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负增长!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首次易主》

时间:2022-07-18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凯风 点击:
疫情,带动区域经济大洗牌。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以微弱优势力压上海,首次跻身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之位。 虽然只是暂时的季度反超,但这是数十年来全国经济第一大市地位的首度松动。 不过,2022年刚刚过半,一切都未有定数。 到年底,上海能否夺回经济第

疫情,带动区域经济大洗牌。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以微弱优势力压上海,首次跻身中国经济第一大市之位。
 
虽然只是暂时的季度反超,但这是数十年来全国经济第一大市地位的首度松动。
 
不过,2022年刚刚过半,一切都未有定数。
 
到年底,上海能否夺回经济第一大市之位?北京何时才能实现真正超越?
 
01
 
京沪首次易位
 
疫情这只黑天鹅,改变了一切。
 
2022年上半年,北京GDP总量达19352亿元,同比增长0.9%,而上海GDP为19349亿元,同比增长-5.9%。
 
一增一降之下,上海失去了巨大的领先优势,北京以3亿元的微弱优势赶超上海。
 
要知道,40年前,北京GDP总量不到上海一半,如今两城已经并驾齐驱。
 
事实上,就在去年同期,上海对北京还有874亿的领先优势,去年全年这一优势更是扩大到近3000亿元。
 
如果不是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存在,北京赶超上海仍旧遥遥无期。
 
然而,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北京虽然首次赶超上海,但在二季度负增长的不只是上海一个城市。
 
数据显示,二季度,上海、北京GDP分别增长-13.5%,-2.9%,两地双双负增长,这种情形相当罕见。(参阅《GDP正增长!新的考验来了》)
 
事实上,二季度内地31个省份中,共有5个省市负增长:江苏、上海、北京、吉林、海南。
 
这其中,除了海南之外,其他省市均是疫情直接冲击所致。海南则是受到大环境波及,旅游业大幅下滑带来的结果。
 
上海自然是疫情直接冲击所致。
 
从3月底到6月初,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静态管理长达两个月之久,经济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
 
然而,北京并非相安无事。
 
虽然疫情严峻程度远远不及上海,但一波又一波偶发疫情的存在,也让北京经济陷入被动。
 
同时,作为去年北京最大增长动力的新冠疫苗产业动能不再,导致北京医药制造业大幅走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经济增长。
 
02
 
上海VS武汉:疫情冲击为何大不同?
 
同样遭遇严重疫情冲击,上海经济降幅为何远远不及武汉?
 
2020年武汉疫情,导致一季度GDP总量降低40.5%,创下了武汉有数据以来的最大下降纪录。
 
疫情之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武汉才恢复元气,但其经济总量仍然未能重新反超杭州。
 
同样是疫情冲击,论严峻程度,上海并不比武汉弱多少,但为何上海二季度GDP仅下降13.5%,上半年仅下降5.6%?
 
一方面,疫情所处的阶段不同,应对手段不同。
 
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充满意外因素,所有城市都没有做好准备。既没有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没有新冠疫苗,更没有成熟的管控手段,最先遭遇冲击的城市损失自然最大。
 
疫情发展到第三年,即使同样不得不祭出封城的重磅举措,但在应对上至少会有一定进步。
 
另一方面,上海与武汉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对于疫情拥有更大的抗压能力。
 
武汉是典型的工业城市,而上海除了工业城市的身份之外,还有金融中心、互联网城市、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多重角色。
 
疫情冲击,首先在于消费,其次是工业生产,再次是外贸,投资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不依赖实体接触的金融业、互联网行业抗压性最强。
 
上海金融业占GDP比重,仅次于工业。
 
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高达7973亿元,位居全国之首,占GDP总量高达18.5%,这成了对冲疫情冲击的最大支柱之一。
 
与此同时,上海还是仅次于北京的互联网重镇。
 
以携程、拼多多、B站为代表性企业。2021年,上海共有16家企业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仅次于北京的36家,超过杭州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此外,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市,上海外贸遭受的冲击远远低于预期。
 
原因在于,上海港以长三角为腹地,且在疫情期间,通过海铁联运,将长三角的货运直接通过海运抵达上海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封城或封控导致的高速口关停、物流受阻等困境。
 
不过,即使拥有强大抗压能力、集核心资源为一体的上海,面对疫情冲击,最终也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03
 
2022,北京能否最终赶上上海?
 
2022年,北京经济能否最终赶超上海?
 
北京与上海的经济第一市之争,短期或有波动,但从长期来看,上海仍然有着巨大领先优势。
 
单就2022年而言,随着上海从疫情中走出,工业、投资和外贸迅速反弹。一旦经济走上正轨,将会重新拉开与北京的差距。
 
2022年上半年,北京对上海的领先优势仅有3亿元,而上海本身经济体量更大,发展动能更足,想要追回这一差距并不难。
 
更关键的是,曾在2021年对北京贡献不菲的医药制造业,在新冠疫苗接种趋于饱和的2022年,出现明显萎缩,对经济增长形成了一定拖累。
 
当然,这些都是短期波动因素。
 
04
 
北京离上海有多远?
 
京沪未来的竞争格局,最终还要看各自的功能定位、产业格局与发展腹地。
 
从定位来看,上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北京更侧重于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从产业格局来看,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上海二三产业兼顾。
 

 
北京是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城市,上海既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最大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参阅《再提“工业立市”!谁是全国工业第一城?》)
 
北京以互联网、金融、科研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主要支柱产业;
 
上海则以金融、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为支柱,产业更为多元,综合实力相对突出。
 
从发展腹地来看,上海优于北京。
 
上海坐拥长三角这一世界最大的城市群,而北京所依托的京津冀城市群,在综合实力、成熟度上均与长三角、大湾区存在一定差距。
 
当然,北京作为首都,本身就有调动全国资源为己用的能力,这是上海所不及的。
 
而上海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与溢出效应,上海大都市圈及长三角城市群的深度融合,也非京津冀可比。
 
可见,如果没有疫情这类黑天鹅持续冲击,未来上海仍有望长期保持第一经济大市之位。

晓歌编辑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