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粮安天下 ——北大荒集团实现粮食高位增产的秘诀

时间:2022-01-07来源: 中国农垦杂志 作者:许跃兵等 点击:
又是一年大丰收,又是一年粮满仓。 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总产超过460亿斤,增产30亿斤,实现了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北大荒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1.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 从1947年一队队军人开进北大荒,拉开向地

又是一年大丰收,又是一年粮满仓。
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总产超过460亿斤,增产30亿斤,实现了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北大荒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1.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
从1947年一队队军人开进北大荒,拉开向地球开战的序幕那一刻起,到2021年,北大荒已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超过1万亿斤!
随着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增产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2021年,面对疫情压力和局部灾情的双重影响,北大荒集团仍然保持粮食高位增产的良好态势。那么,粮食增产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诀呢?
北大荒集团实现粮食高位增产的秘诀
1、打造高位增产的“改革引擎”
北大荒70多年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改革发展的鸿篇巨制。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北大荒不断改革、调整着生产关系。
几经碰撞、几经波折、几经改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荒从兴办家庭农场开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现代化粮食生产的“两自理、四到户”“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作为中国最先进农业生产力代表的北大荒粮食生产连年上台阶。1995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亿斤;2005年,粮食总产达到205.3亿斤;2009年,粮食总产达到330.5亿斤;2011年,粮食总产达到407.4亿斤……
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立志高位突破、勇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重担的北大荒集团深刻地认识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延续多年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调整,才能更加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需要。
为此,北大荒集团党委以农业现代化技术为引领,强力实施“双控一服务”战略。一方面控制生产前端,通过农业投入品的统供统销,提供优质廉价投入品;一方面控制后端,通过农产品的统一营销,推进保底加分红的产品销售。同时,全力打造“数字农服”,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专业化的服务,确保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化生产全覆盖,实现定制式生产、数字化经营。
集团下属各农(牧)场有限公司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统”起来,依托“供种管收储运加销”全程专业化服务,提升小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
唐丹丹是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第三居民组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她粗略地算了一笔账:“2021年种植的60亩地,大豆亩增产40斤,玉米亩增产220斤,亩增收近300元。”
统供生资降低了生产成本,统管生产让职工省心省力,统营粮食让职工坐在家里收钱。  
 荣军农场有限公司通过模拟股份制经营推进“双控一服务”,2021年,统供率达100%,统营率预计可达到98.82%。
远在沈阳打工的荣军农场职工苏庆全说:“2021年受灾,每股分红还超过500元,我们在沈阳打工,家里一年还能挣到5万元。”
这种以“双控一服务”为抓手、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越来越多像苏庆全一样的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让少数人种多数地,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
过去,北大荒集团各农(牧)场长期处于社企不分状态,大大小小100多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肩挑”,从文教卫生到公检法一应俱全,占用了农场管理人员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告别旧体制,迎来新机遇。办社会职能的剥离,给基层生产单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属性的回归,标志着北大荒集团彻底与运行了几十年的行政体制说“拜拜”,那些历史原因造成的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政企不分、层次繁多等现象都将成为过去时。
从“什么都管”到“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各农(牧)场纷纷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压缩层级、精简机构,快速推行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原有6个管理区、47个作业站,经过改革重组整合成15个管理区,管理班子由原来的两个层级53套班子缩减为一个层级15套班子,工作人员也由367人缩减到257人。
