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宝成桥:有温度的城市景观

时间:2023-11-21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汤啸天 点击:
苏州河十八湾,湾湾有传说。我作为苏州河的居民,也和许多老普陀人一样对苏州河如数家珍,从第一湾数到到第十八湾:长寿湾、潘家湾、昌化湾、潭子湾、梦清湾、小沙渡湾、朱家湾、小花园湾、谈家渡湾、宝成湾(又称纱厂湾)、小万柳堂湾、学堂湾、九果园湾、

苏州河十八湾,湾湾有传说。”我作为苏州河的居民,也和许多老普陀人一样对苏州河如数家珍,从第一湾数到到第十八湾:长寿湾、潘家湾、昌化湾、潭子湾、梦清湾、小沙渡湾、朱家湾、小花园湾、谈家渡湾、宝成湾(又称纱厂湾)、小万柳堂湾、学堂湾、九果园湾、长风湾、火花湾、北新泾湾、新长征湾、祁连湾等等。苏州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像画卷一样在这里徐徐展开。我今天要和朋友们共同分享的是宝成湾从前世到今生
 
一、宝成桥把“此处有宝,成事在人”的试卷发给我们
 
在苏州河 “十八湾” 之中,宝成湾和宝成桥颇有诗情画意。“宝成”二字避开了“保成”的世俗,寓意为“此处有宝,成事在人”,故宝成桥虽然曾经有过多个名称,在历史的变迁中还是宝成桥叫得上口、响亮,在历史的进程中保留了下来。
 
(一)成事在人,舍我其谁? 
1931年,由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在现武宁路桥东侧苏州河上建造五孔木质行人桥。因桥南岸接宝成弄(今叶家宅路),故名“宝成桥”,亦称谈家渡木桥。称为“谈家渡桥”,是因为此桥与谈家渡相近,它的南面是叶家宅路,所以又称“叶家宅桥”,而叶家宅路有宝成纱厂(后来的上棉七厂),又叫做“宝成桥”。 木质的宝成桥在1937年“八一三”战火中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时,以崇信纱厂和东华纱厂首字命名为“崇东桥”( 又名“谈家渡木桥”)。那时的宝成桥十分简陋,几根大木桩插在河里当桥柱,桥面铺的是短木条,可以清楚地看到桥下的行船。如果行人在桥上奔跑嬉闹,桥面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来。骑自行车的人要过桥,必须用肩膀扛起自行车步行通过。上海解放后,木桥由市政工程部门进行修缮。1971年,上海有关部门决定拆除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命名为“叶家宅路桥”。该桥长45米,宽5.1米,设计荷载为400kg/m2。不过,当地人仍习惯称之为“宝成桥”。2009年,为迎接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市政部门对宝成桥进行景观改造。改建后的宝成桥桥身整体采用宫廷黄色,人行桥踏步采用了大理石装饰,桥体墙面上采用了不规则块面的画面,并配以凹凸感的粉砂岩喷涂。宝成桥的两头增添了四根希腊古典艾奥尼式艺术灯柱,在竖向立面上改善了双曲拱桥的单一特点。简洁大气的桥头立柱突出了宝成桥的地标作用。2020年6-9月,宝成桥又一次进行修缮,取消了艺术灯柱,桥身的装饰色彩也有变化。
 
一般而言,桥名与地名的关联度较大。而在这里,有宝成桥没有宝成路,有叶家宅路没有叶家宅桥,也是地名演变中比较少有的路名与桥名分离现象。这也说明,留得下来的名称总是约定俗成的,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最喜爱的还是“宝成”。
 
资料记载,小沙渡(现苏州河西康路一带),是日本资本家开办的纱厂最集中的地区,十几家日资纱厂雇佣了约两万多名中国工人。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派李启汉前往沪西小沙渡开展工作。当时李启汉借了日资内外棉九厂三间两层砖木工房(地址在安远路62弄178-180号)将楼下改为教室,免费供工人们学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工人半日学校。
 
特别是,宝成湾一带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集聚地,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地,具有丰富的工业遗存,可望变为活化的、有生命的景观资源。在苏州河沿岸开发中,如何用足用好历史留给我们的工业遗存,可真是“此处有宝,成事在人”了。
 
(二)全国纺织业五分之一曾经集聚在宝成湾 
凭借苏州河便利的水运条件和河岸边廉价的劳动力,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宝成湾一带逐步形成规模庞大的企业群。宝成湾曾经是我国纺织工业的摇篮和高密度聚集区,也是上海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集中区,总量曾经占到全国纺织业20%。上棉一厂、上棉六厂、上棉七厂、棉纺仓库等企业云集苏州河南岸,在宝成桥北侧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棚户区。
 
上海国棉一厂原有的厂区在长寿路以北、宝成桥的南侧,大门原来在长寿路胶州路丁字路口的长寿路582号。厂区内纺纱分为南纱、北纱等车间,织布分为南织、北织等车间,还有供工人锻炼身体的足球场。在鼎盛时期,上棉一厂一年创造的利润可以建设二个上棉一厂,可见贡献之大。据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劳动处的记载,“1988年,全局职工55.16万人,为历史最高点。”1988年,上海工业总产值最高的100家企业中,棉纺行业有13家企业。
 
1957年9月18日,毛主席在上海视察时,曾经深入到上棉一厂观看大字报。宝成桥一带人杰地灵,培育出了杨富珍(上棉一厂纺织女工)、裔式娟(上棉二厂纺织女工)等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干部和工人。其中,杨富珍是纺织工业战线劳动模范的杰出代表。1932年出生在上海南汇的杨富珍,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组织,成为当时上海地下党的一名小交通员。上海解放后,作为上棉一厂挡车工的杨富珍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建设新上海的滚滚洪流中。杨富珍是1951年我国颁布的“五一”织布法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之一,以她名字命名的“杨富珍小组”连续43年保持了模范集体的称号。上棉一厂根据杨富珍的操作实践,在全厂总结推广了一套新的织布工作操作法,生产效率大为提升。而后,在全国纺织行业得到推广。
 
