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绵阳水务局副局长罗登华被查。记者发现,罗登华曾在汶川地震期间任北川人武部部长,地震发生时他不在北川,却"逆行"赶回北川抗震救灾。灾后,废墟上重新立起的第一块政府部门牌子就是"北川县人民武装部"。
绵阳水务局副局长被查 曾任北川人武部部长 今天,四川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四川绵阳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登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记者从罗登华的简历发现,他曾在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任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部长。 简历还显示,罗登华,男,汉族,1964年1月生,四川江油人,大学文化。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7月至1989年4月,罗登华在江油八一乡政府工作;1989年4月至1990年5月,任江油市方水乡人民武装部部长;1990年5月至1992年9月,任江油市八一乡人民武装部部长;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任江油市八一乡党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1993年8月至2004年4月,历任江油市人民武装部军事科参谋、后勤科科长、副部长; 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任三台县人民武装部部长; 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任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部长; 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转业待安置; 2011年9月至今,任绵阳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曾是"逆行英雄" 誓死保卫武器库 救助受灾群众 据新华网报道,地震发生当天,北川人武部部长罗登华正在去绵阳开会的路上,地震发生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给人武部打电话,值班室和所有人员的电话均无法接通,预感到"北川可能出大事"的他立即返回。途中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滚下块块巨石。迎面逃出来的群众纷纷劝说:"不要进去了,全城都毁了"!但心急如焚的罗登华不顾危险,在完全被毁的山道上跌跌撞撞奔波3个多小时,冒死回到北川县城。 据《解放军报》报道,"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所属的200余民兵武器仓库中,有13座不同程度受损。其中,重灾区北川县人武部民兵武器库部分库室倒塌。 罗登华"逆行"赶回人武部后,见到刚刚从倒塌的房屋里爬出来的6名民兵和职工,马上就进行了部署:"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在参加搜救伤员的同时,一定要守住武器库和保密室,确保一支枪一颗子弹都不能丢……"13日凌晨,被埋的枪弹和保密装备全部挖出,迅速运往军分区武器库。 向县委县政府报到后,罗登华担任紧急救援组和安全保卫组的副组长,带着民兵应急分队,在残垣断壁间奋战一夜,摸清了34处集中被埋群众的位置。 当6000多名逃生群众拥堵在河道里时,罗登华带领救援人员设卡,每隔3分钟放行50人,避免了踩踏和被泥石流掩埋的危险,保证了被困受灾群众安全疏散。 抢救伤员、进村入户、安置受灾群众……那些日子里,罗登华总是出现在北川县抗震救灾任务最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北川县人民武装部"是废墟上第一块重立的政府部门牌子 2008年5月15日上午,在北川县城的废墟上挂出了第一块新的牌子--北川县人民武装部,这也是北川县党政军机关办公楼被摧毁后挂出的第一块牌子。因此,多家媒体曾在报道中提到"震不垮的北川人武部",称"北川民兵"是"废墟上不倒的旗帜"。 据报道,时任北川县人武部部长的罗登华介绍,在此次大地震中武装部人员伤亡惨重,重新挂起这块牌子,主要是便于协调多路救灾大军有序救灾,同时负责组织指挥五十多个抢险突击队,两千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抗震救灾工作,在北川县城和各乡镇抢救伤员、指挥道路交通、传递信息、宣传抗震常识等。 当时,新闻媒体报道说"国家机器仍在坚毅地运转"。据统计,仅仅5月12日至5月25日,北川县人武部共从废墟中抢救出本部干部5名、民兵14名、群众80多名;转运伤员380人;组织民兵150多人次为救援部队当向导;协助6支部队1200余人完成乡镇援救任务,护送转移34000余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143000余件,组织10000多民兵在各个乡镇开展灾后自救活动。 汶川震后罗登华还曾参加了暴雨抢险、玉树驰援 2009年7月17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遭遇强暴雨袭击,所有公路中断,曲山镇黄家坝村和陈家坝乡西河村470余人被困。据报道,北川县人武部党委即时做出响应,部长罗登华、政委梁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出发抢险,向北川常态民兵应急分队下达紧急号令,布置救灾任务。下图即为当时的北川县人武部部长罗登华指挥民兵疏通被堵道路。 2010年4月14日,强烈地震将青海玉树的三江之源变为废墟。据人民网报道,19日下午,绵阳军分区组织有抗震救灾经验的北川民兵沿川藏线向玉树增兵。北川县人武部部长罗登华,因灾后重建任务两年未休过假,接到赴玉树抗震救灾通知后,又紧急组织60多名北川民兵赶赴玉树……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