涉及民生的“三供两治一业”等公益事业,办社会成本负担沉重,亏损大、补贴多、包袱重。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创新经营模式,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改革降低支出,为企业减负。
“农场每年公益事业支出多达1000多万元,经营负担沉重。这次我们引进洁泰物业公司实施托管经营,每年可节省固定支出500多万元。”八五三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鹏谈到创新机制改革时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企业负担减轻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机制的创新,让老企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北大荒集团2021年第三季度数据分析,集团利润增长中,82%的拉动来自农(牧)场。
粮食增产,主体始终是人。如何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的活力和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北大荒集团紧紧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各类激励手段相继推出,全面激活了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要素。
“人还是那些人,要说有啥不一样,服务更好了,劲头更足了。”在2021年农业生产中,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刘占泉对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相当满意。
农业服务中心是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为了安置改革分流人员成立的6个中心之一。中心制定了“基薪+分红”形式的内部考核制度,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员工通过考核多劳多得。
正向激励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2021年春耕期间,中心通过开展水稻浸种催芽、农资销售、良种推广等项目创收,实现营业收入129万元。
“干的多挣得多,累也干啊!”三项制度改革彻底打破了“铁饭碗”,把绩效考核融入具体工作和日常管理,让考核与职工“位子”“钱袋子”挂钩,工作好与坏,分数说了算。
“实施考核以后,大家的思路变了,每天想的是怎么更好地服务种植户,怎么帮大家增收,只有他们满意了,我们的工资才会高。”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李岩对此深有感触。
体制顺了,机制活了,人心齐了……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经营管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劳动效率提高了,种地的质量提升了,粮食产量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用好了“改革”这把“金钥匙”,北大荒粮食增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2、输入高位增产的“科技密码”
科技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就像为农业提供了一个人工智能的高效运行系统:种子是“芯片”,黑土地是“主板”,数字化是“内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是“模块”,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效能。
名山农场有限公司呵护黑土地推进绿色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围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高质高效,破解了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树立了一批高产高效攻关典型。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组织实施了水稻、大豆、玉米基因编辑技术、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黑土地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寒地水稻和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科研课题16个,有效落实了各项技术措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粮食作物综合单产比上一年增长5.5%。北大荒集团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6.28%。
农垦科学院资源与环境所副所长李鹏介绍说:“我们所收集了30余万份土壤样品,并以每年5万份的数量递增,对33个农(牧)场进行了种植环境中的气象、空气质量、灌溉水、土壤等方面监测和检测,掌握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打造了黑土地保护利用‘北大荒模式’,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推广农业关键技术,把新型实用的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北大荒集团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建了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在内的农业科技专家库,设立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制度,通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创新创业者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等行动,向种植户传授种植秘诀。
八五四分公司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植保无人机、航拍无人机、航测无人机培训
据统计,2021年,北大荒集团实施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畜牧养殖及粪污处理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智能化农机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应用项目等集成推广、试验示范项目8大类111个,累计培训各类高素质种植户7070人。
