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和60.5%。 “全面二孩”之后 生还是不生?
资料图。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结束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一孩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如何?对于二孩生还是不生,大家到底在顾虑什么呢?>>媒体评二孩:生育率不像水龙头想关就关想开就开,你怎么看? 去年新出生人口1786万 为16年来最高 1月22日,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在全面二孩政策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第三年,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15年的出生人数1655万,多了131万。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间,出生人口始终在1600万上下波动。与此同时,据国家卫计委数据,“十二五”期间育龄妇女总量每年减少350万左右;“十三五”期间,每年减少500万人左右。 在新出生人口中,二孩的占比情况如何? 杨文庄介绍,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两孩出生明显增加。2013年以前,两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2015、2016年,两孩及以上占比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育儿成本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近50% “生得起养不起”是不少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所面临的尴尬。根据卫计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 照料压力、养育成本、女性职业发展,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因素,对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约束增强了。 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托育服务短缺非常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8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
2016年6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二孩时代来临。(资料图)
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攀升,影响一些家庭的生育决策。一些用人单位担心女性生育两孩提高用人成本,一些地方女性产假、哺乳假等权益落实不到位。母婴设施缺乏,女性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顾虑。 北方8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增加明显 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在不同地区的效应显现也不尽相同。例如,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据统计,2016年全省分娩活产儿164.22万人,同比增长53.84%。这一数字远高于全国水平。 东北和华北等8省份去年出生人口增加明显,人口基数大的省份出生人口数量大。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4省份孕妇住院分娩活产数超过100万人:广东达190万人,山东164万人,河南161万人,河北108万人。 对此,杨文庄表示,出生人口增加的地域分布确实有差异。大体上看,东部地区、城市地区政策效应要相对更明显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城市地区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人群要多一些,加上流动人口跨地域生育等情况,所以显示出了一定的地域特点。 此外,目前我国除西藏和新疆外,29个省(区、市)均修订实施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加了惠民利民服务措施。基本实现了国家与省级计划生育信息互联互通,初步形成国家出生人口和生育登记信息库。>>二孩政策调查:法定生育福利未跟上,部分人想生不敢生…… 地方普遍未对抢生二孩征收社会抚养费 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围绕着该政策的一大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在政策施行前出生的“二孩”。 杨文庄表示,据其了解,对于政策施行前出生的二孩,我国许多省份都普遍没有做出实质性处理或征收社会抚养费。 杨文庄认为,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应该遵从三个原则: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其次是“从旧兼从轻”,第三是有利于当事人原则。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既有法律的衔接问题,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更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表示,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平稳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希望地方按照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从实际出发,依法依规地做出妥善处理。此前在执行中,个别地方对此的理解有一些偏差。“这是可以理解的,需要时间来消化。到去年年底,情况已经非常平稳”。 杨文庄介绍,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有20多个省份调整了本地社会抚养费的规定。此后,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大幅减少,征收标准大幅下降,也严格限制了地方的自由裁量权。他打比方称,如果以前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对象有100人,现在可能只有5个人。 中央要求40部门推进“全面二孩” 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鼓励按政策生育。国务院40多个部门明确分工,推动任务落实。 一方面,积极构建配套的政策体系,完善医疗、托育、教育、社保、税收等相关经济政策,加强妇幼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制度,加强儿童医疗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托育服务,大力推进学前和中小学义务教育均等化,开展相关福利制度的政策研究,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保障女性就业、休假等合法权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设,倡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重视家庭建设,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都推给母亲。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加强助产服务、加强妇幼保健能力的建设、加强托育服务,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劳动权益等。
资料图。
不过,杨文庄同时指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各国在鼓励生育上,主要采取经济支持、提供托幼服务等措施,还在女性就业方面提供一些便利和促进政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一般有5年到10年的滞后,这也提示我国需要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加紧做、加快做。 全面二孩不是终点 未来或取消生育限制 2016年11月30日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未来或取消生育限制。 为应对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积累了解决人口问题的经验和教训。 《报告》指出,中国即将面临的劳动力资源萎缩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必须从社会经济体制的整体出发,及早做出适应人口发展变动趋势的战略部署。“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该根据实际的生育指标发展变动趋势,及时做出调整或保持生育政策的决策,以调节人们的生育行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避免落入“低生育率陷阱”,中国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甚至取消生育限制。>>调查显示:“全面二孩”对女性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怎么解决这一难题? 二孩政策短期不带来人口红利 至少等20年 法媒称,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去年取消的独生子女政策近期内不会带来人口上的红利。 该研究发现,二孩政策对不断萎缩的劳动力以及快速老龄化的人口所带来的潜在好处至少要20年才能感受到。 研究预测,新的政策会令中国人口数量在2029年达到峰值14.5亿人,相比而言,如果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中国人口会在2023年达到14亿。 中国的经济和影响其人口的因素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城市就业,他们不再想要这么多孩子。研究发现,90%的中国人只想要1至2个孩子。
2017年1月1日,湖北襄阳,从零点起第一人民医院产科迎来新年宝宝12个。
研究还表明,二孩政策并不能快速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调情况,问题会继续存在。2016年,中国的男女比例为1.15:1,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调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占9.55%,而1965年这一数字仅为3.36%。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29%,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仅会将这一数字降至25%。 中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延迟退休年龄、改革养老金政策等,但需要循序渐进。 (北京时间综合新京报、人民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环球网报道)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