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上博东馆明起重新向公众开放

时间:2024-06-25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简工博 点击:
新增10个展厅及互动空间,日接待限额提升至每天2万人次 数字馆山水江南展。 陶瓷展展出的青花瓷器。 均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本报记者 简工博 上海博物馆昨天正式宣布,上博东馆明天起重新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于今天12时起在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上预约未
新增10个展厅及互动空间,日接待限额提升至每天2万人次

数字馆“山水江南”展。
陶瓷展展出的青花瓷器。 均 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本报记者 简工博

      上海博物馆昨天正式宣布,上博东馆明天起重新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于今天12时起在“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上预约未来14天的参观名额。

      随着5月21日“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特展闭幕,上博东馆暂停开放。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施工布展,上博东馆完成开放“三部曲”中第二节点,重新开放后将新增10个展厅及互动体验空间,开放面积达展陈空间的80%左右,日接待限额也将提升至每天2万人次。

      观众在重新开放的上博东馆将看到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四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厅,还将在两个专题展厅欣赏考古馆“考古上海”展和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此外,在全新打造的古代文明探索宫、数字馆“山水江南”展、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文创旗舰空间四个互动体验空间里,观众可以看到文物修复师修理文物的现场,小朋友还能体验现场“考古挖掘”。

      上博东馆重新开放后,特展和专题馆将持续推出:7月3日起“千年万念:陈世英半世纪珠宝艺术”展将开幕,8月即将举办“宝塔乾坤:圆应塔遗珍展”等,而“江南造物”专题馆也将于7月底前开放。

      四个常设展厅亮相

      走进玺印篆刻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来自世界不同古老文明、不同材质的印章:有着甲虫外形的古埃及蜣形滑石印、镌刻星形图案的两河流域八芒星纹石印、四只鹰翅膀相连的巴克特里亚四鹰纹铜印……“我们想在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体系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印章的发生与发展。”工作人员介绍,1996年开放的上博中国历代印章馆是海内外首个中国印章专题陈列馆。基于学术研究的持续推进,该馆更名为“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馆”在东馆亮相,展出文物573件,较之前增加近百件,其中新品达35%。

      同样位于上博东馆二层的玉器馆,进门处陈列的石家河文化玉神人,曾被印在上博门票上,被认为是上博“形象代言人”。它的背后,则是从夏至清的9件不同时期代表性玉器。馆内展出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组玉器,新增绿松石、玛瑙、翡翠等品类。其中,近80件重点展品配备详细说明,40件重点展品有拓展性数字导览,辅以线图、拓片、复原图或动画等展陈形式多角度讲述。

      来到三楼,陶瓷馆展出面积近1800平方米,在原有体系基础上遴选558件/组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展品总数增加了近百件,近50%的展品是首次亮相。在展厅中间,环形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来自汝窑、哥窑的瓷器,“雨过天青”“金丝铁线”这些富于传奇色彩的颜色都能在这里一睹真容。

      同在三楼的货币馆,进门处的陈列从一件西汉贮贝器及被认为是货币起源的贝开始,延续到如今人们熟悉的信用卡等电子货币以及代表移动支付的二维码——在原先经典展陈基础上,上博东馆的货币馆已是第五次陈列改建。这里共展示馆藏钱币6000余件,是原先展陈数量的近两倍,也是上博东馆展示文物数量最多的常设展厅。

      据介绍,随着四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厅开放,加上已开放的青铜馆和雕塑馆,上博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6部已揭开神秘面纱。

      一部浓缩的上海简史

      陶瓷曾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上博东馆此次即将亮相的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是上博全新策划推出的常设专题陈列,是海内外首个以陶瓷为媒介,展现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史陈列,旨在“书写一部浓缩的贸易陶瓷史教科书”。

      走进展厅,以陶瓷为媒介展示的中外融合交流,让人大开眼界。一组来自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龙柄壶、高足杯等文物,外形与中国常见器型不同,文物背后的影像竟是与它们外形一致材质不同的“双胞胎”——萨珊、粟特式样的金银器。而另一个展台的一组陶瓷文物,出现在西方油画中,例如清顺治时期景德镇出产的青花麒麟纹盘,就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惠斯勒油画《紫色与玫瑰:六字款侍女图瓶》背景里的盘子“同款”。馆内展出的353件/组文物,近半数首次公开展出。