“种地选好种,一垄顶两垄。”北大荒集团粮食持续增产,良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大荒集团旗下种子企业——北大荒垦丰种业玉米、常规水稻、大豆种子销售额行业排名第一,国内种业企业综合排名第二;旗下科研机构——农垦科学院在北大荒这片农业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攻关农业“芯片”的能力业内领先。
北大荒集团还积极推动垦丰种业研发实验室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新品种示范展示中心,在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等关键任务的项目上主动“揭榜挂帅”,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科学院作为北大荒集团“一体两翼”科技之翼的作用,大力发展抗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早熟、耐密、高产专用型玉米,高蛋白、高油大豆品种以及特色经济作物、有机绿色果蔬品种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为种业核心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曾经,在田里务农,每天一身汗、两脚泥。如今,手机已成为农户的新“农具”。大量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农业设备投入田间,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改写了春种、夏管、秋收的节奏,让农业生产、农户增收更有保障。
秋收期间,一台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借助卫星导航定位,在北大荒金色的稻浪中忙碌着,与无人驾驶接粮机协同配合,收割、脱粒、卸载一气呵成,精准完成粮食收割作业。
无人化作业亩均动力由0.24千瓦降至0.2千瓦,每亩节约作业成本15元以上。北大荒集团作物种植面积近4400多万亩,如果全部采用数字化技术,那将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除了无人农场外,北大荒集团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手段,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苗情、土壤墒情、作物长势、气候环境、灾情虫情动态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立智能化管理与精准作业服务平台,为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提供数字化支撑。
通过5G通讯网络覆盖、物联网感知、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等数字化技术,亩减少氮肥用量约10%,提高氮肥利用率10%~15%,产量平均提升3%~5%;亩减农药用量10%~30%;亩节水15%~20%,减少灌溉用水100立方米,综合亩增效80元以上。
北大荒集团围绕“双控一服务”战略,以集成现代农业先进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一站式”农事服务移动运营平台,依托线下农(牧)场和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托管土地县市的服务网络,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贷款、土地承包租赁、农业保险、农机撮合调度、农资交易、粮食交易、作业长势监测、气象环境监测、农技咨询等农事服务。
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机中心现已建成投入使用
 
“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民更幸福。”2021年9月底,在苹果、华为应用商店正式上架的“北大荒农服”APP,用户数已近49万人,注册基层管理员总数4038人,日活跃用户31637人,日点击量100万次。
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北大荒集团,数字经济已然成为转型升级的主路径。据统计,北大荒集团数字经济增加值达74.44亿元,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达13.95%,比国家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高出5.75个百分点。
3、发挥高位增产的“独特优势”
2021年的大丰收,有利的气候因素不可或缺,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北大荒集团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自开发建设初期,北大荒就以高度组织化为核心,用新机制、新理念,坚定不移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正是因为北大荒有着独特的“三化”优势,才能够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有效地抵御洪涝、冰雹、强风、干旱、高温热害和低温寡照等气象灾害和病虫灾害,实现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组织化程度高是北大荒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重要保障。北大荒集团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态相配套,农时、农情、农事、农艺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保障作用,建立了“四到户、两自理”“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规模家庭农场、模拟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带动多种形式组织模式发展,以创新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管理体系为切入口,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户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建立了“农场有限公司+管理区+科技服务中心+规模家庭农场”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实行统供、统营、统管“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以区域农服中心为载体,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要素,构建起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标准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托管、技术承包、专业化服务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一站式、诊所式、保姆式”服务,将农民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最小化,带着小农户闯市场,实现帮农民省钱、帮农民赚钱、帮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目标。
