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品区-年度词 | 虹口两重“穿越”,能否弯道超车、连通今昔

时间:2019-12-30来源:上海观察 作者:周楠 点击: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看,今年的虹口就在这样的穿越中紧紧抓住现实机遇,一头眺望未来,一头回望历史。 【小编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到年终岁末时,上观区情频道的品区年度词系列又和大家见面了。这一年,上海16个区紧抓机遇、努力突破,在各自的跑道上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看,今年的虹口就在这样的穿越中紧紧抓住现实机遇,一头眺望未来,一头回望历史。
 

【小编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到年终岁末时,上观区情频道的“品区·年度词”系列又和大家见面了。这一年,上海16个区紧抓机遇、努力突破,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发前行。16个区风格不一、特色各异,我们的记者综观各区一年来的发展,给他们送上了这些“年度词”——


      如果告诉你,把“穿越”作为2019年虹口区的年度词,也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这个词听着有点“玄乎”。

 
制图:邵竞

      别急,先卖个关子,说一件你一定知道的大事——

      3月30日,随着市领导在虹口区拨通了首个5G手机通话,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中国移动5G试用城市,全球首个行政区域5G网络也在上海虹口建成并开始试用。

      顶着“全球双千兆第一区”这个极具含金量的头衔,虹口这个老城区瞬间变得“未来感”十足。

      穿越到未来,这正是虹口今年经历的第一重“穿越”。

      为了让“未来感”更足,9月10日,全球首个综合性5G应用展示及联创平台——“5G全球创新港”在上海北外滩滨江正式开港。

      进入到“5G全球创新港”,就像进入到一个炫酷的未来世界中。这里聚焦全球信息科技的发展前沿,集5G技术展示、联创平台、场景应用、科学普及等诸多功能于一体。还云集了5G高端行业和产业伙伴,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充分展示5G在城市、企业中的各类场景应用以及产业创新生态等。

 
5G创新港

      不过,最吸睛的要数创新港展示并已应用到虹口现实中的“5G十大场景应用”。听听名字,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智慧金融、5G+智慧零售、5G+智慧公安……是不是就已经让人脑洞大开?

      为了一探虚实,记者曾选择了和人人相关的“5G+智慧零售”场景,专门前往位于汶水东路的全国首家5G“无感支付”便利店体验了一番。

      体验的感受,大概可以用《老娘舅》中“超市老板阿庆”的一句台词形容:“超市是你家,东西随便拿。” 只要在入店之前扫码关注小程序,入店后将货架上心仪的商品拿在手上或放在包里,出店时直接走出去即可。

 
顾客直接走出爱趣拿超市,商品自动扣款

      这正是5G和AI、物联网、体感红外线、以及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相结合的结果,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5G的魔力。

      事实上,虹口从一张白纸到描绘出5G蓝图再到成为“全球双千兆第一区”,经历了“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过程。

      虹口在全市人口密度最高、老龄化程度位居前列,本身又是居住大区,除了北外滩原有的金融、航运基础,靠什么新兴产业提振发展?又靠什么积累“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5G产业的率先布局和应用,无疑是一着先声夺人的“落子”。

      再看5G创新港所在的北外滩,其核心区域不仅实现了5G信号精品覆盖,网速全球领先,更因为随着扬子江码头的功能置换,要打造“世界会客厅中最闪亮的一把椅子”,而集聚了“未来”的目光和能量。以至于一句“重塑北外滩,未来十年看虹口”的说法,早已在虹口深入人心。

      穿越到历史,则是今年虹口经历的第二重“穿越”。

      虹口的红色文化土壤深厚,海派文化渊远流长,文化名人灿若星辰。这沉甸甸的历史,将如何让今人传承受用,又如何给未来遐思启迪,取决于今人的眼光和智慧。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虹口度过,一共搬过3次家。由于时间久远,之前仅有“大陆新村鲁迅故居”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开放。今年10月,在第二届鲁迅文化周上,千米“鲁迅小道”的推出,吸引了众多目光。其将6处与鲁迅先生联系密切的场所串联起来,通过展览、宣讲、游览等方式,让人感受鲁迅在生命最后十年的生活轨迹和独有的人格魅力。

