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习近平在上海(十)(2)

时间:2021-10-01来源:人民网 作者:学习时报 点击: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习书记诠释的上海城市精神是对上海工人阶级优秀基因的重唤 摄影/日升 朱匡宇 采访组:您谈到习近平同志曾对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相关要求,请谈谈后来上海是怎样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的? 朱匡宇:从2006年3月起,为了做好上海
       原标题:习近平在上海(十):“习书记诠释的上海城市精神是对上海工人阶级优秀基因的重唤”


摄影/日升

朱匡宇
 
      采访组:您谈到习近平同志曾对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相关要求,请谈谈后来上海是怎样贯彻落实这些要求的?

      朱匡宇:从2006年3月起,为了做好上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调研组专题调研了上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挖掘出一批需要攻克的工作难点。习书记对精神文明工作提出要求后,我们进一步加强创新,改善机制,探索了以全方位、系统化的典型引路,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

      树立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的主要成效有四个方面:一是为解决郊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问题、活跃农村文化提供了可普及的宝贵经验。比如,仅南汇区就先后投资一个多亿,建设农村文化活动中心134个,实现了文化中心在村一级的全覆盖。二是为解决农村的婚丧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提供了可普及的宝贵经验。比如,金山区廊下镇三塘村连续13年坚持丧事简办,不搞迷信活动,后来还进行了全面推广。三是为解决来沪人员服务管理难、加快来沪人员融入当地社会提供了可普及的宝贵经验。嘉定区江桥镇为服务好来区的新村民,实现了管理理念、管理网络、管理制度、管理项目、自治管理组织的五个统一,使江桥镇成为来沪人员安居乐业的第二故乡。四是为解决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延伸辐射提供了可普及的宝贵经验。原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与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锦江旅游公司实施城乡牵手、结对共建,使前卫村被列为全球生态文明村500家之一,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我们建立了先进典型资源库,对典型资源分层分类,实现对不同范围、不同类型基层单位的分类指导,为解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当中的普遍性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们向全市招标,主动寻求能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各种典型,典型材料要求要素统一:一是基层单位的基本状况;二是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做法;四是取得的主要成绩;五是实践当中的主要感悟,形成开放式的典型资源库。各类村镇都能从典型库中找到有针对性、可借鉴的资源,帮助基层破解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为上海城市精神增加了新的内涵,作出了全新阐释,您当时是市文明办主任,请谈谈您的感受。

      朱匡宇:完善上海城市精神,是习书记在上海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们之前提炼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用了很多年。但实际上,上海人一度被诟病“精明不高明”,社会上对上海的心胸和眼界也提出了质疑。习书记来了以后,很短时间内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认为原来的8个字还不能承载上海的历史使命,又加上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确实,上海要建成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但精神状态要好,而且心态也要健康,这就是新加8个字的精髓所在。

      习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完善,很多人认为是对上海本身不足之处的一种补充,但我认为不仅仅如此。我感到,习书记提出的这后8个字非常有群众基础,对我们上海来讲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大气也好、开明也好,都是上海人本身就具备的,他当时专门拿出来大力提倡,就是要激发出上海人民素有的这种基因。他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诠释,我还特意抄在笔记本上,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更加坚定地在国家战略下思考和行动。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上海的发展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

      我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上海纺织业,关于上海改革开放历程中整个纺织业的大调整,我既是亲历者,也是组织者。上海纺织业的在册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的55万人到现在只有24000人,实现了50多万人的下岗分流和安置转移。面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这么大冲突的情况,上海人能够保持一种稳定、平和、以大局为重、甘于奉献的心态,使得上海纺织业乃至全市100万职工的调整没有出现大的负面影响,这本身就体现了上海工人阶级大气、开明的精神。改革开放这些年上海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也恰恰体现出上海人民的精神本质。

      我认为,上海工人阶级这种崇高的革命自觉,正是习书记总结提炼的“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完美写照。

      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经济条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诱惑,这种优秀基因一度被时代的喧嚣所遮盖。但是习书记恰恰要在迷失的精神中重塑精神,他能够看到,上海人民并不是缺失这种精神,而是要重唤这种精神、激发这种精神,这也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

