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习近平在上海(十八)(1)

时间:2021-10-10来源:人民网 作者:学习时报 点击: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八):习书记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并一以贯之的 摄影/日升 缪毅容 采访对象:缪毅容,196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88年7月起在解放日报工作,2005年8月任解放日报党政部主任,2013年10月任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 采访组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八):“习书记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并一以贯之的”
 
摄影/日升
缪毅容

      采访对象:缪毅容,196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88年7月起在解放日报工作,2005年8月任解放日报党政部主任,2013年10月任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

      采访组:田玉珏 李政

      采访日期:2018年1月4日

      采访地点:解放日报社

      采访组:缪毅容同志,您好!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您是市委新闻报道小组成员,参与他的新闻报道工作。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初到上海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缪毅容:习书记是2007年3月到上海工作的。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对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既期待又非常关注。因为这往往能够体现一位领导同志的工作方法和执政理念。

      3月24日,这天是周末,上海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央任命决定,习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此后的公开活动就是3月30日,习书记带领上海市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这就是他上任伊始在上海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样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参观过程中,习书记说道:“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习书记选择中共一大、二大会址作为亮相地点,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他深刻的用意。他在讲话中没有用“参观”这样一个客观描述词汇,而是用了“瞻仰”这样一个敬词,可见他对党的感情至深。他强调责任使命,体现了他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这也是他对上海各级党组织的一次宣言。我理解,习书记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次郑重的瞻仰活动,引导党员干部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守。

      后来,习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又提到这次瞻仰活动。他说,以前在河北工作的时候,他特地去了西柏坡和井冈山,后来在福建、浙江工作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党的革命精神的传承。他要求大家牢记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要求大家牢记党的革命传统,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这才知道,原来习书记参观一大会址不是一时兴起、临时决定,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并一以贯之的。

      习书记到上海以后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也颇具深意。2007年4月13日,习书记邀请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给上海的干部作了一场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辅导报告。学习会上,习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实现上海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做到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当时,上海刚发生陈良宇严重违纪案和社保资金案不久,很多干部觉得困惑、感到无奈,干部队伍状态比较涣散。习书记正是通过这样一次中心组学习,通过这样一番振聋发聩的讲话,对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重塑了干部作风,迅速将上海干部队伍重新带上轨道。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任职,都会首先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他的工作特点。请您谈谈他来上海之后开展调研的情况。
缪毅容:的确,习书记工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调查研究,善于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情、指导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习书记说,他刚到上海,情况不是太熟悉,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了解上海:一是通过中央的大政方针以及中央对上海的要求来了解上海;二是通过历任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来了解上海;三是调查研究,通过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来了解上海。

      习书记到上海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密集调研,而且每个点都是他亲自选择,饱含深意。

      在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的第二天,3月31日,习书记将首次调研选在浦东新区。当时,上海刚发生社保资金案,牵涉范围很广,外界对上海有很多议论,有一种说法就是此案可能会影响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在这个时候,习书记选择到浦东调研,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习书记参观了浦东新区展览馆,察看了外高桥港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走访了通用电气(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习书记说,上海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全面推进浦东各项建设。现在浦东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带动整个上海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习书记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上海有责任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行胜于言,习书记通过这次调研,站在浦东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以鲜明态度回答了外界的疑问,明确告诉大家: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不会关闭,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会放缓。

      在浦东调研三天后,2007年4月3日,习书记到杨浦区开展调研。这次调研以民生为主题。他来到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前来就医的居民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药费贵不贵?”“看病方便不方便?”在街道敬老院,习书记关切地询问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叮嘱工作人员要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快乐地安度晚年。他还来到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在得知智障人士每月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能有一定收入用以减轻家庭负担时,习书记非常高兴。调研结束时,习书记说,解决民生问题,重心在基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进一步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民情反映渠道,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加大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力度,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责任,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他还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现在我们再来回味习书记当时的这一番讲话,真真正正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体现了他心系民生、心系百姓的家国情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的社会形态,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把党的工作推进和覆盖到各种组织,成了一个重要课题。4月17日,习书记来到静安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当天习书记冒雨来到上海汽车股份(集团)总公司调研了国企党建,到江宁社区(街道)调研了社区党建。他在党员服务中心察看了党员活动室,在汇智创意园区了解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在中华企业大厦察看了楼宇党建工作。在这次调研中,习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他还特别指出,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各级党组织要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他们,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物质支撑体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这次调研中,我明显感觉到,习书记有着极为清晰的工作思路,工作也很有章法。他通过调研活动以及在调研中的一系列讲话,体现了他接下来工作中要抓的一些重点。

      4月24日,习书记前往宝山区开展调研。宝山区是宝钢集团的所在地,这次调研主要是针对国企发展开展的。习书记首先听取了宝钢集团的情况介绍,随后察看了不锈钢生产线,并同生产线上的工人亲切握手交谈,了解情况。在调研中,习书记指出,上海正处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发挥好工人阶级“带头羊”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抓好非公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海的民营经济发展是比较早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像当时的社保资金案就与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关联。习书记通过这次调研,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能偏废,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采访组:习书记刚到上海一个月,就开展这么多次调研,请您谈谈他的调研有什么特点。

