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健康科普融入日常生活,纳入医务人员考核,为市民打造“知行合一”健康生活
摄影/日升
近年来上海规模最大的医生科普大赛日前举行。6月27日,“精诚奖——2021首届医生科普大赛(上海)”决赛举行,“30强”参赛选手展开“巅峰对决”,每人2分钟演讲,最终诞生“十强选手”。本次比赛历时3个月,吸引近2000位执业医师参赛、百万人次参与评选。 “精诚奖”不是一天练就,它折射出上海健康科普拥有的扎实基础、丰厚土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水到渠成。 耄耋评委五十年科普路 “我这一生,花了很多业余时间去科普。用的都是晚上和周末,我自己的业余时间。”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已是耄耋之年,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本次“精诚奖”决赛中,他担任评委,“硬核”评委团的另外四位成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黄荷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以及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杨秉辉就走进农村和工厂,执大喇叭,画黑板报,向工农宣传如何用一滴血查出早期肝癌。1984年起,杨秉辉担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嘉宾主持人,每周骑着自行车去主持节目,名噪上海。担任中山医院院长后,杨秉辉在院内小广场上举办“纳凉晚会”,周边居民摇着蒲扇听医生讲解健康知识,后来还有不少市民搬着小板凳远道而来听讲。一次乘坐出租车,司机听出他是电台节目里的杨医生,不愿收车费,还说:“谢谢你给大家做了很好的事情。”杨秉辉还是付了钱,但这件事令他感慨:民众需要医学科普,做科普也会有获得感。 杨秉辉做科普纯粹出于热爱,不计报酬,没有明星效应,对晋升也没有帮助。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健康科普状况的缩影:缺少氛围和系统支持,仅凭个别医生的一腔热情。 既是医生又是主持人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进入黄金时代,上海人也渐渐意识到健康科普的重要意义,打造了数个健康相关的电视节目。本次“精诚奖”决赛中,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摘得桂冠,他正是从那个时期走出来的健康科普佼佼者。 1998年,已是曙光医院医生的崔松,获得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第五名。第二年,一档电视节目找到崔松,从此他开始主持健康科普节目,后来坚持主持《健康热线》7年。 下转◆6版(上接第1版)近十年的电视主持人经历,让崔松锻炼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是他最爱用的科普方法。尽管占用不少业余时间,崔松认为做科普对医生有利:“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外界肯定,我当小医生的时候就因为科普得到很多肯定,对我的进步起到很大促进作用。”此外,科普有利于提升医生及医院的社会知名度,拓宽病人来源,何乐而不为? 当医学科普变成情景喜剧 “医生做科普,不怕不专业,就怕太专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一语道破医生科普的关键难题。如何既专业又接地气,是几代健康科普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大约从2015年开始,上海健康科普百花齐放,氛围愈发浓厚,规模越来越大,方式、风格、渠道呈现多样化,趣味性大幅提升。 近十年,上海举办了几十场大规模健康科普比赛,还常设不少健康科普节目,例如2015年推出全国首档电视健康科普演讲节目《健康演说家》。2017年,来自同仁医院的姚乐乘着健康科普新东风登上舞台。姚乐的科普风格出人意料,更能寓教于乐。姚乐举例,一所小学邀请他给11—13岁的男孩做性教育讲座,他装扮成“美国队长”,通过对比人物幼年和成年的变化讲解男性发育知识,课后还将人物手持的盾牌送给小朋友们,教育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关爱他人,颇受小朋友们欢迎。 不久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 “预防花一块钱,临床省十块钱。健康科普是一级预防,是最根本、经济、有效、便捷的健康策略。”王彤认为,健康科普可以转化为社会动员能力,健康治理能够促进社会治理,应该大力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普。 健康科普提升城市软实力 过去,医生做科普是凭兴趣、凭情怀,如今是凭制度。 一路走来,杨秉辉直观感受到上海健康科普环境的显著变化——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行政部门都不重视,到科普热情空前高涨。究其原因,一是卫生工作方针由治疗疾病转向促进人民健康,二是科普地位日益提高。 近年来,上海市努力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上海市民健康素养72条》等融入日常生活,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培养健康文明、科学自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利用多元化科普内容、形式和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实施精准化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促进市民健康行为“知行合一”。 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5.57%,全国领先,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13年“连升”,对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上海以较高的社会治理水平和市民配合程度获得赞誉,这离不开长期健康科普的功效。与此同时,上海市民人均期望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三大指标,连续十多年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领先水平,市民从科普中汲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享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健康科普的最终目的,正是涵养一个城市的健康生态,打造坚实的健康基石,提升城市软实力,让上海变成一座更加宜居的文明城市。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