      其实,前两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也提炼得很好,这也是上海人民多少年来体现出的一种追求。所以习书记提出的城市精神并不是另起灶台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补充提炼,获得了广大上海人民的强烈共鸣。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期间对国有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您在上海纺织系统工作多年,亲历了国企的战略调整,请您从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朱匡宇:我记得,习书记到上海工作刚刚一个月,就到宝钢集团调研考察,表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就是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同时,必须提到的是习书记对产业发展关系问题的再认识。以前,上海提出“三二一”产业方针,就是把服务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次之。但在习书记看来,各个产业不可偏废,特别是二三产业要共同发展、融合发展。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仅靠第三产业是撑不起来的。同样,对于上海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三产独大”也是不科学的。

      习书记指出,从全国看,上海国有经济的地位举足轻重,上海有责任率先探索推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国资国企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在宝钢集团召开的座谈会上,他还特别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和加强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层面多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外出调研也都把国企发展作为重点。我一直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这方面的讲话,有几个深刻体会。

      第一,国有企业要在新时代走好新的变革之路,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过去,公有制经济虽然暴露了很多问题,但是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就是国有资本归国家所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做强做优做大,就需要兼并重组,而我国国企的资产重组相较于资本主义国家,效率更高。当年,中央一声号令,我们在上海纺织控股公司范围内组建三枪集团,13家上海最好的纺织企业一夜之间都归到“三枪”麾下。后来,服装行业的10家企业也在一夜之间合并成海螺集团。很多人对国企兼并重组有一些误读,可我却在其中总结了我们国家这方面工作的两个优势:一是在对劣势企业断臂求生和对优势企业扩张的结合上,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的调整思路。二是对发展不好的企业无情调整、有情操作,该关的一定要关掉;对好的企业要按照名人、名厂、名牌战略把优势资源集聚起来。

      第二,国有企业要格外重视品牌保护。品牌跟企业要分割开,企业效益不行了可以关掉,但品牌也是国有资产,不能跟着企业一起垮掉。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把传统名牌视同于国有资产管理起来、保护起来。我们已经垮掉了一大批好的品牌,现在好不容易保留下来一批,比如三枪、海螺,就要通过名人、名厂、名牌战略,把大量成功品牌向好的企业集中,向好的经营者集中。

      第三,国有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国有企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内在要求。我刚才也提到,对企业的重组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一定要对劳动者予以妥善安置。正因为我们上海纺织是在把劳动者放在心上的前提下来推动市场大调整的,才出现以较小的震动分流50多万人。我们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不能辜负了工人阶级和劳动者的心血和付出。

      采访组:在访谈的最后,我们想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给您留下的深刻印象。

      朱匡宇:我认为,习书记在上海工作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做人和做事的完美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满着开拓创新的锐气、不屈不挠的勇气、厚积薄发的底气、破解难题的才气、自强不息的志气、厚德载物的大气,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人民领袖获得的是人民的真心追随,习书记就是一位让广大人民真心追随的领袖人物。他在上海工作期间的作为,让我觉得他有三个明显特质。

      一是非凡的境界。习书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总是能站在全局角度,既宏观又深邃,还不失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具有群众基础。

      二是非凡的胸怀。习书记本人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如今,他频频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超群的领袖风范,无论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举办世界政党大会,都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形象和新时代中国的自强形象。

      三是非凡的积淀。习书记的底蕴深厚,不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对国外文学历史、科技军事、世界前沿话题等也都非常了解,实在令人钦佩。

      我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几次讲话谈到领导干部要冷思考、踱方步,说明了学习思考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不再是突出个体做了多少事,而是要有组织社会力量做更多事的能力。冷思考、踱方步的过程,也是领导力的一种体现,就好比“接球”与“发球”的关系,接好球是责任,发好球是能力。现在对这样的干部认同感不够。习书记推崇冷思考、踱方步的干部,其实也是引导我们要注重培养会“发球”的领导干部。

      我还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漫长的学习、工作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的讲话和文章,后来汇编成《摆脱贫困》,在浙江时发表的专栏文章结集成《之江新语》,直到现在对各级领导干部都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也正是因为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够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沉淀下来,形诸文字,变成理论财富。

      我认为,一个领袖人物的诞生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名副其实的领袖。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