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傅莹:无论怎么发展进步,欧洲人总能翻新内容说明中国不好

时间:2023-11-15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北京日报 点击:
欧洲与美国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希望看到世界因为大国的权力争夺而走向分裂。因此,欧洲的可能性是发挥战略制衡作用,推动全球的多极化趋势,而非加剧世界的分裂或者碎片化。 11月13日,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傅莹受邀出席主题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和平、可持

“欧洲与美国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希望看到世界因为大国的权力争夺而走向分裂。因此,欧洲的可能性是发挥战略制衡作用,推动全球的多极化趋势,而非加剧世界的分裂或者碎片化。”

11月13日,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傅莹受邀出席主题为“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和平、可持续发展”2023巴黎对话开幕式并以“中欧关系应强调合作而非零和竞争”为主题发言。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主持开幕式,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里昂商学院校长伊莎贝尔·霍特、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2023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傅莹表示,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很早就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与法国等欧洲国家快步开展全面合作,成为重要伙伴。2022年,中国与欧盟贸易额达到8473亿美元,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惠及双方民众。欧洲在区域一体化和多边治理上提供了先行经验,也是绿色发展等全球积极议题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中国与欧洲存在诸多利益契合点,双方有合作意愿也有合作需求。

“中欧关系也存在一些政治上的难题。”傅莹举例说,在与欧盟政客和欧洲国家媒体的接触中,可以感觉到,欧方常突出与中国在价值观和政治原则上的分歧,“人权问题如同一幅挂在墙上的陈年老画框,无论中国怎么发展进步,这个框子都挂在那儿,欧洲人总能翻新内容来说明中国人权不好。”她指出,这一方面可能因为许多欧洲人和媒体对中国缺乏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存在狭隘的“欧洲唯一正确论”,导致一些欧洲政客对中国持有怀疑和排斥情绪。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在过去多年合作的岁月中没能通过交流获得理解和解决,在国际形势变化的今天成为新的障碍。

傅莹说,2019年,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systemic rival)”,现在经常可以在欧洲发布的涉华文件中看到“制度性竞争对手”一词。这个概念的中文翻译一直存在争议,有时会被翻译成“系统性竞争对手”。欧洲人自己也没有解释清楚它的含义。

“有欧方学者强调,中国在各方面对欧洲构成挑战和竞争,最主要是制度上的差异。那么,欧洲是要在制度上与中国竞争吗?又将如何竞争呢,是制度的相互取代吗?”

傅莹表示,欧洲人对中国提出的问题多涉及具体看法上的分歧和意见,许多是可以经过讨论甚至辩论来搞清楚和解决的,或者求同存异。欧方也要重视中方提出的要求。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应该成为合作的障碍。就拿制度上的差异来说,双方历史、政治经历和理念都不同,需要通过对话增进了解。

傅莹说,欧洲与美国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希望看到世界因为大国的权力争夺而走向分裂。因此,欧洲的可能性是发挥战略性制衡作用,推动全球的多极化趋势,而非加剧世界的分裂或碎片化。她提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2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表述:欧盟不愿在中美之间做选择,而是致力于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大国政治中的一个“自治极”。傅莹表示,如果世界走向多极化,也不意味着必然更好,人类世界还没有多极和平治理的历史经验。因此也更需要中方与法国等欧洲国家加强相关领域沟通交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未来如何应对国际上的共同挑战,迈向符合所有各方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而言,中欧关系是有韧性的。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