2021年,赵光农场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种植的3560亩大豆平均亩产达216公斤。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刘琦表示:“这得益于我们按照集团‘双控一服务’战略要求,组织实施统采、统种、统管、统收、统营,将原本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种植户组成一个‘战团’,为农户提供从农资采购、种植、管理、收获到销售全过程的农事服务。”
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激发了生产组织运行新动能。赵光农场组建的37个规模家庭农场,统营耕地42万亩,占全场耕地的82.3%。在规模家庭农场统一组织下,2021年,赵光农场玉米平均单产达725公斤。
高度组织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集约化,作业标准化和农时标准化更加科学。2021年,北大荒集团大田播种提前4天完成,秋整地提前7天完成,作业标准化和农时标准化率均达到100%。
 
如果说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工业化,那么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就是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大规模生产,以解决效率过低和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
精细耕作、精密播种、精准施肥、精确防控等先进的农艺措施都是靠现代化的农机来实施的,只有大规模的耕种,才能便于机械发挥作用,真正实现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才可能产生更高的效益。
北大荒股份八五四分公司集中浸种催芽基地的每个池子能浸种16吨,整个基地一共有60个池子,一个批次就可以完成960吨水稻的浸种催芽。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黄金宝介绍,经过集中化浸种、包衣、杀菌等步骤,能够让种植户统一用上安全、质优、价廉的芽种,还能让种子变得更强壮,增强抗病性,有效减少种植户购买稻种、自行浸种的成本,为播种育秧抢得有利时机。
 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激发了农业生产的活力,呈现出生产效率高、作业标准高、管理水平高、增产能力高的良好态势。同时,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也为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工厂化生产的新气象,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有效缓解了“用工难”的问题。
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是北大荒集团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将广袤的田野变成标准化的“工厂”,将连片的耕地变成企业的生产车间,农户按照工业生产的标准进行农业生产。
走进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高标准种植示范区,密植完整的防风林带、平整见方的硕大池田、笔直通畅的梯形渠系、坚实宽敞的沙石田间路便呈现在眼前。种植户张景会介绍,这块地是采用激光平地技术进行高精度平整的,以适应无人化作业的要求。
据九三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忠德介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九三分公司形成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种植技术,并坚持农时和农艺标准化,保证各项农艺措施落实到位,特别是在保苗株数上控制更加精准,大豆控制在每公顷36万株以内,高粱控制在每公顷40万株以内。
九三机械化抢收大豆
北大荒农业标准化种植可以追溯到1952年。但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原有种植标准已无法充分满足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需求,制定新的农作物生产企业标准应运而生。
为此,北大荒集团在发布了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小麦五大作物的种植技术以及水田、旱田农机作业的7个企业标准之后,又编制完成了包含无人驾驶插秧机、稻麦收获机、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等10项企业标准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作业功能评价技术规范》,填补了国内外无人驾驶农业机械标准化建设空白,并建设两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分公司,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农(牧)场、5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管理区。
4、注入高位增产的“减损”力量
在北大荒集团高位增产的“硬核”力量中,99.7%农机化率支撑和综合配套措施,让“减损”成为增产的一支生力军。 
“在秋收生产中,北大荒集团将减少机收环节损耗作为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夺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豆收获综合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玉米直收、水稻收获综合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整体减少粮食损失2.67亿斤,相当于增加了26万亩耕地的粮食产能。”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梁道满如是说。
机械化确保颗粒归仓
水田无人搅浆、无人驾驶运苗、无人驾驶插秧……2021年春耕期间,“智慧农业”在建三江分公司七星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大显身手。而到了秋收时节,无人驾驶收割机、无人割晒机、无人翻地拖拉机等智能农机纷纷上阵,穿梭在田间,勾勒出一幅丰收画卷。从春耕到夏管,从秋收到“黑色越冬”,向世人充分展示着北大荒农业机械的“十八般兵器”。