      缪毅容:习书记这种密集的调研频率和风格,不只是体现在他来到上海后一个月时间里,而是贯穿他在上海工作的始终。

      习书记把每周四定为专门的调研日,有的时候安排一天,有的时候安排半天,密集的时候一周甚至有好几次调研,工作量很大、节奏也很快。他在上海工作7个月零4天,不仅所有的区县都调研过一遍,而且主要的领域、行业都走到了。很多重点领域还走了不止一个单位,比如高校调研,习书记不仅去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还去了上海师范大学等市属院校;新闻舆论工作方面的调研,习书记去了中央驻沪媒体和上海主要媒体;统战系统,他走访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还调研了上海主要宗教场所、看望各民主党派和宗教界代表人士。

      习书记的调研不只是听书面汇报,安排的点特别多,和干部群众的互动也很频繁,有些他关心的问题都会追着问。比如前面讲到的,他在“阳光之家”问一些残障人士生活待遇是多少,再比如他在崇明区调研时就问三峡移民在上海生活是否习惯,各方面生活和医疗状况有没有跟上,问农业合作社的职工蔬菜是不是有品牌、有没有销售渠道、收入如何等等。崇明靠近海边,沙地比较多,习书记还问当地的农民土质怎么样、种的作物是不是耐盐碱,可见他很了解农村,对农民关注的具体问题都要进行细致了解。在调研中,习书记不仅问得深入,还经常上手实际操作。有一次到松江调研,松江的干部向习书记介绍网格化管理系统,他就亲自拿起桌上的电话,同相应的网格巡视员通话,了解网格化管理的实际效果;他走到农户家里,会到灶披间(厨房间)看看,还会揭开锅盖看看村民的伙食水平怎么样。

      习书记调研绝不是走马观花地走走看看,都是有所侧重的。每次调研之前,他都做足功课,然后在不同的调研地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安排调研的重点。比如浦东新区调研是以改革开放为重点,杨浦区的调研是以民生为重点,静安区的调研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宝山区的调研是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每次调研结束,他都要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了解基层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这些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习书记深入了解了上海最为真实的实际情况,体察了上海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习书记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展现了他的战略思考和执政理念,回答了上海究竟应该怎么发展的问题,为上海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组:当时,开好市第九次党代会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缪毅容:的确,开好一次党代会,为上海选一个好班子,是习书记到上海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际上,在习书记来上海之前,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已经在起草过程中,时近4月,距离党代会召开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些同志倾向于不再过多地召开座谈会。但习书记来了以后,不仅坚持召开座谈会,还扩大了座谈会的召开范围。除去调研、走访了解情况外,习书记一共召开了四次大规模的座谈会,一次是上海市大口党委书记座谈会,一次是区县党委书记座谈会,一次是党外人士座谈会,一次是老同志座谈会。

      在大口党委和区县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同志在会前都作了精心准备和深入研究,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对党代会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字斟句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在听取发言过程中认真记录,并不时参与讨论。他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好文件有很大帮助,市委将认真吸收采纳。会后,大家还可以以各种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市委把文件修改得更好。”

      在老同志座谈会上,习书记首先代表市委,向所有长期以来关心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市委各项工作的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说,老领导老同志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直关心着上海发展,对许多问题都有着较深的思考,这对于我们谋划好上海的未来将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参加会议的12位老同志听到习书记这一番话,都很感动,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基层党的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听完老同志发言后说,老领导老同志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肯、实在,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报告十分重要,老领导老同志身上体现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认真学习。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加强多党合作、民主协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建言献策,对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听取发言后,首先代表市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这些年来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将会认真汇总、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收到报告中去,真正把报告写成一份突出思想性、战略性、方向性,起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作用的好报告。在召开座谈会基础上,习书记在党代会召开前的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再次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习书记通过召开这些座谈会,最大程度地听取了大家意见,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上海各界的思想、凝聚了各方共识。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和市委全会的报告中,习书记始终强调要牢记上海的定位和使命,要把上海的工作放在全国的大格局下思考,这对于上海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2007年5月24日至28日召开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书记作了题为“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分为七个部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在参加党代表分组讨论时,习书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振奋精神,二是对战略目标和定位要有清晰的认识,三是强调上海要服务大局、服务全国。

      在这次党代会上,习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补充。上海的城市精神最早是在2003年全市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当时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8个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习书记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他在小组讨论发言中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要大气谦和,不要小家子气。面对批评,要体现胸怀、海纳百川,不能人家一说你的缺点,你就跳脚。习书记特别指出,上海作为一个发达地区,各方面走得比较快,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要精明开明、更要谦和大气,只有具备宽广的胸怀、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才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只有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闻过则喜,才能真正成就上海的“大”。

      就这样,习书记把上海的定位同上海城市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的城市精神也就变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16个字。可以说,习书记提出的这16字精神,把握是极其精准的。过去,上海人确实比较精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只想得益、不想吃亏。实际上,虽然上海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确实有超前之处,但是站在全球视角看,差距依然很大。而且,上海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全国兄弟省份的支持。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是比较短视的行为,长远来看,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习书记把上海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中重新定位,重塑上海城市精神,把上海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影响当然是十分深远的。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