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里最后的上海知青
来源:原创 作者:士德 时间:2024-06-04 点击:
我第一次到乌恰巴什镇的二牧场场部办理进山探矿手续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有一个上海知青,是二牧场卫生院的院长和最受当地牧民喜爱和尊敬的医生。我曾经也是一名知青,1968年在黑龙江下乡插队,对知青有很深的感情。我曾到卫生院找过姜万富医生,卫生院的人说姜医生下连队巡诊去了。
我是一名地质工作者,我所在的公司在叶城二牧场二连西约十几公里的索克龙峡谷有一处多金属矿点。因为勘探工作我经常出入二牧场,有些时候就住在二连。二连距离场部约20公里,二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连队,二连所在地依山傍水,是我们进入矿山的必经之路。在往前走已经没有行车路了,只能换乘马匹和毛驴进山勘查,当时二连的领导和牧民们对我们很好,马匹和毛驴都是由二连提供,有时候需要向导及辅助人员,二连也是有求必应。二连还专门在连部为我们提供一间住房,供我们休息及存放探矿器材等。
天黑了,连队门前的河水轰隆作响,我来到连队卫生室,姜万富医生正准备休息。我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他听说我是老三届北大荒插队知青后非常吃惊,他热情拉我坐在床上,我们的双手紧握,久久不放。就这样,我一个曾经的北大荒知青在昆仑山深处和上海知青姜万富相遇。昆仑山下的静夜,姜万富医生坐在我对面,我似乎听得见他的心跳。在昆仑山这个荒芫之地,两个知青的偶然相遇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插队知青和兵团知青的对话非常简单,彼此的知青经历让我们有共同语言,一南一北的同龄人谈话充满信任和理解。一个留守昆仑山43年的上海知青让我感到震憾和敬佩,姜万冨也因为在昆仑山遇见曾经是北大荒知青的我感到惊讶。这个昆仑山之夜注定不平凡,姜万富徐徐开启了尘封多年在心底的记忆,一些不愿让人知道往事在姜万富口中缓慢低沉的讲着。姜医生的话朴实无华,他的经历就像纪录片般回放,穿越了他人生43的时光。
姜万富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明年2009年他就60岁了,就可以退休回上海了。我听后非常震惊,43年?在昆仑山43年?姜医生是怎么过来的啊?姜医生可能许久没有和外人说起他的经历,也可能因为我们都是曾经的知青,在这个夜晚姜医生为我打开了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姜万富到达二牧场的第二年,场部领导见姜万富聪明好学,有股不怕吃苦的韧劲,就把姜万富送到喀什师部医院赤脚医生培训班去学习。五个月后,姜万富回到叶城二牧成为一名专职卫生员。姜万富干一行,就爱一行,正规医疗培训只有五个月,剩下的只能靠自己努力了。姜万富到处去借各种医疗书刋,托人从上海带回来医疔书籍,他翻破了几本厚厚的“赤脚医生手册”。当时二牧场卫生所只有姜万富一个医务人员,什么病他都要看,牧民们也十分信任他,几年下来姜万富成了牧民们最受欢迎的人。
姜万富对我说起他第一次给牧民做手术的事,真的让我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他说有一天到放牧点巡诊刚住下,一个骑马的牧民急忙赶来说他儿子病得厉害,肚子痛几天了,快不行了,央求姜医生救救他的孩子。姜万富赶紧骑马和牧民一起赶到放牧点,一进
帐篷就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躺在床上,疼得满头大汗。姜万富检查后认为这是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切除,不然就有生命危险。送到场部是来不及了,自己又没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只是在师部医院培训时见过阑尾切除手术过程。姜万富知道不做就有生命危险,如果做了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姜万富一咬牙豁出去了,就在帐篷里为孩子做手术。
从此以后,姜万富成为二牧场里最忙的人,大山里十几个连队的各族患者都相信姜医生,都认为姜医生的医术是最好的。姜万富更加刻苦学习和钻研医疗技术,在极端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姜万富开始做肠梗阻、剖宫产、膀胱结石、接生、接骨等各种手术达3000多例,并且无一例失败,无一人死亡。这样的成绩让师部那些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师们不相信,但是术后病人的真实存在又让这些大医院的医生心服口服。
姜万富在昆仑山深处为牧民进行各种急救治疗,热心周到至真至诚,使姜万富成为当地各族职工群众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星”,纷纷称赞他是“神医”和“万能医生”。作为医生的姜万富走遍了团场上百个放牧点的沟沟梁梁。在他17岁离开上海来到昆仑山的时候,他最初并没有思考什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他的工作很平凡,但是他用43年的坚守告诉我,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守。
