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网 > 上网 >

山样胸襟水样情——原西藏自治区财政厅长杨晓渡侧记

时间:2017-10-27来源:微信 作者:好人好梦的博客 点击:
西藏山多水多,令人感到崇高,也倍觉亲切。 到拉萨当天,我们见到了在西藏工作了22年的原自治区财政厅长、现任自治区副主席的杨晓渡。从上海人到老西藏,从医生到财政厅长,出身干部家庭却以勤奋廉洁有口皆碑,杨晓渡的经历本身就足具魅力。然而,始终温和地
      西藏山多水多,令人感到崇高,也倍觉亲切。
     到拉萨当天,我们见到了在西藏工作了22年的原自治区财政厅长、现任自治区副主席的杨晓渡。从上海人到“老西藏”,从医生到财政厅长,出身干部家庭却以勤奋廉洁有口皆碑,杨晓渡的经历本身就足具魅力。然而,始终温和地微笑着的杨晓渡十分委婉却很坚决地谢绝了我们对他个人的采访。
     在西藏,我们与杨晓渡的接触并不算多,但他却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乍一走上雪域高原,我们多少感觉有些不适应。吃饭时杨晓渡特意嘱咐服务员为我们端来白糖水,他说这水可以缓解对高原的不适;深夜,他从繁忙的会议中走出来,首先牵挂的是我们,专门让司机送来了缓解高山反应的药品“藏王宝”。在我们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晚上,杨晓渡又在会后赶到我们的住处,很随意地坐在床边,和我们聊起西藏发展的现实和理想。
     细微中显大气,平易中见崇高,这便是我们眼中的杨晓渡。
 
          秘书帮他起草好的讲话稿,他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22年前,杨晓渡从上海药政学院毕业,分配到西藏那曲医药公司。从营业员到公司经理,再调地区人民医院担任院长。此后,他相继调任那曲和昌都行署副专员,1995年7月赴任自治区财政厅长。平心而论,杨晓渡更想从事企业管理,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在昌都,他主持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跑道最长的邦达机场。此后,他又主持开发了国家计委的投资开发项目——玉龙铜矿。
     项目进行到一半,他被调任财政厅,凭着刻苦和勤奋,在短时间内迅速由外行成为内行。杨晓渡对自己采取了满负荷的办法,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以上。除了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他好设问。预算、结算、追加,一系列财政专业术语,只要不明白,他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请教。秘书帮他起草好的讲话稿,他也要一个字一
个字地抠: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他爱琢磨。到北京出差,和秘书住在一起,秘书睡了,他还在思考问题。一个人想不明白,不管什么时候也要把秘书叫起来一块讨论,弄得秘书心里暗暗叫苦:跟他出差太累,大脑时时刻刻都得处于紧张状态,但又由衷地感慨:这几年跟他学了很多东西。
他喜读书。每月一本新书,涉猎相当广泛,更多的当然涉及经济方面。《发展经济学》、《国际银行货币》、《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这些理论书籍使他对当前的经济问题有了更深的研究。
 
             他说,目前我虽然没有力量改变这种社会现实,但我有力量改变我自己
 
    “晓渡副主席调到财政厅,厅里风气大变。”财政厅的同志这样说,司机白玛也有同感。他说,星期天杨晓渡让驾驶员在家休息,自己骑着自行车去办公事。有一次下乡,他一跑就是七八个县,但体恤司机长途开车的疲劳,每到地方便让驾驶员休息,自己步行去调查研究。
    清廉正直,洁身自好,这是杨晓渡最突出的特点。有一年过春节,办公室的同志考虑他单身一人在西藏,便准备请他吃顿饭,然而他考虑再三还是推掉了。
    他在财政厅当厅长时,除了那点纯工资,别的灰色收入一分钱都没有。厅里有些业务处室逢年过节有时发点东西,厅长自然也有一份,但他从来不要。
    杨晓渡的父母和妻女均住在上海,每个星期他总要跟家人通次电话。通话费用不管是多是少,他绝不让用公款报销,坚持从自己工资中扣交,要不就亲自交到财务上。
    按西藏的规定,地厅级以上干部乘飞机可以坐头等舱,杨晓渡从来“违规”。刚到财政厅时,秘书不了解他的性格,为他买了头等舱的机票,他因此大发脾气,对买票的同志严肃地说:把它退了,你们坐什么我坐什么。我的目的是出差办事,不是为享受。
    厅里有“厅长楼”,复式结构,杨晓渡不住。他说,我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大的房子,坚持住两室一厅。他屋里的家具也非常简单。一次,自治区领导到他家做客,刚在沙发上坐下,就被里面的弹簧硌得跳了起来,说,你这叫什么皮沙发呀?并批评财政厅办公室的同志道:怎么也不知道给你们厅长换一下?办公室的同志受到批评有苦难言,因为不是他们没想到,实在是厅长不肯换呀!
    出差领补助,合情合理。但他说,出差吃饭并没花我自己的钱。国家花钱请我吃饭,我反过来再拿国家的补助,于心何忍。别人该怎么领就怎么领,我不反对,但我不要。一次,跟他一同出差的同志已经代他把该领的补助领出来了,他自己又把钱退回财务。这位同志半开玩笑地说,您这样让我们很难做,显得我们很渺小。杨晓渡诚恳地说,我跟你不一样,你跟我也不一样。我是苦行僧,但不要求别人都做苦行僧。他最可贵的地方也正在这里。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跟他接触多的人都有这个感觉,并从中受到好作风的影响。
    杨晓渡这一品质的形成,不能说与他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关系。杨晓渡的父亲当年是上海的“红色资本家”、我们党的地下工作者,离休前在上海市政协担任重要领导工作。解放前,他为我们党募集了大量经费,上海解放时,党给每位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发了50块大洋作为奖励,他一个不要,全部交了党费。老人离休后不久,有一回杨晓渡忽见父亲失声痛哭,谁问也不说话。后来才知道,老人对现在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气愤难抑,说,革命先辈当年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岂是这个样子!杨晓渡为此受到很大震动。他说,目前我虽然没有力量改变这种社会现实,但我有力量改变我自己,我要沿着父亲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
 
