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耍蛇的王林是上流社会的一道伤口

时间:2015-08-11来源:团结湖参考 作者:文 | 曾炜 点击:
透过这个伤口,人们窥见了一个信仰缺失、品位低劣、潜规则横行的上流圈 美国作家刘易斯拉普曼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册子,叫作《名流:上流社会交际法则》。作者原来的目的,是为了讽刺和嘲弄虚伪、造作的上流社会。但书籍出版之后的效果却颇具讽刺性:

 

 


 透过这个伤口,人们窥见了一个信仰缺失、品位低劣、潜规则横行的上流圈美国作家刘易斯·拉普曼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册子,叫作《名流:上流社会交际法则》。作者原来的目的,是为了讽刺和嘲弄虚伪、造作的上流社会。但书籍出版之后的效果却颇具讽刺性:这书并没有成为经典的讽刺之作,反而成为了一本美国中产阶层和白领阶层进入上流社会的“指导书”。人们竞相购买这本书,不是为了看上流社会的笑话,而是为了学习进入这个阶层的技巧,以及这个阶层的礼在民主化的时代里,针对所谓的上流社会,人们对它的嘲弄,几乎总是无情和不遗余力的。很少看到作家为它明目张胆地辩护(尽管暗地里或者无意识的很多),即使为它辩护,也并不会说得那么理直气壮。原因大概是上流社会作为一个已经占据了财富和权势的阶层,并不太需要这样的辩护;而对于财富和权力不占优势的人而言,则更不希望在言辞上输给他们。
当然,
尽管人们嘴上对上流社会充满了鄙夷和不屑,却在心里和行动上,一个劲地试图往上爬,希望早日成为那“食则千万,衣则金银”的小圈子的一员。王林出事之后,社会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对他以及他背后的上流圈子口诛笔伐。至今,我只看到吴晓波先生写的那篇《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还有点为这些“无辜之人”鸣不平的意思。吴先生的文章,把所有那些有钱人、名流、权势人物与王林的交往,都归结到一个很小的切口,即他们都是出于对气功的好奇心,或比较装的说法,叫作“对生命的好奇”。我猜想吴先生是把这些人都幻想成了爱因斯坦:“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说实话,上流阶层到底有没有爱因斯坦的好奇心呢?我觉得肯定有。但这个阶层是否真的就穷得只剩下钱和好奇心了呢?倒也未必。如果王林只是一个气功爱好者,又或只是一个善于杂耍、魔术的表演者,那他不至于引起人们这么大的争议,而无论他的表演是专供上层社会,又或者面向屌丝大众。吴晓波误会了一件事:好奇心这事不分阶层,人们嘲弄各大名流与王林的交际,不是嘲弄他们的好奇心,更不是屌丝们都不懂好奇心,而是王林本身除了是个爱吹牛的气功“大师”,还是一个斡旋于权贵、谙熟各种潜规则的狡猾掮客。
王林之所以是王林,其独特性在于,他是那个密闭的上流圈子不小心撕开的一道伤口。透过这个伤口,人们窥见了一个信仰缺失、品位低劣、潜规则横行的上流圈子。这样的伤口太少也太小,是否能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人们并不确定。如果说人们透过这个小口,“不公正”地坠入对上流圈子的失望和嘲弄,那也不是因为嫉妒、狭隘。恰恰相反,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一个财富和权势都占主导地位的阶层,在品位和价值观层面却充满了“屌丝气”。反过来说,这种失望恰是源自某种飘渺模糊的希望:希望这个时代能有一个足够自信、负责、有远见卓识的价值担纲阶层。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看《凯恩斯传》。这书刚好讲到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上流阶层的生活状态。王林被抓的事情出来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很魔幻的问题:假如王林生活于凯恩斯的时代,以凯恩斯为代表的那个圈子,比如凯恩斯加入的著名的布鲁斯贝利俱乐部,是否会接受这样一个人物呢?凯恩斯也是一个好奇心极重的人,他不仅是我们所熟悉的金融学家、经济学家,还对概率、统计,以及伦理哲学颇有见地。
在布鲁斯贝利这个上流社会的小圈子里,有一个著名的“毒舌”,她就是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她曾经对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发起过攻击:“他只是个表演吞火的魔术师罢了。”我在想,伍尔夫如此讨厌“吞火的魔术师”,估计对于“耍蛇的王林”也是看不上的。当然,这都是表层原因,布鲁斯贝利这样的圈子,之所以无法接受王林这号人物,主要的理由在于:王林这种善于投机、搞阴谋、拉关系的人,在他们那种价值观明确、信仰坚定的圈子里,压根就没生存之地。
伍尔夫对看不上的、价值观相悖的人,会毫不客气地讽刺挖苦,采取排斥的态度,以至于有人说她未免“势利眼”。但这种“势利眼”并不是说她有攀附权势的习惯,而是对于自身价值观念的过分珍视。比如,拿凯恩斯来说吧,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当时财政部的智囊团成员,地位可谓显赫,甚至还是布鲁斯贝利俱乐部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如果他一旦做出与这个圈子的价值信仰相悖的事,也同样会遭遇排斥和挖苦。一战后期,布鲁斯贝利圈子反对一切战争,所以他们反感凯恩斯当时为英国的财政部工作,以至于凯恩斯为此苦恼不已,一度试图退出财政部的工作。伍尔夫对此也直言不讳地放话:如果凯恩斯继续待在财政部,他将会失去人性,也许已经失去了。

 

布鲁斯贝利这样的上层圈子,同样有它自身的弊病,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它的傲慢和封闭。但是,它有一种喜欢“看耍蛇和吞火表演”的人最缺乏的东西,那就是,为了自己珍视的价值观和信仰,敢于蔑视权威,甚至像凯恩斯那样,敢于不惜和首相闹掰。而不是相反,不知道信仰和价值观为何物,或者为了利益和权力,巴不得摆脱一切信仰的负累,甚至脸都可以不要。
回到王林这个人,不说诸多与他曾经交好的贪官朋友一个个倒下,就已经充分证明他的“神技”和“法术”是多么荒诞不经,单看他因与弟子邹勇之间的恩怨,不惜写下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承诺书”,就基本可以断定,此人就是一个虚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别说什么有坚定的信仰之人,就是一个稍微还有点向善之心的人,也不免对他产生怀疑。如果再有点“价值观洁癖”,那就不可能会与这样的人为伍,更不可能不因与他有所交际感到羞愧。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