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疏导为战胜疫情助力——我在战疫中担任心理疏导志愿者
来源:原创 作者:李庆梅 时间:2020-03-30 点击:
作者李庆梅(右一)在接待外地来学习交流的护士们
每天从新闻、微信上看到疫情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国家的管控措施越来越严厉,而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也在日益增加的消息,不断地增加着人们的心理负担。从死亡的情况看,一部分是因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一部分是因操劳过度,得不到休息,造成免疫力下降的,如白衣天使;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身体强壮,但自以为是,不注意自我保护,一旦染上病毒,又恐惧极致的。就像那个武汉的健康达人,虽70多岁了,但每天锻炼身体,手臂上的“小耗子”鼓鼓的,曾到电视台表演过,今年5月还将参加国际表演。疫情期间,不听人劝,多次外出,不戴口罩,最后染上病毒,倒在了病毒面前。确诊后,按他女婿讲“他也害怕了”我想,这位健康达人之所以没能跨过死亡这道坎,是和他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心理有了恐惧又不能自控的人,免疫力会瞬间减弱;而这个新冠病毒攻击的偏偏就是人们的免疫系统。一旦免疫系统被破坏,免疫力极度下降,病毒就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所以,只有强壮的身体,而没有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难以战胜病毒的。
这场疫情中得病或未得病的人们所反映出来的担心、焦虑、抑郁、害怕、恐惧等各种心理状况,都在告诉我们心理疏导在整个疫情中是有何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是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退休后一直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服务,义务为需求者做心理疏导服务。从2010年至今,除了参加了9个月的“上海世博会” 园区内志愿者工作外,我还主动参加了以下的心理疏导工作:去华师大心理咨询室的接热线电话、处置心理咨询3000余小时;市妇联组织的白玉兰项目工作——每月一次到民政局离婚工作部,给要求办理离婚手续的男女双方做心理辅导;受邀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到上海肿瘤医院为病人及家属做心理辅导;同时为区协会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讲课,为离退休专家协会老专家、市区老干部讲心理健康课;参加市区组织的多项心理咨询公益活动等,有一定心理疏导实践的基础。作为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我非常愿意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为抗击疫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重大事件发生后,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都应该紧跟其后进行。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有心理疏导的志愿服务工作,我就一定前去参加。
不出所料,1月30日,“战疫情-心理疏导社工平台”发出号召,征召心理咨询人员,我毫不犹豫的在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参加。紧接着,我原本就参加的心理咨询公益服务组织 “帮帮热线-志愿者团队(上海肿瘤医院抗疫情-心理援助中心热线服务)”和“解忧暖心平台”也都发出了相同的通知,我都义不容辞的安排好时间参加了值班。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我们都是在家里用手机为来访者进行在线服务的。
从2月1日起至今,我除了在每周五上午9点至下午5点的时段里固定值班外,平时也会随时处理不断接到的来电咨询。有时吃着饭就会有咨询电话打进来,我马上就放下筷子接听;有时正在做家务或在给孙子辅导功课,也会有咨询电话进来;甚至半夜都会有人打电话进行咨询,我都一一耐心地予以答复。
我知道,非常时期中能打心理疏导咨询电话的,一定是有非常紧急的情况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的人,我们都怠慢不得。为了能及时的帮助到对方,我都是一听到铃声,马上就拿起电话接通,认真聆听,耐心疏导。
近2个月来,我接听来咨询的电话有上海的、浙江的、福建的、湖北的、吉林的……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一次,正好是我值班,刚过9点,一个电话就打了进来。接通后,一位女士就焦急的说:这是心理热线吗?我们是外地来的,女儿得了病,她现在情绪很不好,我们可以过来做一下心理辅导吗?我告诉她,这里是心理热线,现在是疫情管制时期,不能当面咨询,可以在线电话辅导。她说:好,我女儿就在我身边,我让她接电话。接着,电话那边传来了哭声。我静静的听了一会儿,等她哭声有所减弱时就问她:有什么想和我说说吗?她边抽泣边断断续续的说着她对自己病情发展和治疗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自己还年轻,尤其是现在疫情爆发时期,更是害怕,并发出了虽然是微弱的但却是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不想死!我感受到了她频临死亡的恐惧心理。我用镇定温和的语气告诉她,我理解她的焦虑情绪,也感受到了她的恐惧心理。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这是常人自我保护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紧张。同时,我告知了她有关病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减少了她的部分顾虑,基本稳定了她的情绪。还告诉她,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增强免疫力,增加战胜病魔的几率,同时带领她做一些增强自信心的活动。咨询结束,她的哭声停止了,说话的声音坚定、洪亮了。她说:我下次心情不好时,还可以找你吗?“当然!”我诚挚又坚定地说。我的语气鼓舞了她,她终于平静了下来。
有一天,已经半夜11点了,我正要上床就寝,突然,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外地的电话号码,没有显示是骚扰电话。这么晚了,是谁呢?我一下想到:会不会是来咨询的?马上接通了来电。果然,对方传来一位男子 “是热线电话吗”的问询。“是的。这么晚了,您怎么打到我的电话上的?”“我是打了你们公布的座机热线,就转到您这里了。我只是想试试,没想到,这么晚还有人值班。”“哦,我们都是志愿者,最晚到晚上9点。”“啊,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了。”“没关系,您有什么事吗?”“是我父亲,他年事已高,生病了,但现在是疫情时期,他很焦虑,睡不着,想请您帮助疏导一下。”听了他的介绍,尽管已经很晚,我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安抚了他和他的家人。咨询结束,时间已接近深夜12点,来电者深表感谢和歉意。我只是告知,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铃……”这是一个来自第一线临床医生的咨询电话,不是咨询她自己的问题,而是想帮助朋友舒缓心结。因为是疫情期间,不能当面帮助,想用微信和电话与他沟通,但不知怎样才能达到目标?我首先对她不顾生命危险战斗在抗疫情的第一线表示敬意,对她在百忙劳累的情况下,还关心自己的朋友的心理痛苦表示感动。接着,和她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她的朋友,同时也使她明白了在这当中她自己如何解决困惑的方法。我的解答让这位可爱的白衣天使十分满意,高兴地结束了咨询。
一位江西的电话来访者,因疫情期间不能直接到上海来看病,想在网上预约挂号看病,但始终挂不上,问我怎么办?我就反复的帮他与医院的相关部门联系,并及时把得到的信息告知他。他激动的说:太感谢您了,感觉人间大爱无疆!温暖无比。他的一席话,我在感到很温馨的同时,一种能帮助到来电者的喜悦感也油然而生。
每次为来电者做完心理疏导,我还要用文字撰写咨询报告,这需要用去很多的时间。不值班或不接电话时,我白天还要参加在线抗疫情心理疏导培训,晚上要参加心理大伽对我们为来电者疏导情况的督导,了解自己疏导的问题在哪里,以便下次疏导的更好。这都要占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宅在家中的日子里,我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感到非常的充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让自己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了起来,并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对于公众来说,疫情不仅是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诚然,每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如果能够学会分割情绪、聚焦具体问题,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自救。我们应抛弃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如果你的情绪已影响正常生活,寻求专业心理干预和辅导是“聪明”的做法。这是我在参与这场战“疫”的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早在3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就指出,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
习总书记已经发出号令,我们心理咨询师做好民众的心理疏导工作,任重道远。
疫情就是命令,我会坚守心理疏导岗位,不断努力,继续参加抗疫战斗!
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