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跟着农机手抢收小麦

时间:2023-06-07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常 钦 点击:
本报记者直击麦收一线 图①:新安店镇代楼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来回穿梭的收割机正在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 赵大军摄 图②:朗陵街道鲍庄社区,农机手李毛在驾驶室里操作卸粮。 王新立摄 图③:留庄镇邢河村,记者(左二)现场采访卖粮的群众。 段阳东摄 图
本报记者直击麦收一线——


      图①:新安店镇代楼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来回穿梭的收割机正在抢收小麦(无人机照片)。  赵大军摄  图②:朗陵街道鲍庄社区,农机手李毛在驾驶室里操作卸粮。  王新立摄  图③:留庄镇邢河村,记者(左二)现场采访卖粮的群众。  段阳东摄  图④:刘店镇的麦田里,无人机应急照明,夜间抢收麦子。  张永生摄  图⑤:盘龙街道罗岗社区,收割机正收割麦子。  陈 岩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眼下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给夏收带来一定影响。本报记者赶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麦收一线跟访农机手,看高效抢收、机收服务、晾晒烘干、跨区作业等环节,实地调研当地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编  者  
  
  开镰——
  “抓紧时间,把乡亲们的麦子收进仓里”


  雨过天晴。5月31日,早上5点27分,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新安店镇槐树庙村农机手李毛趁着收割机加油空隙,发出当天第一条微信:“我们已出发,前往目的地去割麦。”

  记者跟着李毛,从槐树庙村出发,赶往朗陵街道鲍庄社区。

  这是雨后的第一个订单——鲍庄社区的100多亩麦子等着抢收。农户着急,李毛也急,“5月17日就离开家赶到湖北云梦县收麦了,26日返回老家,连下几天雨,车一直没法进地干活。”

  收割机时速只有30公里,到达鲍庄社区地头,已经快8点。当地几位村民和运输车早就等在路边。李毛停好收割机,纵身跳下,招呼我也下来先休息。

  “一大早赶过来,先休息?”李毛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他拉我进地。“地还发软,现在进田容易陷车。”说话间,李毛让我掐根麦秆试试。没想到,要掐断细细的麦秆我颇费了一番功夫。“你看,麦秆还是皮的。等太阳出来透透,麦秆变脆才好收。”李毛说。

  9点20分,眼瞅着麦秆上的露水渐渐散去,李毛决定驾驶收割机下地。“地里还有些湿,但总体可以,今天应该能干不少活。”李毛驾驶技术娴熟,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麦子被大口大口吞下,变成麦粒装进“肚子”;机身后方,打得粉碎的秸秆撒在地里。10多分钟,一亩地就割完了。

  趁着停下来卸粮食的工夫,记者坐进离地3米多高的收割机驾驶室,透过挡风玻璃,麦田尽收眼底。4个通风口冷气很足,穿着长袖也不觉得热。“坐好啊,咱要开始工作了。”李毛眼睛紧盯前方麦地,左手打方向盘,右手前后操纵推杆,收割机在麦浪里移动——前前后后、上下颠簸、时快时慢。

  “现在开收割机跟开小汽车一样,自动挡,脚下踩着油门就行。”李毛说得轻巧,可记者上车不到一小时,就觉得晕车了。李毛为观察割台高低以及割麦速度,身体一直保持前倾,时而还会把座位向前调。

  “现在农机很智能,很多参数都能实时显示。”说起收割机,李毛打开话匣子:“这是去年购置的新款农机,200马力大功率,作业效率高,一天能轻松收完100多亩地;车载北斗导航可实时定位和测量作业面积,边走边测,收麦轨迹一目了然;车上有空调,再不用坐在‘蒸笼’里收麦了。”

  一个收割机的谷仓容量3000斤,每收割两三亩地,就需要把收割机里的麦子卸下来。眼见着谷仓装满了,李毛掏出对讲机招呼妻子胡秀荣,叫乡亲把运输车开过来拉麦子。

  “现在日头正好,抓紧时间,把乡亲们的麦子收进仓里。”快到中饭时间,日头越来越大,地头的车和人反而多了起来,拉麦车进来四五辆。看着麦粒从收割机里倾泻而下,村民张婷婷喜笑颜开:“这茬麦子终于全收上来,心里踏实了!”

