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九大制造业重器亮相工博会

时间:2023-09-20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俱鹤飞 点击: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获特别大奖,8件展品获CIIF大奖 工博会上展示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模型。 解放日报记者 海沙尔 摄 记者 俱鹤飞 昨天,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获得第23届工博会特别大奖。本届工博会CIIF大奖评选,共有5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获特别大奖,8件展品获CIIF大奖

工博会上展示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模型。 解放日报记者 海沙尔 摄

      记者 俱鹤飞

      昨天,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环绕器获得第23届工博会特别大奖。本届工博会CIIF大奖评选,共有559件展品参加,参评作品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除1项CIIF特别大奖外,还有8件展品获得本届CIIF大奖,分别是:8.5代TFT-LCD玻璃基板、医用重离子加速器、17.4万立方米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碳纤维冬奥火炬首创应用及集成技术、自主内核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西门子预测性分析系统和Xin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

      本届工博会,“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主要组成部分——环绕器,在“四叶草”亮相。

      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火星环绕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杜洋介绍,“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是我国首个行星际飞行平台,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地外行星捕获、四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并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测数据,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

      “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火星环绕器分饰了飞行器、通信器和探测器三大角色,是名副其实的‘太空多面手’。”杜洋说,从发射入轨至着陆火星,火星环绕器扮演飞行器的角色,携带着陆巡视器,完成了地火转移、火星制动捕获、环火轨道调整、停泊飞行探测等任务。截至目前,火星环绕器已圆满完成各项工程任务,获取了大量我国一手的科学数据和工程数据,为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上天”,中国制造还能“入海”。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获得CIIF大奖。“天鲲号”是中国大陆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也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

      “天鲲号”建造总负责人陈新华介绍,2005年之前,国内疏浚企业的挖泥船基本依赖进口,且挖泥船建造技术发展受制于国外封锁。“‘天鲲号’打破了这一局面,它有强大的功能和先进的配置,挖掘能力、挖掘深度、输送能力都处于世界前列。同时,从全球角度来说,它对恶劣海况的适应能力也是最强的。”

      获得CIIF大奖的“Xinsorb”,是首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可吸收支架。“Xin”是心脏“心”的拼音,sorb是“吸收”的英文后缀。“将其命名为‘Xinsorb’,能让人直观感受到这一产品的最大特性——可被心脏吸收,也体现了该创新支架的中国元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雳说。

      “植入人体后,它能在保持平稳的前提下被血管吸收、逐步降解,不会对患者造成金属支架植入后永久性的压力与束缚。”沈雳形象地形容其为“会消失的支架”,“它完成了使命以后就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除了“小支架”,此次获奖的医疗设备还有一个“大块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被誉为消灭癌细胞的“国之重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陈金达介绍,这是我国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品造价比进口同类产品低,运行维护响应快,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

      作为工业领域的奖项,CIIF大奖自带“工业基因”。此次获奖的自主内核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内核及核心组件实现自主化率100%,取得了最高级别国际安全认证。目前已经服务2000余家工业行业用户,早期项目持续稳定运行超过12年,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达到了同类操作系统国际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