 
游客在参观鲁迅小道

      在山阴路132弄的鲁迅故居弄堂,也实施了微更新改造,设置“鲁迅半身像+书籍”立体墙绘,鲁迅元素将更多的和当今时代感联系起来。

      类似这样,穿越着历史、立足于时代的微更新,在今年的虹口比比皆是。保定路昆明路口,一个无证无照的餐馆拆违之后,一个9.7米高的“时光轴”静静地耸立于此。

      其中,建筑主体中的钟塔,代表“绝对时间”。挂在钟塔上的时钟,代表“人工时间”。代表“历史时间”的,是三道矮墙。它们分别指向市中西结合医院、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提篮桥监狱三个蕴含着北外滩集体回忆的重要历史建筑。

 
时光轴细部

      来自香港大学的社区规划师和北外滩街道达成的默契是:希望用作品向历史表达敬意,表达这一代人对时间的理解与诠释。

      如果说,微更新带来的是润物细无声般与历史的连接感,那么,旧区改造带来的,则是翻天覆地般与历史的告别。今年虹口的旧区改造,可谓硕果频出。

      6月22日,是虹口区17街坊征收选房首日,居民签约比例达到98.81%,创造了虹口区大型旧改地块签约率新高。17街坊占地面积约39630平方米,居民约3010户,是虹口区近年来实施旧区改造体量最大的地块,也是今年第一个“市区联手、政企合作”旧改项目二轮征询生效的地块。

 
17街坊俯瞰

      它的突破在于,不仅通过“市区联手、政企合作”的旧改模式打破了原有融资难等问题,而且通过改造,将实现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打造企业参与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新模式,也力求为全市同类旧改项目提供样板。17街坊居民的新生活,也终将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虹口这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城区,究竟以何种方式告别历史?是破旧立新、另起炉灶,还是新旧更迭、延续文脉?显然,虹口在很多有故事的地块上选择了后者,将这些有质感的故事代代相传。

      春阳里的故事,大家不会陌生。作为上海“留、改、拆”的先期试点,春阳里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里弄房屋内部整体改造的项目。不过今年的春阳里,不仅拥有200余户已经回搬的居民,还通过“租房管家”模式让周边白领陆续入住。北外滩区域的产城融合雏形初现之下,原住民和新白领是不是擦出了新火花?这是它的未完待续。

 
春阳里中的白领公寓

      瑞康里地块综合改造,作为虹口探索城市更新、采取“只迁不拆”新模式的试点项目,将打造成虹口区的“田子坊”。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这一重点项目,联合区投资促进办公室,启动“合议核准制”,突破传统经营范围表述,力促改造项目大为提速。这个新故事,等待新年进一步开启。

      从某种意义上看,今年的虹口就在这样的穿越中紧紧抓住现实机遇,一头眺望未来,一头回望历史。当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永远不会是简单的两个维度,正因为其多维度的存在,才变得复杂而精彩。

      如同今日之虹口,对于历史和未来,绝非简单的连接。它需要一种俯仰天地、贯通古今的大视野,既足够的超前,又经得住检验。不禁想起最近一条颇为吸睛的新闻:在北外滩区域,虹口将整合、提升犹太难民纪念馆、下海庙等文化资源,谋划打造0.5平方公里的“海上方舟”主题区域,力争形成上海市“南有思南公馆、中有新天地、东北有‘海上方舟’”的新格局。

      虹口能够举重若轻地驾驭这支“海上方舟”穿越历史和未来吗?同样让人拭目以待。

      栏目主编:唐烨文字编辑:周楠题图来源:虹口区供图 制图:邵竞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