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习近平在上海(十二)

时间:2021-10-03来源:人民网 作者:学习时报 点击: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二):习书记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摄影/日升 林湘 采访对象:林湘,1961年7月生,湖南双牌县人。2005年1月,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书记、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2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二):“习书记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摄影/日升
林湘
 
      采访对象:林湘,1961年7月生,湖南双牌县人。2005年1月,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书记、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上海城投集团党委书记。2017年6月,任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采访组:田玉珏 路也

      采访日期:2018年1月5日

      采访地点:上海市人大林湘办公室

      采访组:林湘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您是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书记、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您所在部门的情况。

      林湘:你们都了解,习书记在上海工作只有短短7个月零4天。虽然时间短,但他对上海开展跨省市合作交流工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和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其实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合署办公。这个机构由上海市政府协作办、市政府接待办、机关党工委沪办工作部等机构合并而成。2003年,上海进行机构改革,上海市委为了更好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设立了综合、经济、金融、国资、建交、社会、教科、合作交流八个大口党委,这些大口党委作为上海市委派出机构,直接对上海市委负责,执行上海市委的决定,以确保上海市委重大决策在归口系统的贯彻落实。习书记来上海工作时,我正好担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党委书记和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

      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合作交流办)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推进区域合作。当时中央要求上海要“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所以推进长三角的经济协作是上海市委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作职能就放在我们这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也设在我们这里。二是与其他省区市之间的合作交流。各个省区市(除了海南省以外)都在上海设有办事机构,根据党组织关系属地化管理的要求,这些办事机构党的工作也由上海市委授权上海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合作交流办)来承接。同时,上海驻其他省区市的机构也是由我们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进行管理。三是对口支援,负责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贵州以及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四是政府接待工作。

      应该说,我们合作交流工作党委(合作交流办)这几方面主要工作,都是习书记到上海工作以后高度关注的。也正是得益于习书记的关注重视,中央“三个服务”的要求才能够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采访组:请您介绍一下习近平同志当时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有什么认识和考虑。

      林湘:2007年,长三角的面积约占全国的1%,人口约占6%,但就在这么小的一片土地上,那时候就已经集中了近半数的中国经济百强县,聚集了100多个工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长三角落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8.9%。同时,长三角作为长江流域的入海口,占据着交通运输成本低、沿长江流域辐射面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是长江流域当之无愧的“龙头”。通过长三角这个“龙头”,不仅能够带动长江流域这个“龙身”的经济发展,更能把这种影响通过南京、武汉、重庆等长江沿岸城市向内地纵深辐射,从而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也正是基于长三角的独特地位和这种独一无二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长期以来都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

      要协同发展,就需要有单位牵头。习书记到上海工作之前,中央并没有明确长三角协作的牵头单位,也没有整体的发展规划,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也不够清晰。这样一来,各个地区各有各的思路和想法,各自为战的现象比较明显。面对这种情况,2007年5月15日,国务院在上海召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相关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就长三角区域规划工作开展讨论,习书记也出席会议。当时的长三角还只是个城市群的概念,没有扩大到区域的概念,会上就有同志提出,希望把长三角的概念扩大到区域。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长三角的区域概念与世界上对应的城市群概念不一样,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合作理念都有差别,担心不能有效开展协作。在这种情况下,习书记作为上海市委书记,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那时候,上海一个市的生产总值占整个长三角的1/4,落户长三角的4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一半都在上海设立总部,上海的话语权举足轻重。习书记在会上说,大的区域合作有大的好处,可以上海为中心,其他城市设立一些分中心,各个中心之间分工协作,然后再通过这些中心、分中心,将影响力扩散出去。他还从政治大局出发,明确表态上海要全力支持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我当时就感到,习书记这一番话,已经不仅仅是站在一个地方领导的角度来作表态,而且是非常具有大政治家的气度。作为上海市委书记,他并不是只站在上海这一地作利益考量,而是站在有利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眼界开阔、站位很高,我打心眼里佩服。

      开完这次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之后不久,上海市就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会上,习书记给上海城市精神加上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8个字,与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表达的含义完全一致。现在回过头来看,习书记在座谈会上的一番讲话并非随感而发,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觉得,习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就已经开始考虑长三角区域间协同发展的问题了。这一番讲话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道,体现了他宽广的政治视野和胸怀,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政治品格。许多其他省市的参会代表当时都高度认同习书记的这番讲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各方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上达成了共识。大家共同围绕中央的规划将协同发展不断有序向前推进,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提出的“共赢、多赢”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上海市在习书记带领下,积极主动承担起“龙头”的引领作用,使长三角区域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从这次会议以后,长三角的概念逐步扩展、深化,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三角经济圈。

      采访组:那么,习近平同志是如何推动上海合作交流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工作的呢?

