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上海人,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青岛人。 从3月23日上海防疫形势变的异常严峻以来,我曾写下了《上海啊!上海》《上海人:呼吸春天的味道》《扯淡:白菜帮子、咖啡和红酒》等三篇拙文,第一篇文章是讲如何看待疫情中上海的经济地位,让人们了解上海的防控难度和压力。后两篇文章是用调侃的语气写下了封控中居民的真实生活,目的是给上海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抗击疫情。 今天,我这第四篇稿子是专门写上海人的,是饱含着深情和泪水写下的《疫情封控中的上海人》。 上海自3月28日5点到现在分江封控以来,这座城市发生的一些负面新闻,它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承受底线。 我曾无数次地自问:网上的这些事情是真的吗?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上海?也有外地、外国的同学、朋友多次问我:这是真的吗?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上海? 作为一名记者,我没有经过采访调查,对有些事情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疫情封控中的上海人正在努力地自救自己,也在努力地挽救着上海这座城市。 我没来上海之前,有人就告诉我,说上海人傲慢,说上海人自私,说上海人小气,说上海人排外。有没有这样的上海人?但我要说的是,可能有,即是有也是极少数,但绝对代表不了上海人的大多数。而我所认识和接触到的大部分上海人,都是温良、和善和低调的,都是乐于帮助别人也懂得知恩和感恩的。这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和目的。 3月30日下午,我在上海某小区拍摄政府发放免费食品时,曾经遇到一老人说家里有病人,但家里没有鸡蛋了,向志愿者求助购买鸡蛋的方法。不一会我就看到一位志愿者从家里拿出二盒鸡蛋送给这位老人。我当时因急着回家发稿,没有拍下这位志愿者的善举,过后在群里向这位不知名的志愿者道一句:很抱歉!我没有拍下你送鸡蛋的举动,仅代表我个人谢谢你! 4月8日下午,我采访结束回家刚进单元门,发现一楼101户老太太在与对门一青年在看手机,问后得知,老太太不会网购,也不知团购,要102户青年人帮着网购牛奶。我回家后把这事告诉了儿子,儿子对我说:咱有一箱牛奶还没开封,我给一楼老太太送去!不一会又看到儿子提看牛奶回了家。儿子对说:老太太不要,说家里还有几包奶。虽然老太太没有收下这箱牛奶,但我从这两位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封控之中邻里之间同甘共苦的互助精神和抗疫必胜的新希望! 4月9日上午,我在小区志愿者群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我接到楼里的一户老人电话,告知我他没有手机,也不会团购,家里已经断菜了。管控之下,所团之菜也无法马上送到,而且老人又拒绝接受个人的帮助,宁肯饿死也不要我们给他菜。得知此事,邻居傅立宪老师立即把家里的鸡蛋、番茄、黄瓜等蔬菜直接送到老人家里,绝口不提这是自己的菜,就说是政府发的。晚上,邻居张中一医生又让儿子给老人送去了一些丝瓜。封控管理之下,蔬菜就是每一家的命根子,是我们度过封控时期最基本的、必需的生活物资。邻里之间能够互相扶持,令人感动。我为有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自豪!新冠无情邻居有情,我要为傅老师和张医生点赞!” 当天,我又在群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我们楼也有一位老人愿意贡献家里多余的米和面,但是要求我不要告诉大家是她个人贡献的,她是作为支持小区工作贡献出来的,精神实在可贵!” 不一会,又有居民回帖一条信息:“昨晚我的邻居唐文彬夫妇把家里囤的牛奶和食物分给了一位外国居民。外国人菜谱吃得有点单一,团购群进去了但有点跟不上节奏,团购了但到现在还没拿到食物。唐文彬知道后把家里有的牛奶和食品先给老外送过去了。我们小区有唐家这样的夫妇,真是幸福啊?” 4月14日晚上,我听到楼下有人喊团购鸡蛋到货了的声音,问儿子有我们家的吗?儿子说:“没有,上网抢了好几天也没抢到。”不一会,儿子听到对门搬鸡蛋上楼的声音,就打开了房门询问邻居:“你们买了这么多鸡蛋,能分给我几个吗?”邻居回道:“可以!”不一会我就听到了敲门声,邻居送来了30个鸡蛋,当儿子把钱转给邻居后,我问:“一共多少钱?”儿子说:“他没有四舍五入,还少收了咱的钱!” 