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学明 文汇报编者按: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10月10日—11日在京召开。这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第一次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举办,来自近20个国家的400多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与会。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进行研讨。 为更好地展示本届大会,真实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重大意义,并增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应对各种挑战、怀疑,唱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话语,特推出此文,与广大读者共享。 大会的成功表现在三方面 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中国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会学者层次最高的马克思学术研究与讨论大会。我和几乎所有的与会者人都认为,从总体上讲这次会议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庄严隆重。 中国,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邀集各国同道,主办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国际会议,这一事情本身已是够振奋人心的。想一想1921年在上海的小弄堂里10来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的会议,再看看眼前这一场面,怎能不心潮澎湃呢?近20个国家400多位学者聚集在一起。共有120多位学者发言。置身于这样一个会场,沉浸在这样一种气氛之中,我马上联想到我参加过的巴黎的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几分相似之处。 国内的许多熟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者都来了,大家见面了总要打一招呼,但我总觉得,这次打招呼与平时就是不一样,大家没有寒暄,大家都面带庄重的表情,简单地握一下手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大家心里明白,这次会议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会议。 这次会议不单纯是次会议,实际上是北京大学开启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工程。配合这次会议,还有一系列活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带领一批人在会议期间向李大钊先生和黄楠森先生的墓碑敬献鲜花。在会前就流传着一个说法:北京大学有三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李大钊、冯定和黄楠森。本人赞同这一说法。 其二,守正出奇。 “守正”主要表现在会议的主题思想崇高,即: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八个分论坛的主题也是堂堂正正的。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及其编译、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发展、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出奇”表现在3个专题讨论的主题有用新意,分别是:中国道路与市场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与马克思主义。 我认为,在开幕式的演讲中,起码有两位发言是“出奇”的。一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二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前者实际上提出了在中国传统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的问题,后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讲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这样,就把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入了会场。这并不是一次所谓“不争论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其三,成果显赫。 朱善璐曾指出举办这次大会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实现全世界劳动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世界文明史上重大的思想成果之一,在其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始终保持着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旺盛生命力的现实展现。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与成功实践已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最后,当今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回应。举办世界马克思主义,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影响,占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我认为,以上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主要是两点: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影响力和旺盛生命力;展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巨大成果,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对前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青年教师说:我听见了马克思的声音穿透历史,向未来宣告。对后者,会议上有一句话广为传播,这句话是:看见中国,就看见马克思主义的成功。这句话实际出于本人之口。 中国话语要走向世界,就要勇敢发声。 世界越来越需要马克思主义 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所宣读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学者共识”中的一段话很好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兴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直面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历久弥新;当今国际社会依然为各种复杂问题所困扰,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光明的指路明灯。 我认为,这次会议上成功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上的需要。这里根据会上的发言,仅说明4点: 其一,几乎所有发言的人都指出当今世界一个最严重的现象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财富越来越集中于一小部分人手中,东方社会是这样,西方社会也是如此。中国的学者指出了这一点,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学者更指出了这一点。除了马克思主义还有哪种学说能说明产生两极分化的真正根源之所在?法国的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揭示了两极现象,但无法说明原因之所在。 其二,几乎所有的发言者越涉及生态危机问题,都深切地感受到生态危机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问题是出路何在?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找到出路吗?其三,几乎所有发言的人都对人类究竟如何发展深感忧虑,大家都认为人类只有沿着马克思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才有前途。我想起了黄楠森老师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给我讲的一句话:人类最终的结局要么灭亡,要么共产主义。世界大同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究竟谁能够代表人类发展的大道、正道,应当说越来越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其四,几乎所有的发言者都看到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都认为现在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这些新变化表明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基础越来越增强了。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大数据原则上天生姓“公”。它们只有作为公共产品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的这一深刻变化,意味着它只有通过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最适当的运动形式。 我更加真切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切和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当代各国人民和时代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只要认可这一点,就不会怀疑马克思主义。 来自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左翼学者清楚地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正在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美国和欧洲的危机正在引发社会主义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重大意义 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在开幕式上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思索无法绕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现实体现。美国加州文化研究与教育研究所主任卡尔·拉特纳由衷感叹: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已用伟大的实践和丰硕的理论成果展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就在中国。 中国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焕发生机,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日益突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各个地方都要展现自己的意义,但无疑在当今世界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就是在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是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又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用中国式的问题及其科学解答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顾海良在开幕式的主题报告中所提及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的关系,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两者相辅相成。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的展现。 当今在中国各种思潮交织在一起,既相互冲突又相互汇通。这使我想起五四运动时期,那时,各种思潮的冲突与汇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滋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今中国各种思潮的冲突与汇通同样会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是在这种冲突与汇通中形成。中国传统的文化要在今天发挥作用,必须实现现代化,即“古为今用”,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西方的文化要在中国的发挥作用,必须实现中国化,即“洋为中用”,这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是与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而中国道路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成功。而中国道路开辟的世界意义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开创出新的人类文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效应、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一定要应对各种挑战、怀疑,唱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话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正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最有作为的时机。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