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谁在“收割”青麦?

时间:2022-05-13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里雨曦 点击:
每亩能赚1500元,卖青小麦比卖成熟小麦都赚钱农民自己种的地,怎么赚钱多怎么卖 还有20天左右,华北地区的小麦就将进入收获时节,但近日,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农民割青麦作饲料等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网络流传消息,一些农民将青小麦收割,以1500元/亩的

 “每亩能赚1500元,卖青小麦比卖成熟小麦都赚钱”“农民自己种的地,怎么赚钱多怎么卖”……
 
还有20天左右,华北地区的小麦就将进入收获时节,但近日,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农民“割青麦作饲料”等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网络流传消息,一些农民将青小麦收割,以1500元/亩的高价卖给饲料企业。
 
对此类现象,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看似荒唐的事情背后,有何隐情和隐忧?站在粮食安全高度,如何平衡与农民增收间的关系与矛盾?《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个别地方小面积发生
 
青贮小麦,指在小麦未成熟时,连同青秸秆一起收割做饲料的小麦。在猪牛羊的养殖饲料中,除了玉米、豆粕外,一些农民也将小麦、燕麦等的籽粒和秸秆,以及苜蓿草、牧草等作为补充饲料进行添加。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独家获悉,5月10日下午,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紧急召集99位岗站专家,专门就近期网上传播流传快、社会负面影响大的“割青麦作饲料”问题进行了咨询和座谈交流。
 
据专家分析,“青麦饲用”现象生产中确实存在,仅为个别地方且小面积发生。该现象存在多个原因,其一是个别种植户在国家禁止粮食作物种植的污染农田(如重金属严重超标)进行小麦生产后遭到管理部门铲除,私自向养殖户或青贮厂家销售。
 
其二,因去年秋季雨涝灾害导致玉米等青贮原料短缺,加之国际国内玉米等饲料价格猛增,个别青贮企业急于求购原料,转向小麦替代。
 
一位东北地区的奶牛养殖户孙家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22年以来,他养牛所用全价料平均价格从年前的3100元/吨上升到当前的3400元/吨,而更加优质的全价料涨幅达到500-600元/吨。
 
这其中,豆粕的涨价最为明显。孙家栋说,此前豆粕的价格徘徊在3700-4000元/吨,而今年以来已飙升至4800-4900元/吨。
 
一位国内大型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受到台风和暴雨影响,南方主要玉米产区遭遇严重病虫害,造成玉米减产。与此同时,受到秋汛和阴雨影响,大部分牧场的青贮玉米收购量不足,甚至有些牧场收购量不足往年的一半,因此存在很大的饲料缺口。
 
作为头茬作物的小麦,也就在今年的饲料收储中担当了这一角色。
 
其三是因为极端天气(如低温冻害)、栽培管理不当(除草剂危害、极晚播)等造成小麦减产严重,麦田籽粒收获效益极低。
 
一些农民和受访行业人士也告诉记者,受去年极端天气影响,再加上今年的持续低温,部分地区的小麦长势不如往年,生长出现问题,出现不能结穗等问题,或虽然成穗但产量不高。一些农民为弥补损失,选择将青小麦卖做青贮饲料。
 
“等级不高,产量又低的那些小麦,只能做饲料用。”上述牧场负责人表示,产量不高可能导致小麦等级降低,国家小麦分级中三等以下的小麦被用作饲料。
 
不排除一些农机公司的炒作行为
 
“高产田按照每亩1000斤的收获量,平均1.3元/斤的小麦收购价计算,成熟小麦一亩地成交价可以到1300元,这还不算后期维护、收割成本和倒伏风险。”一位农业人士与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他看来,网上流传的青小麦1500元/亩的收储价格,似乎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
 
但事实上,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这一收储价格在市场上是极为少见甚至匪夷所思的。
 
河南省的一位农业农村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青小麦每亩地产青贮小麦1吨多,而同样的一亩地,青贮玉米的产量达到3吨以上,青贮玉米的地头收购价平均也仅在1000元/亩左右。而且,青贮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远低于青贮玉米。
 
在这位农业农村部门人士看来,1500元/亩的青小麦收购价格存疑。
 
前述牧场负责人也算了这样一笔账:奶牛牧场喂给奶牛的青贮玉米的极限价格在1050-1100元/吨之间。而青贮小麦的营养价值仅为青贮玉米的75%左右,也就是说,牧场能接受的青贮小麦的极限价格不超过800元/吨。除去损耗、物流、中间商等成本,青贮小麦的地头收购价格理性估计应在550-600元/吨之间。
 
“1500元/亩的收购价格一定是不存在的,没有牧场会收这样价格的青贮小麦。”这位牧场负责人认为,从养殖场、牧场的经营层面看,如此高昂的青贮小麦价格是不会作为饲料考虑的。
 
对此,行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这很有可能是部分农机公司的炒作行为。本刊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发布1500元/亩的青贮小麦收购消息的,大多是售卖青贮收割、打包的农机公司。
 
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小麦生产经历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个关口,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的好形势实属不易。
 
“还有20天左右小麦就成熟收获,对被征用为建设用地的麦田,也要在小麦成熟收获后再开工建设,请珍惜农民朋友200多天的劳动成果,中国人的饭碗大家一起端。”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持续强化小麦后期田管,落实“一喷三防”全覆盖等增产措施,提前组织好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
 
必须保证小麦等主粮长期安全
 
如今,小麦减产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
 
今年3月,南亚高温导致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印度面临小麦产量下降危机。为保障国内供给,印度政府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小麦出口。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小麦主产国均遭遇不同程度的气候灾害侵袭,都将出现小麦产量的不同程度下降。
 
另外,乌克兰作为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每年生产约3300万吨小麦,其中出口约2000万吨。有市场分析称,乌克兰今年的小麦产量可能只有2100万吨左右,比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下降约23%。
 
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以及全球能源和化肥价格上涨,3月份全球小麦价格跃升了20%。
 
在这样的全球大背景下,保证国内小麦等主粮长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前述座谈会上,专家也普遍认为,抓好小麦生产,夺取夏粮丰收,不仅对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和应对风险挑战意义极其重大,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农民意愿较强的1200元/亩的青贮收购价,100亿美元就可以撬动1亿亩耕地的小麦资源,直接挑战我国粮食安全底线,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影响太大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王秀东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破坏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行为一定要做出合理的法律和行政干预。
 
河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永华对记者表示,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冲击,我国河南等主产区作为全国五个重要商品粮调出大省之一及全国第一小麦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重大。
 
农业领域专家建议,农业全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必须提上日程。粮食安全绝不是仅在于种植环节,种业、化肥农药、农机,甚至养殖端,各种扰动性因素都影响着粮食安全大局。因此,建立农业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体系是保卫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
 
此外,座谈会上专家认为,需要合情合理依法区别对待“青麦饲用”对象。一是要严查重金属污染超标农田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对种植者要加大处罚力度;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农户将因灾减产损失较重的麦田进行科学青贮;三是鉴于国家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政治任务,对于“青麦饲用”小麦种植者,建议取消其耕地种粮等农业综合补贴资金。
 
(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