      林湘:我讲几件具体的事情吧。习书记刚到上海不久就提出,应该召开一次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大会,并强调不能为了开会而开会,要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他亲身示范,于2007年6月21日亲自参加各地驻沪办事处主任座谈会。这个座谈会其实我们年年都办,但之前一般就是在召开两会前听听大家的意见,或者在春节前礼节性地看望一下大家,市委书记一般不出席。那一次,习书记不仅亲自参加座谈会,还和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听取各地驻沪办事处主任的意见。座谈会刚开始,大家还有些紧张,习书记打趣说道:“你们可是驻上海的‘大使’啊。”一句简单的玩笑话,把大家全都逗乐了,也一下子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在随后的座谈中,习书记从政治大局出发,就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气象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最后,他还拜托各位办事处主任把相关情况转达给各自地区,真诚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各个地区的合作交流。那天的座谈活动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各省区市驻沪办主任踊跃发言,习书记从头到尾全程参加,还认真做了记录。

      会后,很多参会同志都很激动,总结起来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习书记这么重视合作交流工作;二是没想到他站位这么高、看得这么远;三是没想到这么大的领导还这么亲切随和。这次座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个地区反响强烈。自此以后,上海市委书记亲自参加各省区市驻沪办事处座谈会成为惯例,一直延续至今。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2007年7月1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合作交流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从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各委办局、区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全部参加,会上习书记讲了话。上海市委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个《意见》共5个部分26条,其中特别强调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既要注重“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既注重连续性又突出创新性,在原先合作交流工作做法基础上,突出了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既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是思想、原则与具体措施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可以说,这份《意见》是在习书记的直接指导和关心下形成的,直到现在依然在上海对外合作交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采访组:我们了解到,习近平同志当时还带队到浙江和江苏两省考察。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件事情。

      林湘:习书记对浙江和江苏的考察是在合作交流大会之后不久进行的。我认为,这就是习书记推动长三角合作交流的实质行动。

      习书记对工作的要求可不是开一个会、出台一个文件就完了的,他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有部署、有督促、有落实。那次合作交流大会结束一周多,7月22日至26日,习书记就组织了一个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党政分管领导、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和各区县一把手组成的50余人的考察团,前往浙江和江苏的主要城市考察学习,主题就是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三个服务”相关工作。对考察路线,习书记亲自谋划确定、精心安排,为的是让上海党政干部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

      在习书记带领下,我们第一站先到嘉兴瞻仰南湖红船,然后沿着杭州—宁波—义乌—南京—无锡—苏州—昆山这条线走下来。每到一个地方,就与当地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然后马不停蹄地参观考察当地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

      在这次考察中,习书记很关注选点工作,希望通过一次考察,到周边地区看看那些在发展过程中有创新、有探索、有特色的点。他特别提议带大家去义乌看看,他说义乌通过不断创新,推出了一些好的政策,一步步把五湖四海的客商吸引过来,打造成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国际小商品平台,是“无中生有”的典型。我们看了也的确非常有收获有启发。

      五天的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回到位于康平路的上海市委大院,习书记要我们“趁热打铁”,直接召集大家进会议室开座谈会,与大家交流考察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并对今后上海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向兄弟省份学习、加强合作交流外,习书记还很重视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上海的对口支援任务其实是比较重的,西藏、新疆、云南、湖北、重庆、青海等都有我们的扶贫对口支援地区,每年投入几十亿的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接近1%。习书记在上海任职时间不长,没来得及到对口支援地区走一走,算是一大遗憾。但我看得出,他心中一直牵挂着这些地区的群众。他在上海接待的第一个来访团就是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在与时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的交谈中,习书记充满感情地谈到自己在福建工作时去对口支援的林芝地区考察时的场景,他还表示,上海一定会按照中央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对口支援相关工作。

      现在回过头看,习书记从参加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会上表态支持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到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充实到上海城市精神中;从亲自参加驻沪办事处主任的座谈会,到召开合作交流大会,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带领“豪华阵容”的考察团前往长三角地区考察,到全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作,处处都体现了他对中央“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要求的坚决落实,贯穿着习书记对上海“排头兵、先行者”的一贯要求,也充分展现了他宽广的全局视野和心系全国的大局观念。

      采访组:在您看来,习近平同志在推动上海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他是如何解决的?

      林湘:困难和阻力当然是有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干部的士气问题。当时,社保资金案对干部震动很大,整个上海干部的精气神都受到一定影响,一时还没有缓过劲儿。如何把班子配好、提升干部士气,是摆在习书记面前的一道考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习书记通过召开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奋斗目标,选好配好班子;通过定期听取大口党委和区县委汇报工作,提出要求和任务,把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抓了起来;以“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为抓手,把基层组织建设抓了起来,保持了基层的稳定。实践证明,习书记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上海不仅经受住了考验,更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采访组:在您与习近平同志工作接触中,他的哪些工作风格和行事方法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林湘:正如我前面多次提到的,习书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渊博、站位很高。我所在的岗位是对外窗口单位,因为工作的原因,能够接触到不少领导同志。但与习书记一接触,就给人留下不一样的感觉。无论是开会还是在考察、调研、接待过程中,他时常会结合实际情况作一些即兴讲话、插话,让人觉得既有亲切感又有说服力。他的讲话总是条理清晰,很周全,政治性、指导性很强,你总能从他的讲话中领略到事物的全貌,获得一些从没有过的启发。同时,习书记的文学功底非常深厚,他讲的话都非常鲜活,对名句、古文的引用更是信手拈来。可以说,他的言谈举止之中,处处都体现着领袖风范。

      习书记待人非常谦和,也很重情重义,特别是对老区同志和基层干部更是如此。我们开展合作交流,经常会有一些来自井冈山、延安革命老区的同志来拜访,有些还是一般的基层干部,习书记只要有时间,都会接见他们,离开时也都要送他们到车门口,同他们一一告别后才回去。有时候他因为公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就让办公厅负责同志和有关同志陪同接待。

      一转眼,习书记离开上海已经十多年了。他在不长的任职时间里,给上海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面貌。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候,习书记是上海团的代表,我也是。会议期间,他与我们一起开会,一起讨论,那么亲切、那么和谐、那么自然。党的十七大闭幕前,他同我们每个人合影,离开时特地转过身,同上海代表告别。那个情景,在我心目中,至今依然清晰。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