  在李毛看来,“割得干净”是对机手的最高评价。前一段下雨,麦田里有小面积倒伏,这很考验机手技术。看到倒伏麦,李毛总会把速度放慢,把割台往下摆,细心把麦子收进仓里。“好机器用心割,倒伏麦也能颗粒归仓。”确山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副主任刘东升跟在我们后头,蹲在地里检查收割完的麦茬和秸秆,“留茬不到10厘米,秸秆粉碎得非常好。上午收完小麦,下午就能贴茬抢播玉米,农时一点不耽误。”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在仓里才牢靠。”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全县91万亩小麦主要依靠机收。抢抓有利时机,加快抢收速度,以高质量农机作业促进粮食颗粒归仓。5月31日,全县已组织联系4000余台农业机械投入“三夏”抢收抢种,累计完成收割42万亩。

  不只在确山,“中原粮仓”河南多措并举,抢抓时机、组织抢收。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进田作业,省市县联动,借助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优势,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全省上下正以最大力度保障夏粮抢收,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巍峰说。

  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水稻、玉米机收率分别超过97%、94%、80%。机械化收获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多道工序。今年“三夏”,全国预计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机具总量供给充足、可以满足“三夏”生产需求。

  抢收——
  “跟天气‘赛跑’,大规模机收场面回来了”


  6月1日,又是个好天。日头晒了一天,地很干燥,麦秆也变得脆生。各村庄的抢收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田间地头,大型收割机一字排开,拉麦车成群结队——“大规模机收场面回来了”。

  早上还是5点多出门,不到8点我们就进地收麦了。“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抢收,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李毛点开手机向我展示一款微信小程序——“三夏生产气象服务”,可实时查阅当前位置的气象实况、预报、预警和麦收进度,“‘龙口夺粮’,就是在跟天气‘赛跑’。”

  这天,李毛收的是刘店镇种粮大户的地,成方连片,大型收割机能在地里撒欢儿跑,坐在收割机上平稳多了。眼看100多亩要割完,天色暗了下来,这时,一个电话打来,李毛接完电话说:“来新订单了,要转场到留庄镇邢河村连夜割麦。”

  等收割机到达目标地块时,天已经彻底黑了,田间地头不少灯光在移动。“你瞧,大家伙儿都在连夜干,咱也不能落下!”话音没落,李毛就发动收割机进了地。

  临近23点,麦收现场的天空中,高悬起一盏灯,麦田顿时亮堂了不少。走近细瞧,灯被无人机牵引着升空,供电的是电力抢修车上的发电机。地面上,收割机来回作业;天空中,无人机移动照明。“灯照得远,辐射面积大,夜里收割帮大忙了。”李毛说。

  “麦地里坑坑洼洼,视野不好,收割机车灯不给力,收割效率上不来。”原来,是一名在附近抢收的农机手拨通了确山县供电服务电话。接到电话,确山县刘店中心供电所所长李昊立即向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求助:“临时架设线路不太现实,将照明置于空中,无人机可以试下,但是我们数量不够,请求支援。”

  经过研判,多台专业无人机、照明设备、临时发电机随即送到。国网驻马店公司调用无人机照明,应急供电服务队、无人机操作手随时待命,努力为夜间抢收小麦提供照明。田里视野好了,李毛干了通宵,直到6月2日早上5点,一天一夜割了160多亩地!