从3月30日到现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已经做了十次核酸检测,收到四次政府发放的救助食品,无论在核酸检测现场还是在食品发放现场,我都能看到热心邻居们在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忙碌着,他们冒着随时都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无私地奉献着…… 一次在发放食品现场,我曾听过一位老人与居委工作人员对话:“我们小区的租住户也有吗?”当老人得知租住户与市民同等待遇时,还叮嘱工作人员:“他们多是小青年,饭量大吃得多,父母也不在身边,能否多给他们发放一点?” 今天是4月15日下午,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又听到一个感人的事例,没有来得及跟踪采访,但我还是要把它写出来。 小区居民团购的大米刚刚从车上卸下,就被马路对面某工地的一农民工“抢”了一袋子,后又被看门的保安追回来了。这事在小区业主群里一传播,立即引发众多居民回应:“我们有一业主愿意捐50斤大米给对面的农民工,搞好安定团结,大家都有饭吃才是最重要的!”“我待会搬大米的时候,再送点蔬菜、胡萝卜、土豆给他们。”“我捐一桶食用油给对面的工人!”“我待会给他们送点胡萝卜、青椒和黄瓜。”另一个志愿者群里也有人留言:“那些农民工肯定是没东西吃了,我的这袋大米不要了,给农民工送过去!”“我的大米也不要了,给农民工送过去吧!”“……”这就是我见识的上海人,自己身处困境还想着外地人的上海普通人! 因为此事,也有人在群里留言:“上海不是上海人民的上海,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说实在话,政府免费发放的这些救助食品,仅是杯水车薪,只能解决暂时的一点困难,而居民大部分吃的、用的,还需要居民自己想办法,因个人购买因量小购不成,精明的上海人就想出办法组团合伙网购,但是,处在封控期间的任何网购物品,只能送到小区门口由保安送到单元门。随着封控时间的无限延期,大量的团购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达小区门口,仅依靠几个保安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区里的年轻人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将小区居民团购的食品和物资一一送到单元门口,如果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就把食品直接给老人送上门。 在封控时间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上海人就是这样默默地进行自救,在邻里相互帮助之下共度困境,然后又在朋友圈里炫耀其购买方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维持着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 这样的事例网上很多,我都没有引用,只是把我亲眼见到的这几件凡人小事写出来,目的是让外地人了解真正的上海人,真正了解疫情封控之中的上海人。上海人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温良、善意和大度,这是上海普通人的真正底色,这也是上海普通人的真实写照。 上海人的温暖和善良,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显得的微不足道,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像是一道道微弱的光芒点亮了每个人黑暗的世界! 网上有人说:“疫情封控中上海市民太苦了,只能默默选择自救,像没有家长的孩子在困境中成长。”也有人说“说实在话,政府配不上我们这样优秀的市民。”“政府真的配不上,上海市民连最后的体面都快没有了。”还有一位上海人在网上讲:“不是上海救我们,是我们在救上海”。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始终没有对上海的防疫能力失去信心,但对于东方卫视筹办抗疫晚会的做法却感到十分恶心,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样的气头话:“出不了门,买不到菜,门上贴封条,这些上海老百姓都忍受了,但怎能忍受东方卫视这样的人格侮辱!用青岛话讲:东方卫视真是个大爷!” 我记得《新民晚报》一位记者曾问过我:你为什么来上海居住。我回答:我喜欢上海。现在,经过这场疫情封控大灾难,我要回答所有的上海人:我喜欢上海,是因为喜欢你们这样优秀的上海人!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