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即将全面开放,记者提前探营书法馆
作为上海文化新地标之一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即将迎来全面开放。 按照年初公布的计划,上博东馆开放将分为“三部曲”,如今已开放了80%。书法馆、绘画馆等展厅因古代书画类文物十分脆弱,对展陈环境极为敏感,调试布展时间较长,将成为最后开放的展厅。 据悉,上博的书画展陈将由书法馆、绘画馆、海上书画馆和展出特殊尺幅作品的四个展厅组成。这些最后开放的展厅布设进展如何?与人民广场馆展厅比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国宝将公开亮相?日前,记者前往上博东馆书法馆探营。 走进上博历代书法馆的序厅,一尊峻奇剔透的太湖石雕塑出现在眼前,背后是一方茂盛婆娑的芭蕉绘画,四周墙壁也投下影影绰绰的芭蕉树影。下方LED屏幕仿佛一汪湖水,随着屏幕上画面由雪花飘落渐渐变成涟漪荡漾,耳边也传来滴水的声音。 书法馆序厅名为“种蕉厅”,源自唐代陆羽《僧怀素传》记载的书法家怀素的故事:怀素因贫穷没有纸,于是种上芭蕉在叶上挥毫。“蕉石”组合造型则取自唐代孙位《高逸图》中的经典画面。 此外,飘雪到滴水分别来自唐代王维画的《雪中芭蕉》和宋代张乖崖“水滴石穿”的典故。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介绍:“古代书法家追求一种婉约内敛的精神,我们想借环境让观众沉浸到古人的氛围之中。” “种蕉厅”是上博东馆书画场馆的八景之一。“书画馆八景”以上博馆藏书画作品为灵感,将这些场景分列于书画展厅之中,让观众在空间中感受诗情画意。凌利中说,上博东馆的书画展陈是原先人民广场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升级版,“是内容、功能、空间的全面升级”。 走进展厅,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和其子王献之的行书《鸭头丸帖》卷同列在一个展柜里。凌利中介绍,王羲之的真迹如今已找不到了,但唐代摹本据其真迹临摹,存世数量“一个手数得过来”。“书法史缺了‘二王’不行,这两件文物轻易不会拿出来,也没有几家博物馆能同时拿出两人的作品。” 随着空间扩大,书法馆展线、展品得以扩充,一批此前未曾亮相的文物将与观众见面。元代赵孟頫12件行书手札册就是其中之一。这12件文物是赵孟頫写给朋友费拱辰、吴瓘等人的信札。观众不仅能欣赏书法作品,也能从这些展品中更新文史知识。 除了全新展品,展厅里也有许多“熟悉的陌生人”。走过序厅,首件文物便是东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这块镌刻《易经》的残缺石碑,是东汉熹平年间官方审定的典籍,以隶书字体刻碑,立于太学门前,作为校勘抄本的标准。西安碑林博物馆也藏有一件。这件文物在人民广场馆就有展出,但受空间制约观众只能看到其正面。如今拥有独立展柜后,观众得以看到这块双面镌刻的石碑背后的状况。 明代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卷全长约7米,过去在人民广场馆每次只能分段展出一部分,如今全卷展开,观众得以从头到尾完整欣赏。“我们此次展出70%都是新画面,既有没展出过的文物,也有展出过的文物观众没看到的另一面。” 据介绍,上博东馆书法馆首轮将展出约70件展品,半年轮换一次,总计将更换6轮,展出约400件展品。“上博书画将以‘连续剧’式的通史展,3年里让观众常看常新。”凌利中介绍,届时上博东馆整个书画展陈首展将展出200余件文物,6次轮换总量将达到1200余件。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