  在确山麦收一线,县领导包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单位驻点、镇村干部到户……全县100个县直定点帮扶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120多个,86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深入“三夏”生产一线;5100多名结对帮扶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三夏”生产帮扶服务。

  6月1日早上6点,星夜兼程从江苏赶来的机手董焕群进入麦田开始作业,这是近3天从外地赶来支援刘店镇麦收的第134台收割机。刘店镇镇长万敬博说,镇里千方百计协调麦收机械,满负荷开展麦收作业,镇村干部全部下沉田间地头,做收割机的“护航员”、机手的“保障员”。截至6月1日夜里,刘店镇9.5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成。

  “全力以赴,齐心协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刘东升说,针对部分地块收获机械不足的情况,他们及时向市里汇报,请求调剂机械,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了《致全县农机手倡议书》。对外来机手,搞好全程服务,免费送餐到田间地头。目前,确山县共有收获机械3300台,每天投入作业机械2100多台,外地调入的收割机730多台。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今年我国大规模小麦机收开始时间比常年推迟3天左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交通、气象、能源等单位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发布气象预警预报和机收作业气象提示,在高速路口、主干道沿途等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200多个、农机保供加油站1.2万多座,开通“三夏”农机热线电话近1100部,为农户机手提供作业供需对接、农机通行、优先优惠加油等保障服务。各主产区组建了6000多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伍,帮助“小散偏”地块和有困难的农户进行抢收抢种作业。

  烘干——
  “我们干麦湿麦都收,不浪费一颗粮食”


  “三夏”大忙,抢收的麦子去了哪里?

  趁着在留庄镇割麦中午休息,记者坐上送粮的三轮车,和李毛一起来到确山县供销合作社留庄为农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还没进大门,老远就看到门口竖着一块大白板,“收购干湿小麦”六个大字格外醒目。振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钟振朝,领着我们来到为农服务中心的烘干生产线,机器轰鸣,有人正往一个大漏斗装麦子,麦粒通过传送带自下而上送进烘干塔加工,烘干后的小麦通过高空传送带运到另一头的仓库收储。

  “这里是两组烘干设备,麦子12—14个小时能烘好,一般到13%至14%的含水量就能收储了。”钟振朝说,这几天设备昼夜不停,一天能烘干100吨小麦,还有五六十吨麦子从这里运走销售。

  说话间,农户付民选拉来一车刚打下来的新粮,技术员拿起测干仪插进车厢测量,“小麦水分13.2%”。“还不赖,这都能直接入库了。”钟振朝说。一会儿工夫,付民选3亩多地的粮食,换成了3400多元现钱。“小麦成交价每斤1.1元,比去年低点,可俺收的干麦,不用来回晾晒,直接换成钱,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下了。”付民选露出了笑容。

  据介绍,这个烘干点设计的服务区域是方圆5公里。周边5公里范围内共有6个村,10万亩庄稼。今年遇到连阴雨,乡亲们的麦子很多得往这里送,设备有点转不过来。“虽说我们是县里最大的烘干点,可照现在的量来说,烘干设备还得再建4组。”钟振朝说。

  烘干机械开一次机需要有一定的粮食装入量,但在确山,一家一户小地块种植,土地零散而且面积小,很难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待烘干粮食。

  为了实现颗粒归仓,钟振朝想到一个办法——烘干点小农户优先,种粮大户预约烘干。“小农户人均两亩多地,单个烘干不划算,收购起来凑成一组集中烘干。种粮大户的我们利用晾晒场先晒干,然后排队烘。”

  确山县目前有粮食烘干设备36台,总功率540千瓦,一天满负荷作业可烘干1000多吨粮食。“面对增长的小麦烘干需求,算好利用率和经济账也很重要。”钟振朝说,看成本,烘干小麦成本不低,一吨麦卖2000多元,烘干费用就得200多元。算投入,建个烘干点投入800多万,烘干设备闲置率高,一般一年开机不到一个月,今年特殊些,估计也就开两个月。

  走访发现,种粮大户的烘干需求很迫切。双河镇大邓庄白晶农场,负责人白晶正带着工人安放钢筋,扩建烘干设备。农场现有3组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90吨,已累计烘干1000多吨小麦。

  烘干点如何更好发挥作用,钟振朝也在探索:“我们干麦湿麦都收,不浪费一颗粮食。雨前雨中抢收的湿麦,含水量40%,每斤6毛至9毛钱,经过晾晒或者烘干后每斤能卖1.1元左右。烘干、燃料等能有补贴就好了。”

