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申城推出一系列红色主题剧目、展览、文化体验活动
近日,“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开幕。图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前(左)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展出作品《李大钊在长辛店》。 本报记者 孟雨涵 摄
■本报记者 诸葛漪 吴桐 施晨露 今晚,在上海美琪大戏院,“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迎来第500场纪念演出。过去1654天,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走过42座城市、61个剧院,迎接了61万观众。第500场纪念演出现场将是一个重聚的盛会,“电波”主创、主演汇聚一堂,在戏院大厅,观众还会看到一幅地图,回溯“电波”的足迹。 正值“七一”,申城文化、演出机构推出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剧目、展览、文化体验活动。舞台剧《觉醒年代》、杂技剧《战上海》、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等在舞台上回首峥嵘岁月,“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也在近日与公众见面。 演出以文艺党课形式呈现 6月29日,舞台剧《觉醒年代》全国巡演上海站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开启,演出至7月2日,所有场次的票都已售罄。从体量43集的现象级电视剧到两个半小时的舞台剧,主创团队在大量历史资料和人物传记中深挖,在展现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画卷的同时,让那些教科书上见到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生动、接地气。 《觉醒年代》5月开启为期两个月的全国巡演,结束上海演出后,将受邀作为2023年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参演剧目于7月7日至9日赴北京演出。杭州、苏州、合肥、南京、西安……每一站巡演都吸引了不同年龄段观众。有观众表示,“很庆幸这个夏天赶上了,精神世界里又多了一份慰藉”“强烈推荐,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看”“能引起不同年代人共鸣的好作品”。 6月30日至7月1日,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第五度回归上海文化广场。这是《战上海》于去年年底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首次在剧场与观众见面。 下转4版(上接第1版) 自2019年首演后,《战上海》在三年里经过四轮重大修改,创演团队以工匠精神对剧目精雕细琢。《战上海》在文化广场的演出以文艺党课形式呈现,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介绍,各级党组织纷纷前来预约学习,不少党员反映这种主题教育学习形式新颖、生动。 7月中旬,《战上海》将开启一个月的全国巡演。 “红色电波”被年轻人接收 “‘红色电波’穿越时空,被今天的年轻人接收了。”这是很多观众对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感悟。一轮轮全国巡演,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们不断成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演扩展成“风”“雅”“颂”“韵”四个剧组,年轻人挑大梁。 500场后,《永不消逝的电波》红色之旅还将继续,9月底再度回归美琪大戏院。 和连演500场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相比,正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的新版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小弟弟”。上海京剧院90后与95后优秀青年演员赵宏运、李瞳胜饰演主人公严伟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为上京排演该剧的艺术顾问,几乎每个下午都出现在排练现场。他表示,“《奇袭白虎团》难度很大,但是大家很努力,这是年轻人学习实践的最好机会,期待他们演出志愿军的志气、骨气、威风。” 看到听到“艺术中的红” 走进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第一展厅,“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将“红色”转化为艺术语言,一座名为“信仰的力量”的雕塑前,参观者仔细端详。 去年2月,中共一大纪念馆启动“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是一大纪念馆第一次以百年党史的重点人物和事件为题目,向全国艺术家征集作品的一次主题创作活动。首批共征集到20余件优秀主题作品,此次展览正是这些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树德里的灯光》《开眼看世界》《呐喊的民族》《启蒙》……参观者在历史的寻迹中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奋斗过程中的初心和使命。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四楼手稿主题馆,“党的光辉照我心——纪念《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创作60周年朱践耳手稿展”在“七一”与读者见面。展览为读者还原作曲家生前的创作环境与艺术氛围,怀想红色旋律发端的源头。 此外,《黄浦·红色起点》《红色基因》《星火赵巷》,以及红色文化剪纸图册《百年征程》等一批挖掘上海红色资源的新书也在“七一”前后首发。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