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不知不觉之中,乌克兰危机升级已经延续两年之久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似乎任何重大事件都会被时间逐步淡化。在不久前结束的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主办方也刻意强调其他诸多影响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的因素,以求淡化乌克兰危机这一深刻影响欧洲安全机制的核心议题。然而,无论对于当下欧洲自身,还是对于未来世界总体格局而言,乌克兰危机始终都具有无法被忽略的根本影响力。 过去两年,国际战略界聚焦乌克兰危机的研究报告不计其数,剔除意识形态影响与政治立场差异,各方对冲突已经形成一个普遍共识,即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势力而言,乌克兰危机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应该看到,与两年前誓言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欧洲主流政治态度不同的是,时下欧洲舆论正在逐步转向更为务实的态度。现实情况是,美欧希望看到的战争走向没有出现,乌克兰的军事反攻基本宣告失败。根据媒体透露的信息,在一个月前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北约成员国与乌克兰就军事援助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乌克兰急需的大规模军事援助成为泡影,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胜利已经不抱信心。 作为乌克兰危机的直接后果,德法等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出现了严重问题。整个欧洲经济增长乏力,作为欧盟火车头的德国更是出现了经济负增长。能源危机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内部矛盾,欧洲右翼政治力量在国内选举中屡获胜利。更为令人吃惊的是,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经济并没有因为美欧极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出现崩塌。恰恰相反,在欧洲国家中,俄罗斯经济表现最好。欧洲现实政治走向的主动权,已经不在欧盟手中了。 对于美国而言,引发乌克兰危机是一次地缘政治的重要成功吗?表面看,答案是肯定的。乌克兰危机直接把欧盟拉回美国的怀抱,迫使俄罗斯卷入直接军事冲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中欧关系的走向。可是,美国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中长期战略成本,一个日益弱化的欧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不符合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在不断蚕食美国的国际信用,其在西方盟友体系中的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失控的乌克兰危机,日益紧密的欧亚政治经济关系对于美国这一海洋国家的外交战略利益而言,绝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 跨大西洋关系由于乌克兰危机变得更加紧密了吗?表面看,美国与欧洲盟友共同发动了针对俄罗斯的多轮制裁,美国在构建欧洲安全机制领域的核心地位得到了巩固。但是人们也看到,为了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并促进制造业回流,拜登政府出台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直接损害了欧洲盟友的商业利益。当欧盟国家在前线承受俄乌冲突导致的巨大牺牲时,美国在背后狠狠捅刀子。这一现象再次说明,跨大西洋盟友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随着2024年美国大选日益迫近,北约的未来与美欧双边关系的走向再次牵动了欧洲早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如果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欧洲将陷入极为尴尬的政治处境,极有可能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利益诉求的牺牲品。 乌克兰危机是大国政治博弈与国际格局走向的试金石。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都拒绝选边站。掌握着粮食与能源等战略物资的主要国家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作为一种战略选择,俄罗斯、伊朗、巴西等国都在积极推动世界贸易非美元结算方式,中东石油大国也在摆脱能源贸易完全美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拒绝接受传统西方大国的“政治安排”,印度依然强调自身的大国独立外交意识,东盟国家早已不是西方战略欺骗的囊中之物,和平发展的根本诉求与触手可及的现实利益构成了“亚洲智慧”的核心内涵。乌克兰危机下的世界格局,正在酝酿更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院中国论坛特邀专家)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