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过去,红嫂故事还在传播,红嫂精神还在传承
百岁“红嫂”张淑贞和她生前佩戴的党徽。 资料照片 图表资料来源:沂蒙精神网上展馆
于爱梅
朱呈镕
“这个‘识字班’模样真俊!”刚到临沂,我们就跟司机陈师傅学习如何夸当地女生长得好看。为什么要把女性称为“识字班”?陈师傅解释说,抗战时期,我党、我军在沂蒙地区建立根据地后,开设了针对后方留守女性的识字班。由于参加的多为未婚年轻女性,“识字班”渐渐成为对她们的代称,直到现在,当地人依然会用它指代年轻女性。 站在历史的维度中看,以“识字班”为代表,当时的根据地推出一系列维护妇女同胞的举措,从倡导婚姻自由、放脚自由,到提供受教育机会,发动了一大批支持抗战的农村妇女,著名的“红嫂”事迹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七八十年过去了,这股来自女性的力量仍在沂蒙延续。 于爱梅:我不想在家养老 见到于爱梅时,她正在接受针灸师的治疗。下午三四点钟的太阳从窗口照进来,于爱梅的侧影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微微佝偻着身子,有些老,也有些疲惫。为了陪上海来的朋友考察“红色旅游”路线,她从70公里开外的沂南县赶到临沂市区,已经从早到晚跑了两三天,腿脚有点不利索。随行的朋友都劝她休息,她摆摆手,用中气十足的嗓音回答:“这算啥?人要没点精神头,那成啥了?!” 作为“沂蒙红嫂”王换于的孙女、张淑贞的女儿,于爱梅从小对红嫂事迹耳熟能详。“老一辈付出了这么多,我就想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些事,也学习那种精神。”上世纪90年代,她就敏锐地意识到,不少学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裹挟下逐渐失去人生信仰,她心急如焚,一定要做点什么,让奶奶和母亲的精神火把继续传递下去。 2004年,她组建“红嫂拥军协会”。到了2011年,依托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的成立,她先后为党员干部、中小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50多场,特别是《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事迹报告,让许多听众泪流满面。这些年里,为了传播红嫂故事和沂蒙精神,她自费投入24.5万元。2018年,她不幸遭遇车祸,2根肋骨骨折,休养21天后,忍痛坐了2小时飞机加4小时汽车,按时到吉林一所希望小学作宣讲。 临近采访尾声,我们和她聊了聊家里的孙辈,随口感叹她现在正是在家颐养天年、享受儿孙承欢膝下的时候,于爱梅特意坐直了身子,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不想拿着退休金在家养老,我总觉得要为社会多做些有意义的事。” 朱呈镕:我是最幸福的人 去“朱老大”食品公司采访朱呈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广场上的“红嫂情”主题雕塑。中间站立的妇女手托和平鸽,在她身前的女性,半跪着搀扶受伤的战士,左右两位,一个做摊煎饼状,一个做缝补衣服状。不远处是公司新建的厂房和6层办公楼,办公楼里特意辟出两层,作为红嫂文化纪念馆。 朱呈镕把红嫂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不仅是同为女性的一种“隔空致敬”,更主要的原因,是红嫂精神曾经给予彷徨中摸索创业的朱呈镕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年的红嫂,是在身心得到极大的解放后,爆发出“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的巨大革命热情。对于朱呈镕来说,是在办三轮车出租公司、卖糖葫芦、卖饺子过程中的一股执着劲儿——家里人说她“穷折腾”,她偏不信;下岗女工只能听天由命,她更不信。 我们尝了尝“朱老大”糖葫芦,山楂无核、不酸,里面包裹的豆沙、芝麻馅料香甜不腻,和山楂的口感相得益彰。“你们知道工人们吃了我多少根失败的糖葫芦啊……”朱呈镕说起了山楂的创业故事。她想改良糖葫芦,去核,塞上豆沙、芝麻等馅料,变得“高大上”些。于是她白天管理三轮车队,晚上关在房间里研究配方,第二天拿给工人们试吃。最终,她将成功改良的糖葫芦注册为“朱老大”,上市第一天,两小时就卖出7000多支。如今,“朱老大”是一家集速冻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化企业,是鲁南、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速冻食品加工基地。 靠执着劲儿创业致富后,朱呈镕首先想的是回馈社会。十多年来,她带着饺子慰问全国各地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年轻战士叫她“兵妈妈”,她也确实像母亲一样替年轻战士考虑生活问题。家庭条件不好的战士,她私下里自己掏钱;战士要找对象,她牵线搭桥办相亲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去年的销售略有下滑,加上前几年新盖的厂房贷款还没还清,“朱老大”的生意算不上红火,但自始至终,朱呈镕都是十分淡定地介绍这一切。“比起‘朱老大’,我更喜欢‘兵妈妈’这个身份,有5000多个‘儿子’,我是最幸福的人。” 有一回,朱呈镕在一个大体育馆里给7000多名部队官兵做报告,只听见台下抽泣声此起彼伏,军人们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鼻子却在一抽一抽。 让人动容的,也许就是延续至今的沂蒙故事里,那股润物细无声的女性力量。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