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升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景区预约”备受关注,在家长群,“永远也预约不上的×××”是很多家长心头的痛。面对“不远千里前往一个城市却抢不到票”的境况,一些家长甚至表示支付“黄牛价”也比直接被拒之门外更能让人接受。 近日,继北京、上海等地宣布“取消景区预约”后,又有南京、武汉、长沙多地加入了取消景区和文旅场所实名预约的行列。7月5日起,杭州全市所有A级旅游景区都取消了预约入园要求。 大范围的景区预约制度源于疫情防控需要,且沿用至今。但时至今日,是不是所有景点都有必要预约,预约能不能解决不同景区的实际问题,预约方式有没有可能优化,亟需每个景区答题。 对于一些热门景点而言,为了控制游客流量,改善旅游体验,要求提前实名预约无可厚非。以敦煌莫高窟为例,由于过多游客参观会引发石窟内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的明显变化,进而对壁画和雕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莫高窟景区明确要求游客提前实名分时段预约参观。据了解,在旅游旺季,“一次参观8个洞窟”的一般门票甚至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但因为“预约有理”,公众并未对预约政策产生不满。 与此同时,莫高窟也并未因“预约有理”而“遥不可及”。为了弥补游客在旅游旺季一票难求、无缘参观的遗憾,莫高窟景区又主动推出了可供游客在现场排队购买、一次仅可参观4个石窟的“应急票”,用这种特殊的参观模式去平衡公众的参观需求和景区的实际难处。 反观一些景区,是不是有必要实名预约购票,还真得打个问号。笔者身边多位带娃旅游的家长表示经历过“不必要”的预约。比如,有的景区不仅要求游客实名预约,还要求游客到景区服务窗口实名取票。到了检票口,游客凭票入场时还需要再次刷本人身份证。试问:这番操作中“实名取票”的意义何在?为什么不能凭身份证直接入场? 又如,一些景区虽然要求游客实名预约购票,给予游客的却是并不对应身份信息的统一门票,这样的实名购票显然不能杜绝黄牛票的存在。当然,在旅游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类景区门票其实并不紧张,也并不存在黄牛倒卖现象,“实名预约”纯属景区“跟风”要求。 再如,最近被大量网友吐槽“永远都预约不上”的西北某地的博物馆,散客定时抢票基本都是“无用功”,但找黄牛以团队游客入馆后又发现“人山人海”,毫无体验感可言。 与其说公众不接受“景区预约”,不如说大家无法接受无视实际需求和游客感受的“一刀切”做法。近两年,全国各地的文旅局频频出招,通过各种方式出圈引流,这些操作无非是为了提高当地热度吸引全国的游客。但事实上,和各地文旅在网上“卷”创意相比,备受关注的“景区预约”无疑是更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各地能否真正将“流量”变为“留量”的关键因素。 站在实操层面,只有让游客看到预约制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让公众更好地接受这一制度。景区一旦选择预约制,也理应通过技术赋能不断优化管理细节,在方便景区管理的同时,也把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纳入考量。切不可无视游客实际需求,“为了预约而预约”。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