      上海只有百年历史?上海前身只是个小渔村?这是近年来社交媒体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博东馆考古馆的“考古上海”展将系统回答。展厅正中,曾在“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上亮相、于2010年在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无声讲述5000多年前上海先民的故事。在1000平方米的展厅里,2000余件/组文物将史前时期的“古国”、唐宋时期的“古港”和明清时期的“古城”三个高峰阶段,既从时间上展现纵向发展关系,也从空间上展现上海自西向东的发展过程,展示上海逐渐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程,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脉,构成一部浓缩的上海简史。

      用手感受真实文物

      在陶瓷馆展厅的最后,一尊清代康熙时期釉下彩青花瓷瓶安然放置,这是上博东馆一个创新展项,在这个触摸文物标本互动区,观众被允许用手感受真实的文物。尽管中外博物馆已有让观众触摸文物瓷片、展品原材料的尝试,但触摸文物仍开创国内同类展览先河。“我们选择了一件胎厚的釉下彩瓷器。”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做法事先经过专业评估和特殊保护处理,在确保安全和完善相关举措的前提下,才允许观众用手感触,届时还将公布安全提示,并配备摄像头以及安保人员、志愿者等守护。在上博东馆,可触碰的展品不止这一件。在玉器馆展厅入口处,放置了一块重达158斤、未经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观众触摸感受其质地。

      此次即将开放的四个互动体验空间,让上博东馆更好玩。走进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观众能俯瞰一间陈列着各种工作器具的工作间,上博青铜、陶瓷、书画、家具、漆器、古籍等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技艺团队将轮流进驻工作,观众可看到文物修复师真实的工作状态。未来还有望开放预约,让观众走进修复工作间,近距离了解文物修复过程。

      横跨三楼、四楼的古代文明探索宫堪称上博东馆的“儿童博物馆”。走上展厅中央一个巨型“夯土堆”,青少年观众可在这一“考古遗址”发掘文物,还能通过旁边的仪器测定文物年代。这个1900多平方米的展厅面向6—18岁青少年、儿童及亲子家庭,通过多种展项,让青少年观众扮演“考古学家”“修复师”“研究员”“策展人”“创意家”“讲解员”等角色,体验和理解博物馆。

      500余平方米的数字馆是上博东馆全新打造的体验空间,此次推出的“山水江南”数字展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藏品内容二度创作,呈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江南山水画的风格特征。此外,还有全新的文创旗舰空间,集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休闲消费、互动体验于一体。

      定制巴士连通两馆

      此前上博东馆试开放期间曾进行观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观众来自外省市,约10%为海外观众;约30%的观众来东馆参观两次及以上,超过47%的观众逗留3小时以上;近90%观众对东馆整体满意度超过8分。此次重启,上博东馆在服务能级方面将进一步提升。

      为方便观众出行,上博与久事集团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开通便民定制公交班线,在人民广场馆和东馆间往返。两馆共同开放日的11时至15时,每小时将有2辆双层巴士分别从人民广场馆和东馆双向发车。上博全新的小程序今天12时上线,除综合预约,还将提供场馆导航、藏品导览、文创服务、特别展览预告、常设展览介绍、教育活动参与、探索宫体验、数字空间互动、“云”上博物馆游览、精选数字文物欣赏、精彩视频观看等一站式智慧服务。

      不少观众期待的讲解导览服务,上博东馆将继续坚持“公益服务为主、合理收费为辅”的原则,“上博导览”微信小程序将提供免费线上导览讲解服务。常设展厅志愿者将定时定岗免费人工讲解。收费导览设备则包括“智慧导览”“语音导览”“AR导览”。目前,导览设备均已完成技术升级,经测试,行进观展中设备触发率已达95%。此外,上博还与专业机构合作,推出合理收费的中外文人工讲解服务。明天起,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中国旅游集团公司导游将首先开展青铜馆中文讲解服务。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