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房住不炒”,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政府工作报告定调房地产市场掷地有声。代表委员们有何具体建议? 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合理住房需求 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继2018年全国两会后,今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租购并举,ICCRA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院长赵然认为,这明确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以市场化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和长租房为支撑的三足鼎立的立体化结构。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对于合理住房需求会有全方位的保障,是今年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房租年涨幅不超5%” 对于租房群体来说,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加快落实“租购同权”,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相关权益。大城市新市民房屋租金占到收入30%-50%,建议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二是稳步推动租购同权。确保购房者和租房者享受同等的权利;三是建立租务法庭,加强司法保障。设置专业高效的租务法庭,借鉴“诉调对接”经验,设计专门处理租房纠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姚劲波认为,租购同权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对市场的影响,而在于解决年轻人的刚性居住需求,引导健康的置业观,让租房也能成为一种体面的、积极的生活方式,让租购同权政策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供给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统计,希望全年能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新筹集公租房10万套,棚户区改造120万套;也将加快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 “降低首付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提到,相比而言,降低首付比例对需求端的影响更为直接,既包括对首套房/二套房首付比例的直接调节,也包括对部分城市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的间接调节。因此,莫天全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刚需和改善需求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需求恢复,稳定市场预期。 具体来说,莫天全表示,可结合人口政策,研究调整二孩、三孩家庭的住房信贷政策,针对不同家庭设定差异化首付比例,根据生孩数量适度调整;地方可结合人才政策,除给予住房补贴外,在人才住房信贷政策方面做出调整,如给予高层次人才专项贷款支持、降低人才购房的首付比例等。 实际上,2022年开年以来,各地“稳楼市”政策频出。2022年前两个月,已有至少40地发布不同程度的楼市宽松政策,包括公积金政策调整、信贷宽松、吸引人才补贴购房、减免补贴契税等政策。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2月下旬,已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预计两会后各地将继续加大因城施策力度。 例如近日,广西南宁、广东中山、山西晋中、湖北宜昌、四川自贡等多地先后出台发布公积金新政,明确放宽公积金申请发放政策,包括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等。 3月4日,央行、银保监会发文亦提及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的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林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晓林提到,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引性政策以来,市场效果已经显露出了比较积极的变化。下一步,还要注重对各地行政性调控措施进行梳理,尤其对发现的新问题应引起关注并积极进行调整修改。李晓林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不动产产权登记工作上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如部分群众反映的各地限购、限售、限贷条件过多、过严、过频繁等都亟待解决。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周世虹还提出,如果没有预售制度,如果实行现房销售,房地产企业危机将不会涉及购房人,将不存在‘保交付’等问题,更不存在社会稳定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建议彻底废除商品房预售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 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建议,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住房供给侧发力,增加农业转移人口城市住房供给,按照不同的农业转移人口特点,分类、分步解决其城市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莫天全认为,随着稳楼市政策的增多,今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或将出现有规模的复苏。 (责编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