人出席阅兵,认为这有利于两岸彼此理解,共同铭记历史;也有人担忧,这会让大陆夺走抗战史的话语权,不该参加。台湾今年7月也举行过纪念抗战的“湖口战力展示”,但规模不大,如今大陆的盛况让台湾媒体人喟叹,“大陆阅兵,台北五味杂陈”。

据台湾《中国时报》27日报道,国民党前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26日透露,受邀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率访问团参加大陆9·3阅兵,并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等大陆领导人会面。张荣恭表示,由于连战是去参加纪念抗战活动,与习近平会面时,对“国军”贡献“不可能不讲”。据悉,连战目前具体行程尚未完全确定,但此行只会在北京约停留3天;访问团10人左右,包括夫人连方瑀、国民党前副主席林丰正等人。台湾《旺报》报道称,大陆官方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启动三大涉台系统,国台办透过省市台办邀台商,中共统战部透过海外联谊会名义,全国政协透过台湾同胞联谊会、台盟等管道,广邀台湾人士出席阅兵。2009年大陆纪念建国60周年的阅兵活动时,只有10多名台湾人参与,今年估计受邀的台湾人士约500人,预计最后确认出席的至少200人。

报道称,台湾受邀贵宾,统一安排入住位于长安街的北京莱佛士饭店,出于安保要求,被邀请参观阅兵的台湾人士,都要先附上与台胞证号码及证件上相同照片;抵达北京后一律统一行动,预计9月2日、4日有官方正式晚宴。据了解,受邀请的包括“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主要干部,如会长郭山辉、荣誉会长张汉文;中国统一联盟、劳动党、新同盟会、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台湾团体。还有与抗战有关联的台湾将领与老兵代表、学界代表,包括前“国防大学”校长夏瀛洲等人。

台湾《联合报》27日称,新党主席郁慕明也受邀出席9·3阅兵,但郁慕明表示,“现在不表态”。亲民党“总统”参选人宋楚瑜曾表示有意出席9·3阅兵,但其幕僚日前透露,宋已宣布参选“总统”,“最近真的忙不过来”,决定由党秘书长秦金生代表出席。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办公室称,未接到大陆9·3阅兵邀请,也不会出席。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27日表示,针对近期台湾人士受邀赴大陆参加阅兵等纪念活动,陆委会已多次说明当局立场,台湾人应审慎考虑社会观感,宜避免出席此类活动。至于民间人士赴陆,应坚持对等、尊严原则,“充分彰显中华民国政府领导对日抗战的历史事实”。民进党主席蔡英文27日称,9·3阅兵牵涉抗战的历史诠释,中国大陆现在9·3纪念的立场不同,国民党自己要去处理。国民党“总统”参选人洪秀柱27日称,连战对两岸和平往来贡献卓著,“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交流都是好事,我相信他心中自有一把尺”。

对于即将登场的第三次“习连会”,台湾《联合晚报》27日评论称,10年前由胡锦涛与连战写就的共同历史评价与追求标杆,经过不断塑造与演绎得到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大致涵盖三个内容: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与和平发展。因此,“习连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登场,就是要对这个信念不断温习并重新肯定,从而得到新的力量。纵在两岸变幻莫测的情势下,依然不变亦不灭。但台湾《联合报》27日评论称,连战参加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典礼,登楼观看解放军的壮盛军容,不利于岛内社会观感,甚至可能冲击国民党的选情。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大陆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27日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敌后战场及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他说,中共当时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军民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赢得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杨宇军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的重大胜利,“我们欢迎台湾同胞参加有关纪念活动”。有台湾媒体询问,连战届时是否可能获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杨宇军表示,这一问题需问国台办。

“北京大阅兵,台北五味杂陈”,台湾《中国时报》27日刊登资深媒体人孙扬明的文章称,对日抗战70周年逐渐成一个议题,台湾各方相关人士怀着不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议题:戒惧者有之,怀恨者有之,无奈者有之,兴奋者有之,视为利益之一而欲强攫取者亦有之。尤其是得知大陆准备在9月3日,也就是台湾的军人节当天,进行一场国际级的大阅兵后,这种复杂的心境更是拔到最高点。这看在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的人眼中,只有感慨。

【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陈雯萱】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