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上海蝉联第三

时间:2022-07-12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力/周楠 点击: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与前两名差距缩小,国际地位日趋稳固 大型引航母船沪港引6停泊在北外滩的码头上。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制图:王晨 (记者 王力 周楠)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7月11日在沪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
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与前两名差距缩小,国际地位日趋稳固

大型引航母船“沪港引6”停泊在北外滩的码头上。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制图:王晨

      (记者 王力 周楠)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7月11日在沪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上海以82.79的总得分继续排名第三,与新加坡和伦敦的差距分别为12.09和0.25,较2021年的15.02和0.38继续收窄。

      2014年,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首次面向全球推出“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最新一期指数结果显示,2022年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前十依次是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鹿特丹、汉堡、纽约—新泽西、雅典—比雷埃夫斯、宁波舟山。

      报告指出,自2020年首次跻身前三名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日趋稳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十二连冠”、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落“沪”、全球最大型24000TEU集装箱船顺利出坞、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举行……过去的一年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目前,北外滩所在的虹口区已集聚了4700多家航运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97家航运企业,国际中转枢纽地位持续凸显。北外滩也成为航运企业落户发展的首选地,今年上半年新增航运企业105户,商船三井、维京游轮等优质外资企业纷纷选择落户。

      在集装箱吞吐量等“硬实力”指标一马当先的同时,物流业务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申城,吸引了涵盖航运经纪、海事法律、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咨询、航运文化、航运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产业链各环节落户,进一步提高了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以航运经纪为例,2021年上海航运经纪公司数量超过迪拜,跃居第四名,对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显现。

      今年以来,上海疫情遭遇“倒春寒”,也进一步凸显出确保港口航运体系顺畅运行的重要性。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港集装箱日均吞吐量达到12.6万标箱,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5%以上。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港航加速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全球供应链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从无人重卡、智慧港口到无纸化放货,上海一直是探索港航业数字化转型的先驱。在洋山港,上汽的无人重型卡车在复杂的作业环境中与港口地区的其他智能化设备“完美协作”;在临港,上港集团联合华为首次将F5G技术应用在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去年,中远海运等发起成立全球航运业务网络联盟上线了首个应用产品“无纸化放货”,将进口货物办理完成单证手续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个小时。

      当天,除了“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2022年“中国航海日”上海主题活动也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启动。

      “中国航海日”是我国涉海领域唯一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法定节日,在弘扬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化、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和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意义重大。今年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交通运输部将活动主题确定为“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凸显了新形势下航运业发展的新要求。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