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成片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就不停地“迎来送往”,这其中,有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更有专门来“取经”的各地种植户和农业专家,他们无不为北大荒机械力量而感到震撼。14300亩稻田由47名种植户承包种植,水稻生长整齐划一,秧苗、插秧时间、土壤肥力、管护措施等完全一致,稍有差别就能一眼看出来,“智慧农业”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实现减损12.4万吨,将损失率严格把控到2%以下……2021年,建三江分公司1000万亩水稻通过调整收获时间、更新作业机型、活化作业方式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丰产增收。目前,这个分公司农业的全程机械化程度居全国之首,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
每年6月至8月,在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一架架“大蜻蜓”在农田上空轻巧掠过,身后的雾带缓缓落下,这是北大荒利用飞机航化作业为农作物健身防病。2021年,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共出动飞机63架,各作业机组共飞行11830余架次,近6788小时,作业总面积1780万亩。这些“大蜻蜓”翱翔在天空中,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面积规模化作业,可有效控制农林突发性、爆发性病虫害蔓延,为北大荒粮食高产、稳产、抵御自然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大蜻蜓”——飞机航化作业现场
北大荒集团将机收减损工作列为秋收重点督导内容,首次制定了包括减损技术规范、扩大减损培训、线上减损指导、开展田间实测、储备抗灾机型、外引机具管理、协调粮食收储、统一作业标准在内的15项减损措施并全面推广。通过在收获链上制定标准,在减损中挖掘增产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损耗。
在2021年水稻收获期间,割晒成为一个热词,各农(牧)场有限公司普遍采取割晒拾禾与直收相结合的方式收获水稻。8月29日,江川农场有限公司水稻就开始割晒,创农场历史之最。该农场采用前悬式自走割晒机,割晒、拾禾机车配备比合理,实现了水稻割晒、拾禾标准化作业,这也使农场始终保持着黑龙江垦区水稻开镰、新米上市、大批新米占领南方市场的最早记录。
“割晒可以做到提前收获,不仅降低了收获风险,防灾减损,还能增加容重,提升稻米产量和品质,实现提早上市。2021年积温高,水稻成熟期提前,种植户9月16日开始利用晴好天气提早割晒,为早拾禾做好准备,经过实测,水稻平均单产达到1290斤。通过水稻割晒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3%,可挽回粮食收获损失1.2万吨,相当于新增1.85万亩面积的产量。”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部长纪红飞说。
金秋时节,在襄河农场有限公司玉米收获地号,加装了玉米割台扶倒器的大型收割机驰骋在田间,改装升级后的收获机械将倒伏玉米直收综合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总共8.28万亩的玉米种植面积,有效实现机收减损364.4万斤,相当于亩增加粮食产量44斤。
2021年秋收期间,北大荒集团还组织各生产单位开展机收损失率大比武活动。活动中,各农(牧)场有限公司比机手操作技能、比机型作业差距、比机具状态调整,通过实践提高农机手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机具作业标准,普及农机减损常识。 
江川农场举行秋粮机收减损大比武
如何及时将丰收的粮食收回来,保障收获机械力量是关键。北大荒集团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收获机具更新速度,2021年秋收期间累计更新收获机具4421台件,更新总投入达6.6亿元,各类收获机具保有量达7.3万台件。
5、激发高位增产的“藏粮于地”潜力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土地中要效益,也是北大荒破解高位增产瓶颈的“公式”。
增加耕地面积,是粮食增产最直接的方式。2020年,北大荒集团全年共改造格田254.2万亩,改造后每亩可增加粮食产量40~60斤,仅此一项就可增加粮食1.5亿斤。
在大兴农场有限公司,节本增效“明星”胡春光示范点迎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取经”的考察团,爱琢磨、搞研究的胡春明是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2019年投入21万元进行水田标准化格田改造,将原来的204个格田改成现在的24个格田,插秧面积增加了20余亩。
大田格——水田标准化格田改造
经过两年的试验,大兴农场有限公司共推广应用格田改造面积3.5万亩,增加土地面积3%~4%。同时,破解了土地资源浪费、费工、费时、费力、费水、费钱的六大难题,彻底改变了水稻传统种植的格田布局,创造了标准化格田改造“大兴模式”。
通过实施水田大格田改造,北大荒集团实现了农田“中间路、两边田、四周渠”的设计,不仅减少了农用路的占地,更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节本增效让种植户收益颇丰。
高质量建良田,垦区上下一盘棋。据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夏艳涛介绍,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可以有效增加种植面积4%左右,水稻生育期亩节水在100立方米以上。同时,可以避免各农时阶段运输机械直接入地,有效降低机械对耕地的破坏。
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457.8万亩,比上一年增加117.7万亩,新增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土地能增收,也需要减负。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东北黑土垦殖后频繁耕作,导致黑土层中有机质锐减,黑土层逐渐“变薄、变瘦、变硬”。
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永续利用、粮食长期增产的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有机肥,可以恢复被严重侵蚀的黑土地的生产力。”中科院长春分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刘晓冰介绍说。
在鹤山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第二作业站9号地块里,机车安装粉碎机直接实现粉碎秸秆还田,对于需要改良土壤的地块先抛撒粪肥,再进行深松或翻地、耙地、秋起垄作业。