1980年初,是新疆各地上海知青返城的高峰,当年一起从上海来的伙伴都陆续都回上海了。远在上海的姐姐多次来电话让姜万福回去,姜万福思来想去,决定留下来。我听到这里就问姜医生:八零年知青大返城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回上海?姜万富沉思片刻低沉的说:很多人问过我这句话,为什么不回上海?为什么不回上海?这句话我也问过我自己。我不像外面宣传的那样,说什么支援边疆,扎根边疆,一切为了牧民身体健康等。我当时确实有实际困难,当时我已经在二牧场结婚,并且还有了孩子。在上海我只有母亲和一个姐姐,是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上海我没有住房,三口人回去后住在哪呢?还有就是工作问题,我在这里是医生,能给牧民们看病治好病,但是我没有学历文凭,没有经历专业系统的医疔培训,我就是一个在农村的赤脚医生而已。如果我回到上海,有哪个医院能收留我?一切我还要从头开始。看见同学们一个一个都走了,你说我能不动心吗。团场领导也找过我,说师部医院正在调配医生来二牧场,你在坚持几天,来了新医生你再走,场郚会随时放你走。
一起来的同学都走了,最后连我的妻子也带着孩子回了上海,而接我班的医生也没有来。后来因为我不能回上海,妻子和我离婚了,我也更加断了回上海的念头。我不是什么圣人,也不是想呈什么英雄,我确实有很多实际困难,对上海又爱又恨,对回上海后的工作和生活十分迷茫和害怕。就这样,一晃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只有在给牧民们看病的时候我才不想上海。
43年,15700个日子转瞬即到,2009年姜万富明年就60周岁了,他将退休回到上海,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家乡。要走了,还真的有些不舍。昆仑山的茫茫旷野,昆仑山的千沟万壑都留下他的足迹。矛盾中的抉择,孤独中的坚守,艰难中的执著,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回望间感慨万千。
姜万富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姜万富是知青里第一个会说维族话的人,姜万富会开各种车辆,能骑马、骑摩托、骑马、骑驴、骑耗牛去给牧民看病。姜万富喜欢音乐,精通多种乐器,二胡、扬琴、黑管、短笛、长箫等样样都拿得起来。在昆仑山的二牧场,毎当夜深人静,没有了家的孤单,连说句上海话都找不到人的孤独,真是令人窒息。在夜晚不出诊时候,是姜万富最熬的时刻。偶尔就能听到姜万福曲调低沉的箫吟和伤感二胡曲调,这时人们才会想到这里还有一名上海知青的存在。
第二天,姜医生搭我的车顺路返回二牧场。当车行至一处靠山的坡地时姜医生让我停下车,他指着前方说:哪里有一个上海知青的墓地,一个叫沈祥福的上海知青埋在那里。沈祥福和姜万富同一天离开上海,一起分配到二牧场进疆,同一天到叶城二牧场,因遭遇车祸死亡,就埋在不远处的大沙包上。
我停下车陪着姜万富来到山边的一条沟壑傍。一堆黄沙,几穴土冢,几株红枊,这就是上海知青沈祥福的归宿地了。我和姜万富站在沈祥福的土冢前,木质的墓牌已经腐朽,刻在上面的字迹还依稀可见。我和姜万富黙黙无语,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片刻,昆仑山谷里的风吹来,太泠!一阵阵山风扬起戈壁黄沙,扬起沈祥福土冢上的昆仑尘埃飘向远方,飘向东方的黄浦江......
车达乌恰巴什镇,我把姜万富送到场部,我们相拥而别。在这之后,由于我调往别的矿山工作,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姜医生了。不久之后,我在Q Q和凤凰网知青论坛、新疆网喀什论坛上发表了“43年的坚守,记上海知青姜万富”的文章,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后来我也一直打听和关注姜万富医生的情况,只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后来我得知,在姜万富即将退休离开农三师二牧场时,由于他的坚守和奉献,姜医生被评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姜万富43年的坚守和奉献终于有了认可。
2009年,姜万富拿着用43年时光换来的各种奖牌,回到了夜思日想的黄浦江畔,回到了已经陌生的城市。可是,姜万富回到上海后买不起房子,他们一家人只能挤住在岳母家里。后来姜万富在昆仑山43年的事迹感动了上海,在上海市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住进了两室一厅的新房子,女儿姜玉娇大学毕业后也被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录用。
姜万富是喀什农三师最后一位离开昆仑山的上海知青,2010年全国援彊工作开始,上海的援建地点恰好在喀什。上海援建办专门提出要援建叶城,帮叶城建一座新城和一座现代化的医院。理由之一就是当年在叶城曾经有一批上海知青,有留守昆仑山行医43年的姜万富,还有长眠于此的上海知青。如今上海援建的新叶城已屹立在昆仑山下,一所由上海提供全套医疗设备和人员培训新医院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姜万富在昆仑山43年的坚守和奉献感动了所有人。
回到上海后,姜万富医生热心助人,时常在居住的小区为居民讲解医疗知识,自购血压计为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2020年,在上海疫情严重时,姜万富不顾自身安危,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协助社区医务人员积极抗疫,奔走在抗疫最前沿。11月10日,姜万富不幸染病去世,享年71岁。
2023年3月28日,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姜万富个人事迹为主题的电影《昆仑山下大医生》在新疆喀什农三师叶城二牧场开机。
人间四月又一春,清明落雨梨花开。清明时节,和你有一面之缘的北大荒知青向姜医生致敬!
(晓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