                           温文尔雅的杨晓渡,其实也有严厉的一面
 
    在财政厅同志眼里,杨晓渡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厅里从处长到驾驶员,无论谁有点困难事,诸如爱人调动、孩子上学,只要他知道,一定想办法帮你解决,否则也要给你一个负责任的答复。
    他学过医,看到身边的同志脸色不好,他常会主动给你把把脉,开上几副药让你吃。
    他要求领导干部心中要装着老百姓,自己也始终这样做。一天晚上,他从政府开会回来夜已很深。天上下起蒙蒙细雨,柏油路面很滑。迎面一辆自行车为躲闪杨晓渡坐的车摔倒了。汽车速度很快,转眼已冲出去六七十米。杨晓渡见此情景,急命驾驶员停车:“没看到人摔倒了吗?把车退回去!”杨晓渡下车亲自把人扶起来,问有没有摔伤,又扶着走了走,看看确实没事,才回到车上。
    温文尔雅的杨晓渡,其实也有严厉的一面。身边的人,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比如算账,哪怕有一点不对,只要被发现,一定把你叫来作出解释,使你下次再不出现类似错误。
    财政厅一位年轻处长至今记得受了“委屈”的那件事。一次,他负责接待新华社的两名记者,因吃饭地点选得不合适,被杨晓渡狠狠批评一顿。他严厉地说: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所有费用都由你们自己掏。事后杨晓渡温和地解释说,我们不能把客人看低了,也不能把自己看低了,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
 
                 22年雪域高原的生活,使杨晓渡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感情
 
    杨晓渡爱事业也深爱他的家。他爱人是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文静、贤惠,lO多年前因身体不好从那曲调回上海工作,可他因工作忙回上海的次数不多,偶尔几次也是匆匆来去。最匆忙的一次是早晨到家,下午返回,只在家呆了一个中午。他对家人有种愧疚感,对女儿尤其如此。
    他的女儿正上中学,有点先天性耳疾,为此杨晓渡找了很多专家。出差到北京,看到有治疗这种病的信息,也总要过去问一问。寒暑假,他常把女儿接到拉萨来住,甚至推掉很多应酬,静下心来陪女儿聊天讲故事。
    杨晓渡家庭观念虽重,却更有好男儿的志向和抱负。他父母年事已高,妻女也需人照顾。一次回上海,母亲郑重地问他,你还要在西藏干多久?这个家需要你呀,如你不方便说,我们去找有关领导谈。杨晓渡安慰母亲说,我自己的事,还是让我自己处理吧。
    22年雪域高原的生活,使杨晓渡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感情。他最近写了一段当年抗雪救灾、救助藏族牧民的经历,写完后突然发现,里面除了西藏这个大概念外,一个藏族的藏字都没有出现。他因此异常欣慰地说,自己已完完全全融进藏族人民当中,没有了任何界限。“他们把我当作自己人,我也把自己当作他们自己的人。”一次他住院,一位藏族妇女炖了鸡汤
来看他,对他说,听说你病了,非常担心,打听了几次才知道你在这里。其情其景十分感人。他从地区调到财政厅工作,经常有同志来看他,不少是那种连汉话都不会说的普通藏族群众。
    杨晓渡也曾对我们深情地说,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后来却处在一种落后的状态。我们有责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使藏民族和祖国所有的民族一样,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他们应该繁荣富裕、兴旺发达起来。
    这便是杨晓渡,更是他热烈拥抱雪域高原的全部答案。(1999-7-20)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