“利用禽畜粪便发酵制作有机肥,抛撒还田,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又解决了粪污处理问题,逐步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九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岳远林介绍。
除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轮耕休耕和秸秆还田也是北大荒为保护黑土地打出的“组合拳”。开展耕地轮作试点,可以有效解决连作造成的土壤养分偏耗,让黑土地“歇口气”,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用以增加耕地肥力,缓解土地板结,提高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彻底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水土流失。
这些“连环招儿”都是北大荒集团保护性耕作替代传统翻耕的具体做法。多年来,垦区落实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计划示范面积183万亩,耕地轮作试点面积1161万亩,水稻休耕面积154.86万亩,稳定秸秆还田面积4200万亩。
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集中表现,根据最新调查,黑龙江在耕地中有17.9万条、长50米的侵蚀沟,沟毁耕地面积相当于500万亩左右。其中,北大荒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东部、北部和中部,风力侵蚀主要分布于西部。
除了传统的治理措施,秸秆填埋复垦技术将秸秆综合利用和侵蚀沟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大西江农场有限公司采用“秸秆捆——土——秸秆捆”相互交替摆放方式,逐层压实,最后预留50厘米用于铺设黑土,最终完成侵蚀沟的治理并恢复耕地状态。
多年来,垦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3843.9平方公里,建成农田防护林308万亩、水土保持林230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100%。
友谊分公司格田改造激发土地“潜能” (耿美娟 徐宏宇 摄)
在友谊农场有限公司的一块坡耕地,由于地势高低不平,这块玉米地旱时不蓄水、涝时水土流失,这是垦区丘陵地块的通病。为了有效解决丘陵区旱田水土流失问题,当地采取等高种植的新技术,让这块过去的低产田,在2021年创下了垦区玉米亩产1733斤的高产记录。
6、提供高位增产的党建保障
北大荒集团2021年粮食能够实现高位增产,其背后的5455个基层党组织和11.3万名党员,就是坚强后盾。
2021年10月6日一大早,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种植户史俊义高兴得不得了。夏天连续3个月没有有效降雨,但他种植的210亩“德美亚三号”以1920斤的亩产打破了作业站玉米单产记录。史俊义有些激动地说:“在这样的年份里,如果没有党员干部的服务和帮助,取得这样的丰收是不可能的。”为了抗灾保丰收,2021年8月22日,北大荒集团党委启动保秋粮夺丰收“决战月”行动,全面掀起保秋粮夺丰收工作热潮。
2021年8月25日,集团党委又发出《关于在“保秋粮夺丰收”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号召全体党员要强化党员意识,在保秋粮夺丰收的各项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
8个保秋粮夺丰收驻地督导组应运而生,由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带队奋战攻坚,累计开展各级督导指挥895次。
集团各级部门共组织312个专家指导组和21277人次的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及时解决秋收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实地踏查地号,抢排田间积水,合理调配机车,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
2021年7月26日夜,泰来农场有限公司遭遇两个小时暴雨袭击,导致农田内涝,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公司党委迅速组织430余人的防汛应急队伍,投入机械力量30余台(套),调集各类防汛抗洪物资,全力抢险,开展抗灾自救。
2021年的这个夏天,同样的一幕也在北大荒集团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分公司等地出现。
由于黑龙江省多地遭遇连续强降雨,上游来水量激增、江河水库水位暴涨,造成北大荒集团部分区域农田被淹、城镇内涝、防洪设施及水利工程受损,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以汛为令!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排涝减灾,他们用实际行动筑牢一座座堡垒,连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将一面面党旗牢牢插在防汛保生产第一线。
2021年10月,接连几场秋雨导致土壤湿度增大,甚至还有田间积水,这让北大荒秋收压力陡增。
 为了抗灾夺丰收,龙镇农场有限公司党委把党支部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遇到生产有难题,就临时召开“地头会”,商讨解决办法,义务修车、联系粮商,这样的镜头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在这场保秋粮夺丰收战役中,北大荒集团各级党组织既是领航员、排头兵,又是主力军,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凝聚起党员群众攻坚克难的力量,为夺取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北大荒集团,从供种供肥到技术指导,从田间管理到机车保养,从防灾减灾到收粮卖粮,随时随处都能看到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的党员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把鲜艳的党旗红渗透在这5.54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
北大荒广大党员干部扎根黑土地,用心、用情、用力耕耘着这片沃土,示范引领带动职工群众,用党员的率先垂范换得粮食的增产丰收。
粮安天下,江山如磐。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在鲜红的党旗指引下,北大荒人一定会交上更加优秀的丰收答卷!

来源:《中国农垦》2022年第1期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