  应烘尽烘、能晒尽晒,抓紧烘干晾晒!河南紧急调动4460台烘干设备,抓好抢收湿粮烘干。发挥粮食系统、供销系统优势,加大湿粮收购力度,及时开展烘干、仓储。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同时鼓励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各类场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顶等开展晾晒,指导农民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进行晾晒,尽可能挖掘晾晒空间。

  “加快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我国粮食烘干种类主要以水稻为主。然而近年来,降水线北移,小麦、玉米产后烘干需求急速增长;传统的人工晾晒时间长、损失大,还面临着用工成本高、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无法适应粮食生产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加快补上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提高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民稳产增收。

  跨区——
  “干一行爱一行,有苦就会有甜”


  行走在确山县麦收一线,一张张贴在收割机挡风玻璃上的跨区作业证,让人印象深刻。正面“跨区作业证”五个红色大字很醒目,翻过来看背面,上面有编号、机主名字、电话、号牌、发动机型号等信息。“免费发放,几分钟办好,一机一证,全国范围有效,免交车辆通行费。”跨区作业20多年,李毛对此津津乐道。

  据悉,跨区作业证也是“服务联系卡”,上面印有各地农机服务热线电话和通行提示信息,方便机手及时获得服务支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可以动态掌握农机流向,如遇紧急情况,能及时精准调度农机参与抢收抢种。今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交通厅,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5万张。

  每年“三夏”时节,李毛都和同村几位机手一起跨区作业,从南往北割小麦。说起跨区作业,胡秀荣接过话头:“今年麦收从5月17日开始,俺们同行4台车去湖北云梦跨区收麦,在那儿待了10天,赶上下雨,就干了4天活儿;5月26日赶回确山老家,雨停后,作业量才上来些。”

  作为“会计”的胡秀荣掏出一个记账本:在湖北,割了300多亩地;5月31日,确山头一天下地,割了80亩地;6月1日通宵干,割了160亩;6月2日,割了100亩左右;6月3日,老家扫尾割麦。

  “俺们庄稼人稀罕土地,家里的两亩坡岗地,也种上了小麦,自己好好打理,产量有千把斤。”李毛家门口的空地上,摊晒着雨前收下的麦子。“之前在湖北等雨停,心里急得不得了,家里的麦子熟了,不收可不行。”李毛说。

  为了更好跨区作业,光收割机李毛就已经换了4台。从借钱买收割机到现在全款购置北斗导航收割机,有农机补贴拿,机收培训多,李毛成了跨区作业的行家里手。

  跨区作业收入如何?今年李毛在湖北给大户抢收,地块大,作业方便,一亩地收费40元;这几天在老家抢收,因为雨情,作业费有小幅上涨。“都是乡里乡亲,没好意思跟着涨,还是照样割一亩50元。”李毛算了一笔账,“往常,收割一亩小麦,去掉油钱、机器折旧等成本,利润有20元左右。今年下雨后土地发软,割一亩地多耗油1升多,多了7块多的成本。”

  “干一行爱一行,有苦就会有甜。”回忆跨区机收的这一路,李毛说,收麦坐在车里太阳直晒,地里蚊虫多,夏天基本没穿过短袖,就套着长衬衫;跨区机收活儿多的时候,吃住都在车上,连夜作战,累得不想吃饭。说到甜处,李毛声音洪亮:“吃不愁穿不愁,开着收割机来旅游,跨区机收夫妻档比较多,勤劳致富,很有成就感,每天晚上算账,看着一张张现金和手机里的一笔笔转账记录,别提多开心了。尤其天气预报说第二天是个好天,睡觉就更香了。”

  眼下,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河南省400多个机收服务站和212部热线电话,为机手提供生活、信息引导等服务。农业农村部提出,做好跨区机收通行保障、接待服务、用油供给,强化麦收信息发布和机具调度,加强“三夏”农机热线值班值守,组织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做好支援准备,帮助“小散偏”地块、机收有困难的农户落实作业机具。

  6月3日,确山县麦收基本结束,3100多名农机手陆续开始新一轮跨区作业。晚上8点,李毛和同村的两位农机手,趁着夜色转场上蔡县百尺乡割麦。在这里收完,他们将追着麦熟进度,一路向北……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7日 19 版)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