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但多个行业仍受影响严重,尤其是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推出一系列纾困举措,帮助企业应对冲击。
留抵退税“落袋” 帮服务业“减负”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渡过难关,今年2月,14部门联合发布《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3条政策举措,涵盖金融、财政、税费等方面。 纾困效果正初步显现。连日来,各部门各领域配套政策正密集发力。财政部、税务总局推出10多项减税降费政策,国务院国资委、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促进旅游业恢复发展、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等系列政策措施。 央行就在此前披露数据,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截至5月15日,全国各级国库办理超过9000亿元,资金直达相关企业账户。退税红利能够直给小微企业。 各地也在加速推动政策落地。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创新支持举措。
5月18日,游客在威海刘公岛景区游览。五月以来,山东省威海市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放旅游景区。目前当地已有20多个A级以上景区恢复开放,旅游市场稳步复苏。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山东明确一半以上纾困政策可以“免申即享”,截至一季度末,山东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2%,所有行业门类全部实现增长;浙江构建“1+5”服务业纾困政策体系,杭州、嘉兴等各地市县已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细则。 “真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给我们‘雪中送炭’了。”看到到账的176.76万元留抵退税款,成都三合力诚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席浩然特别激动。由于疫情反复,该公司现金流短缺,面临购车资金、车辆固定租金和员工工资等支出无力承担的困境。 “留抵退税新政策一出台,我们就接到了税务部门打来的电话。”领旗商贸(上海)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郑小玲说,“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在高铁上销售小商品,受疫情冲击较大,每一笔流动资金都关系到企业存续。3.9万余元退税款‘落袋’,不但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还带给我们迎难而上的底气。” 此外,行业互助也在进行中,相关外卖平台企业、支付结算企业先后减免困难商户佣金、降低小微商户支付手续费。 金融“输血”不断 餐饮等行业获重点支持 除了财税方面的支持,能实实在在惠及服务业的措施还有很多,比如在金融支持上,各地多指向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两个方向。 融资方面,目前,国家也已经为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包括上海、吉林等地,以及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开了“绿灯”。 证监会5月20日提出23项政策举措,为上述企业在企业申请首发上市、北交所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专家表示,此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这些措施前期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落地快,操作性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强。 另外,信贷方面的支持可谓“解渴”。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人社部等部门陆续推出纾困举措。人民银行新设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 … 同时,江苏出台“40条”措施、广东出台“47条”措施、湖南出台“36条”措施……其中,对于交通物流、餐饮、零售、文化旅游、电影、会展等行业的纾困政策被特别提及。 “增量”纾困政策仍在稳步推进。5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 助力扩大需求 抛出消费券促消费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4月底,国办发布促消费20条,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不少地方出台一揽子促消费政策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举办消费促进活动等。 比如,广东省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措施,鼓励汽车、家电消费,活跃零售、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吉林出台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若干措施。海南出台促进消费八条措施推动消费回升。 成都商务局此前公布,分两批次发放约6亿元的“成都520”消费券。其中,第一批次于5月20日通过云闪付发放,涉及财政资金1.2亿元,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后共计2.4亿元。此前,深圳通过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平台陆续向市民发放了5亿元消费券。 围绕受疫情影响重、就业容量大的文旅、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浙江支持各地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定向发放消费券、服务券等惠民补贴,提升个体工商户经营性收入。“这个‘五一’假期,政府发了消费券,店里核销了40多万元,感觉缓过劲来了。”桐乡市一珠宝店老板岳荣清说。 此外,吉林、山东、新疆、西藏等地也在近期发放了针对旅游业的消费券,并实施一系列旅游优惠政策。 专家指出,在促进消费方面,可以增加消费券发放规模。同时,应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提升居民消费意愿。(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