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图片
跃升为“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年加速蝶变 二三月之交的上海,“枢纽”是个热词。先是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方案公布,随后又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三周年。两个枢纽,分据上海一东一西,一个峥嵘待显,一个已蔚为大观。 在2月29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把东方枢纽未来描述为“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3月1日,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三周年之际举行的工作现场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评价,过去三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形成了“高水平协同开放良好格局”。 推动对内对外开放,是这两个枢纽的功能,也是上海的使命。以实施了三年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观察对象,不少媒体评价,它已从“上海的虹桥”跃升为“长三角的虹桥”“中国的虹桥”乃至“世界的虹桥”。 国际开放枢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首先是交通意义上的枢纽——连接各方的要冲。一百年前,这里就有了第一条土质飞机跑道。2006年,上海确定在虹桥机场西侧建设高铁站,打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2009年,虹桥商务区设立,当时的规划面积为86平方公里。2019年,商务区扩容至151.4平方公里,从过去依托于单一交通枢纽的商务板块逐步转变为带动上海西翼乃至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功能节点。 2021年是虹桥的关键之年。当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虹桥商务区升级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核心,将江苏省和浙江省省际毗邻区连点成线,形成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实现“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规划建设区域面积拓展到7000多平方公里,建设主体从上海一家变成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 虹桥,这个最初的交通枢纽正在演变为配置资源要素、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服务双循环的国际开放枢纽。 “流量”是支撑 开放枢纽汇聚了来自各方的人流。三年来,虹桥交通枢纽总客流量累计近9亿人次,其中2023年客流规模大幅上升,为4.07亿人次,同比增长1.6倍。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说:“‘流量’成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年快速发展的基础支撑。” 人流的汇聚带来商业、会展等服务业的发展。以会展为例,2021年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揭牌运行,列入“上海市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累计集聚上海国际展览、英富曼会展等龙头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超300家,其中2023年新增入驻85家。2023年,位于商务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国际性展会数量达46个,相当于每月近4个。 “当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在会展经济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区位优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说,“它未来很可能是一个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由总部经济所带来的决策中心、财务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在此建立起来的人才流量中心。真正体现枢纽功能的,是产业链的整合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又添“第四大” 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表述中,长期以来的功能定位是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从2023年开始,这“三大”之外,又加上了“第四大”——大科创。大科创既是虹桥的野心,也是这个国际开放枢纽发展的自然结果。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说,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从2018年起,进博会每年在位于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何万篷认为,进博会为虹桥带来了深刻变化,这个区域从以载体、容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转向了以场景策划、内容导入、功能加载为重心的新阶段。 近期,记者采访了新落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不久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这家以科技创新为本的企业正是因虹桥的枢纽功能而来。 天合光能执行董事、天合富家董事长高海纯分享了他们入驻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心路历程:“天合光能发轫于常州,国际总部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落户在上海虹桥。我们从公司出发,15分钟内就可以到达机场、坐上高铁。” 2022年,天合光能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了国际总部,全球营运管理中心、全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碳中和新业务孵化与发展中心及全球投融资中心。目前总部大楼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但结算中心等相关工作早已在上海开展,未来从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碳中和等领域,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领军世界的光伏智慧能源产业高地。 功能演化 产业变迁 随着虹桥功能的演化,这片区域引流的对象也在悄然改变。不难发现,最近两三年把总部设在虹桥的房地产企业不像过去那么多了,而科技型、贸易型总部数量在增加。据统计,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引进总部类企业超500家,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共计127家,经商务区认定的内资企业总部和贸易型总部共计84家。 长三角近邻开始把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大机遇。2022年2月,在位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虹桥世界中心的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举行了瑞比加医疗、矽佳测试技术项目等6个科技人才项目签约,总投资逾25亿元,其中外资6000万美元,引入省级高端人才2人。 “选择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既可以降低创业成本,也可以享受到嘉善的人才政策,因为我们团队本身也是由高端人才领衔。”瑞比加医疗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落户该中心的同时,也同步将生产基地落户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税收超2亿元。 这两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咖啡馆里,主要消费者群体已经从地产公司员工变成了医美、研发等领域从业者。数据也能印证这个转变。世邦魏理仕报告显示,2020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主力租户占比为房地产17%、制造业(汽车)16%、TMT(科技、媒体、通信)11%。到了2023年,主力租户占比变为消费品制造业14.7%、TMT14.3%、房地产11.4%。在这片商务区,消费品制造业、TMT等逐步取代房地产,开始唱起了主角。 产业在变迁,功能在优化,不变的是虹桥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陆铭说:“虹桥是上海的交通枢纽,上海处在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位置。面向未来,它肯定是一个流量汇聚的地方。这个流量的枢纽必然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吴卫群 宰飞)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