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知青史话:有一批被称为“超龄生”的新三届学生

来源:红月亮知青情 作者:日暮孤帆 时间:2022-11-18 点击:
有一批被称为“超龄生”的
“新三届”学生
新三届,是一个历史名词,源于1966年开始的“文革”期间停课三年,66、67、68三届中学毕业生滞留学校,被称为“老三届”。1969年,这批“老三届”知青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学校上山下乡之后,腾出了校园,同样因“文革”停课的小学66、67、68届毕业生得以进入中学入读,也就是俗称的“新三届”。三年后的1971年他们初中即将毕业,也面临老三届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必须上山下乡的命运。
可是却有一批“新三届”学生被豁免“上山下乡”,他们是1953年4月12日以前出生的,即1969年4月12日前年满16周岁却仍然滞留在小学的这批学生。他们虽然在“老三届”下乡腾空校园时升入了中学,并没有读几天书,就陆续被安排了在城市就业,不必上山下乡当知青。他们被称为“超龄生”。
百度一下“超龄生”,跳出来的解释:
超龄生是重庆市特有名词。
历史背景
“超龄生”和“知青”这个词是同时代的,特指“新三届”的学生中年龄偏大,不能进入中学的那部分人。“超龄生”在经过一些培训和学习后,被分配到了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开始工作。
有意思的是,百度备注了“重庆市特有名词”。说明是重庆独有的。
与学校停课一样,重庆各企业三年来也基本停止了招工,随着1970年党的“九大”召开后,各地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形势开始好转,企业恢复运转,同时许多职工达到退休年龄造成岗位空缺,重庆的各行各业其实非常需要补充劳动力。但是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起,无疑阻断了中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通道。1970年5月7日 ,重庆市革命委员会第四次办公会议决定,为适应正在形成的工农业生产新高潮,从重庆市1966年以来家居城镇的高小毕业“超龄生”中招收部分进厂当工人,主要充实重点建设、三线建设和军工厂矿建设等急需补充劳动力的单位。①
当然,单位有好有坏,许多被分配到煤矿、建筑等行业就非常辛苦。公交、机械、冶金行业等“好工作单位”的“超龄生”,就非常引人羡慕了。
小编有幸与一些被分配修公路的“超龄生”有过交往,从中了解到,他们虽然没有被动员下乡,却被安排工作到万盛地区的黑山筑路,每天在深山中开山劈林,放炮铺路,其艰苦程度不亚于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修水库修“大寨田”的知青!还有人因放炮被乱石砸中,长眠在了青山绿水之间。
万盛黑山风景
几年前小编曾经沿黑山这条公路跑了一圈,不是闻名遐迩风景区“黑山谷”,而是附近的一座高山。这里已经是万盛的旅游度假景区,密林丛中遍布旅馆和农家乐,公路也拓宽了许多,倒是关于这条公路开拓者的故事,当地人居然无一人知道,历史淹没了许多真相!
为什么是4月12日这个坎?我们不知道,其他城市有没有这样待遇的“超龄生”呢?我们也不知道。目前尚无资料统计“超龄生”究竟有多少人。就知道在重庆,这批特殊的介于老三届和新三届之间一群青年学生,可以免除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权利!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王承书
    下一篇:汗水浇灌的青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