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场活动覆盖30多条马路,商旅文联动营造夏日消费新体验
小朋友在转角艺术展与装置互动。 主办方供图
8月3日至13日,上海多了一个新的“节日”。作为“暑期消费季”的重要活动之一,小红书首届“马路生活节”在上海拉开序幕。此次马路生活节由超过200场活动组成,既有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等文化艺术展出,也有潮流运动、纳凉集市、城市漫步等生活气息十足的休闲娱乐活动,覆盖上海30多条马路,助力上海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传递“文化名片” 马路生活节以上海黄浦区为圆心,覆盖南京路、淮海路等主要商圈,装点了黄浦滨江和核心区段30多条马路,并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为市民带来全新的商旅文联动消费体验。小红书项目负责人雷拉说:“小红书诞生于上海,这次马路生活节也是小红书在十周年之际,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 马路生活节的开幕音乐会选在南京路步行街。盛夏深夜,有着百年历史的永安百货大楼露台变成舞台,歌手在二楼演唱,乐队于一楼演奏。马路上,市民摇着小红书送的蒲扇,坐在小马扎上仰头围观。歌手袁娅维说:“这件事只有上海才能发生。” “这是一场从未有过的音乐秀,我们用音乐讲故事,将永安百货拟人化,它观察着上海的变迁,也是市民生活的观察者。”露台音乐会项目负责人白灵说,露台音乐秀呈现的是上海在文化层面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展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并向外传递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小红书博主评价:“这场演出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把历史与时尚进行了融合,也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空间中一些全新的美好图景。” 打造“旅行名片” 互联网公司造节并不罕见,但是把活动完全放在线下、搬到一座城市,马路生活节是第一次。 马路生活节的灵感源于上海的青年文化,潮流、开放、创新……不一而足。雷拉表示,这是小红书社区在线下集中、具象、真实的一次呈现,是烟火气与文化的共生,“借此展现‘美好生活新生态’,一起探索‘生活不在别处’的城市关系。” “这条路不长,我只能在路边,而你可以一直在路上。”这是一位小红书博主写给马路边供电箱的诗。在黄浦区新天地旁边的淡水路上,贴满了小红书诗歌博主的作品。咖啡馆、花店、阳台、垃圾桶都拥有了一首属于自己的诗。 “小马路诗歌展”项目负责人怀素认为,最贴近生活的场景,要从背街的小巷子里去寻找。淡水路虽然是条小马路,但这里有咖啡店、裁缝铺、餐厅、酒吧,是一种复杂的城市生态,能看见昂扬的生活气质,“我们把线上人文垂直的诗歌板块搬到线下,用这些温暖的共鸣帮助人们在细节中找到生活美感。” 本次“马路生活节”还有潮流探店、宠物派对、运动派对等活动。在南浦大桥外马路口,上海知名餐厅以及近百位年轻品牌主理人,带着他们的作品出现在“纳凉夜市集”上;小红书还联合29家潮流门店,打造“上海潮流地图”,邀请年轻人一起发现上海的魅力;上海10条特色小马路的50家门店也将开展“小马路逛吃之旅”活动。 上海市商务委表示,马路生活节不仅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旅行名片”,也为上海推进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带来新的乘数效应。 展现“艺术名片” 上海正着力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无论是繁华的高楼,还是充满烟火气的街角,在小红书上,上海成了许多年轻人创作和记录的对象。他们在城市捕捉瞬间,表达对此时此地生活的热爱。在此次“马路生活节”中,这些在线上的分享也被搬到了线下,让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更加有机结合。 在上海世博创意秀场举办的“青年发光艺术展”及小红书十周年摄影展《他们中的我们》就是这些瞬间的集中体现。 本次“青年发光艺术展”展出的作品有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形式活泼。摄影展《他们中的我们》有99件作品亮相,来自数十位活跃在小红书的摄影师。这些拍摄普通人日常的摄影作品,关注具体的人和生活,充分体现了“生活不在别处”的精神。 走出室外,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南昌路、南苏州路等多条马路上,都能打卡小红书与众多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合作打造的艺术装置,诠释艺术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与街道社区的共生。 在南昌路168号、口袋花园等地,青年艺术家罗盛天发起“花花补丁计划”,运用毛毡工具,制作成毛毡花、毛毡动物、毛毡蘑菇,修补老旧街道地面、墙面上的破损角落。罗盛天说:“面对城市建筑老化的切面和边角,我想用这样的艺术表达,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柔软与重塑。” “作为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线下节日,小红书希望借此引导人们更多关注附近、当下与具体的人,和大家一起找到城市给予我们的‘生活密码’。”雷拉说,每个人的分享都值得被回应,触手可及的才是好生活。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