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为教育 做人做事做学问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马亚宁 时间:2021-09-09 点击:
廖康民(前排右一)一家合影
前排左一:廖有盼,后排左起:廖有芳、王大、廖有庆、廖有盼之女张岳
廖世承(右)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采访对象 供图
记者 马亚宁
廖有庆,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时,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曾获航天工业部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却不知她来自一个传承五代人的教育世家。在这个代代薪火的教育世家,曾祖父廖寿图是圣约翰大学的国文教授;祖父廖世承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父亲廖康民是华师大一附中数学教研组长,倾尽毕生心血使数学成为附中教学特色学科;姑妈廖家时从教三十余年,曾任北京第44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教育报国 志向远大
这个教育世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廖世承先生,他开创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先河,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联合研究出中国最早的团体智力测验法——“廖氏团体测验法”;他起草的“六三三”新学制方案,建立了中国现代化学制的基本框架……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之初,周总理亲自任命廖世承作为首任院长。
1915年,廖世承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插入布朗大学二年级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后成为学校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亚洲学生。当时的中国,教育学乏人问津。家里长辈为他联系了能捧“金饭碗”的银行工作,可面对灾难深重、积贫积弱的祖国,他抱定了教育救国的信念。1927年,秉持“中国人要办好自己的学校——光我中华”信念,廖世承选择建校伊始条件困难的光华大学开始艰辛创业。1933年新学期开学,他向全体学生发表演讲,告诉青年学生,尽管各人志趣不同、能力不同,主张也不一致,但要树立为大多数人增加幸福这一信仰;1938年抗战期间为重振华夏文教,他只身赴湘西在崇山峻岭中创立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院……
担任上海师范学院首任院长后,廖世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高等师范教育实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主张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特别重视“三基”,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廖世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是他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除了十分强调品德教育,他还提出智育要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强调真正的知识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活的知识”。他著有《教育心理学》《测验概要》《教育测验和统计》《中国职业教育问题》等,创立并推动我国教育心理学科发展,办过中国一流水平的中等学校和高等师范学院,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从他执掌的学校走出来的知名人士不胜枚举:巴金、汪道涵、赵家璧……
教书育人 代代相传
廖世承育有一子二女,在家庭教育和培养下,儿子廖康民毕业于光华大学,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在华师大一附中任数学老师至教研组长,使数学成为学校教学特色学科;女儿廖家时曾任北京第44中学数学教研组长,从教三十余年。廖康民曾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并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师。华东师大一附中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与廖康民任组长的数学教研组的努力分不开。
廖家几代,有好几人都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廖世承四个孙女都是中共党员,在各自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和付出。其中,廖有盼华师大毕业后,主动请缨前往西部艰苦地区从教,直至退休。她是新疆昌吉州优秀教师、数学教授;孙女婿张兴民曾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数学特级教师。廖有盼之女张岳也是一名教师。廖有芳和丈夫王大曾是上海进才中学教师,王大是语文高级教师、教研室副主任,退休前是浦东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导师。廖有珊曾是上海市北虹中学外语高级教师,荣获虹口区园丁奖;她丈夫刘永根当过上海电视大学教师,获区园丁奖。
廖世承自己很节俭,但对孩子的教育从不吝啬。一家人以知识为伴、以书为伴形成良好家风,影响了无数学子。出版家赵家璧在回忆中写道:我们“都无不交口怀念和感谢光华附中和廖老师对自己培育的恩情,而更加坚信任何一个人才的成长,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刻,而廖世承老师是我们不会忘记的现代中国中等教育史上最有贡献的伟大的教育家。”
在廖世承先生精神激励下,廖家几代人为国为民为教育,做人做事做学问,用他们的执着耕耘、学术建树,用他们的学术思想、教学经验、育人精神、人格魅力,弘扬着师道优良传统。
责任编辑·: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