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一路芬芳

时间:2022-11-21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宇天 郝芳芳 点击:
初冬时节,辽阔草原一片寂寥,坐在演出大巴车上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望着车窗外湛蓝的天空,感慨万千。 65年前,前辈们坐着马车,走向草原深处。 65年后,队友们坐着大巴,驶向草原深处。 时间的流动,带来的是新的图景。 2022年8月17日,苏尼特右
      初冬时节,辽阔草原一片寂寥,坐在演出大巴车上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望着车窗外湛蓝的天空,感慨万千。

  65年前,前辈们坐着马车,走向草原深处。

  65年后,队友们坐着大巴,驶向草原深处。

  时间的流动,带来的是新的图景。

 
2022年8月17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乘车前往牧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

  2006年,23岁的扎那放弃了学校音乐教师的工作,通过招考进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第一支乌兰牧骑。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牧区交通不便,通讯落后,精神生活匮乏,自治区决定组织建立一支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深入牧区开展文艺宣传工作,乌兰牧骑应运而生。

  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成立。第二天,9位队员带着两块幕布、三盏煤油灯、五件乐器,举着红旗,甩着响鞭,坐着马车,向偏远的牧区进发。

  这一走,就是65年。

  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来这支队伍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牧民”,是乌兰牧骑创立之初的口号。

  彼时21岁的荷花,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建队时的9位队员之一。她记得,从成立之初的6月到10月,9名队员一直深入牧区演出。队员们有时赶着马车,有时骑马骑骆驼去演出,羊圈、蒙古包、草地都是演出的舞台。有时候在路上碰到一个牧民,都会表演两个节目再走。

 
第一支乌兰牧骑队驾着马车,前往牧区演出。(照片由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提供)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只要远远地望见高举红旗的一队人马,就知道乌兰牧骑队员们来了。这种文艺形式,受到了广大牧民的喜爱和欢迎。

  广袤的大草原上,一支支乌兰牧骑成立,一面面红旗飘起,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当扎那考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时,下乡演出的交通工具已经是汽车,但“天为幕布、地为舞台”的演出形式未曾改变。进队后,他常常被火热的情怀感动着。

  队里的老队员讲,一次演出后,队长带着几名队员又去一个蒙古包里,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演出,悠扬的歌声在寂静的草原深处响起。在旁边倾听的扎那,内心深深地被触动。

  那一刻,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乌兰牧骑。

 
2022年8月8日,乌兰牧骑队员们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式上进行文艺表演。新华网发(丁根厚 摄)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

  “我们扎根草原,以文艺启蒙草原儿女;我们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区焕然一新;我们是文艺轻骑兵,我们是人民的乌兰牧骑……”

  65年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创作的《乌兰牧骑之歌》,至今还在传唱。

  “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是乌兰牧骑的创作定位。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传达给群众,为他们加油鼓劲,是乌兰牧骑孜孜不倦的追求。

  打草舞、接羔舞、骑马舞、挤奶舞、丰收舞、剪羊毛舞以及地方特色浓郁的小品小戏,都是长期深入农牧区的乌兰牧骑队员,根据农牧民们日常生产劳作的场景创作而成。这些作品贴近生活,带着“露珠”和“泥土味”,非常受农牧民的欢迎。

  在兴安盟科右中旗乌兰牧骑排练场内,队员们正在表演着新节目《老哥俩》。这个节目是按照内蒙古“两个打造”要求精心编排的文艺作品,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的生动图景。今年8月,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文艺汇演中,《老哥俩》荣获创作二等奖。

 
2022年8月8日,乌兰牧骑队员们在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开幕式上进行文艺表演。新华网 发(丁根厚摄)
 
  扎根人民,扎根基层,扎根生活。内蒙古乌兰牧骑找到了文艺创作的源泉,不断提升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

  脚步不停,传统不丢,创新不止。内蒙古乌兰牧骑的创造力和作品形态与时俱进。

  他们既能在白云之下现场演出,也能在云端之上连麦直播,还能在创作中及时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让长盛不衰的乌兰牧骑,持续迸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内蒙古在乌兰牧骑中持续开展“学·创·演”提升活动,各支乌兰牧骑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紧围绕重大主题,创作了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锡林郭勒乌兰牧骑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舞蹈《黑缎子坎肩》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兴安盟乌兰牧骑乌力格尔《草原之子》、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原生态音乐会《牧民歌唱共产党》入选全国“百年百部”优秀小型作品名单等。

  一部又一部精品的诞生,让乌兰牧骑文艺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断延伸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

 
2022年8月17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手提行李准备出发前往牧区。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时间回拨到2017年10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总书记的回信,让内蒙古各支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感到无比自豪、充满力量。

  扎那介绍,5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共演出500多场,创作各类文艺节目60余个,开展宣讲活动近百场。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演什么,乌兰牧骑的队员不仅是演员,也是宣讲员。”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兰牧骑副队长杨康说。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现有75支乌兰牧骑、3590名队员,每年演出达8000场以上,每支乌兰牧骑每年下乡演出至少100场,全区乌兰牧骑每年新创作品达300多部。

  目前,内蒙古各支乌兰牧骑正在集中开展“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主题活动,涵盖多项内容。其中,在“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中,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组成近300支乌兰牧骑服务小分队深入农牧区、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薄弱地区,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辅导和电影放映等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送欢乐、送文明。

 
2022年11月1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基层演出。新华网 发(孙布尔 摄)
 
  从65年前的一支队伍、9个人,到现在的75支队伍、3590人,一路走来,乌兰牧骑初心未变。

  广袤草原上,他们犹如欢快的百灵鸟,为群众唱响一曲曲动人牧歌;辽阔大地上,他们又像绚烂的花朵,始终绽放着夺目光彩。

  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副队长莫仁说,要牢记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的嘱托,提升“学·创·演”质量,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让乌兰牧骑旗帜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11月19日上午,扎那带着11人的小分队,赶到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新民社区洪浩尔敖包村演出。

  这个冬季,他和队友们将一如往年,迎风雪、冒严寒,让写有“乌兰牧骑”的红旗,在草原上高高飘起。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