(三)不能忘记为国家转向市场经济作出牺牲的下岗工人 
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是上海棉纺织企业行业性调整与转型时期。宝成桥周边的纺织厂也相继进入了凤凰涅槃般痛苦的转型,为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牺牲。1998年1月23日,中国纺织业“三年销毁落后纺锭1000万枚”的攻坚战在上海打响。昨天是还在隆隆运转的车间,一锤砸下去,明天就是大批工人干部的下岗。“锤子砸全厂人的心上,砸在活生生的饭碗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曾经在市人大会议上专门说过: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新上海。今天的决策者们不能忘记这个群体。 
从宝成桥走出去的下岗工人是用自我牺牲为国家转向市场经济“押宝”。正是当年千千万万个下岗职工,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痛苦的眼泪,换来了今天我们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没有他们的隐忍付出,就不会有国家今天的辉煌。上海这座城市在21世纪初这十多年的发展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力量来自这些下岗工人。上海社会似乎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的角落,很多小型的空隙可以让这些人有一个容身之所。这些人在被容纳之后,又用自己的力量,像是齿轮跟齿轮之间的咬合一样,慢慢推动城市这座宏大机器的运转。这些发展过程,往往不为人注意。下岗工人自主择业,配合政府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的,为改革甩掉了包䃿,扫清了障碍,助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融入了全球化。没有下岗工人的付出,就没有经济活力,就没有快速发展。下岗职工们的经历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却是相同的。下岗工人服从大局,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国家和民族,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现在,当年的下岗工人都已经退休,开始享受着健康幸福的晚年。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决不应该忘记下岗工人当年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牺牲和付出!
 
二、创享塔园区夜市初具形态未来可期 
随着城市的发展,苏州河水岸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同时,那些往日产业重地所留下来的工业遗存也凸显出其独特的魅力,亟待发掘整理其中蕴藏丰富的上海故事形成新的产业亮点和生活秀带。未来的苏州河岸线不能仅仅是历史博物馆,更应当成为新的产业亮点和生活秀带。
 
苏州河沿岸地区,现已成为多功能融合的创意区域、有故事情节更有适宜温度的文明区域、生态环境效益日渐显现的绿色区域。苏州河整治效果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产生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综合效益。苏州河整治工程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已远远超越河流的本身,其环境影响和人文影响将永远印刻在上海城市志册中。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创享塔旧址创意园区发展的新姿。
 
(一)创享塔夜市初成长
 创享塔,位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区域,属于长寿路商圈,紧邻苏州河畔,是紧靠宝成桥南侧的一大片商业区。昔日的老工厂,在城市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老厂房失去了往日的生产功能,在2018年经过重新设计打磨,成为上海市中心位置一个稀缺和新兴的创意产业园。1918年,民族资本家刘伯森在苏州河边的叶家宅路100号,创办了宝成纱厂。后成为上海被服总厂沪西被服厂,厂区有个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建于民国初年的带有瞭望塔的三层仓库,就是“创享塔”这个名字的由来。创享塔园区现已改造为创意园区,商业初具规模。园区内多种业态并存,是集办公、教培、商业、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创意园区,为市民提供无界的生活新体验。未来,长寿路街道将充分发挥“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等联建共建服务阵地作用,在辖区范围内建立15分钟生活圈驿站,切实帮助一线职工们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同时,以“线上” “线下”的联动方式,发布长寿爱心驿站地图,更好发挥驿站的服务作用,不断扩大受益辐射面。 
创享塔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氛围,定位于集办公、创意商业和创意教育为一体,以互联网思维与匠心精神,为人们提供新潮、互动、有温度的无界生活方式与多维价值体验,成为众创意设计行业向倾睐的兴业之地。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园区如何建立便捷的交通流线,吸引人流的聚汇?多位一体的生态型创意园区,如何使得创意设计和创意教育融合?
 
(二)创享塔园区建设的畅想
 习近平同志指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根据创享塔地理位置和文化积淀,应当考虑文化(民族工业、工人运动、劳模群体等)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建议创享塔园区充分利用人的亲自然性(水岸)和好奇、恋旧(工业遗存),以小切口(微创)做大市场,走非同质化的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创享园区的发展不仅应当有文化的传承,更有文化的发展。至少,创享塔园区中的“创享”这两个字,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打造起点。“我的创造就是您的享受”本身就是一句非常精到的广告语。关键是集聚在这里的人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有没有这样的实力,向社会宣称“我的创造就是您的享受”。具体而言,园区如何完善便捷合理的交通动线,吸引人流的聚汇?作为多位一体的生态型创意园区,如何使创意设计和创意教育融合?又如,选择百货公司式的琳琅满目,抑或选择类型集聚的茁生优势,需要准确的业态定位。把创享塔园区打造成文化街、女人街、化妆街等等,都应当因地制宜作出选择。在经营过程中最怕只有“头回客”而没有“回头客”,那么,就需要考虑营造热热闹闹的感官刺激,抑或打造令人难忘的经营品牌。如果在多数餐饮店都在经营预制菜时,有人能够“反其道而行之”,真正专门经营非预制菜,就能够“异军突起”获得食客的认可。
 
三、宝成桥周边工业遗存与市民休闲融合发展空间巨大
 宝成桥周边集聚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工业遗存,如今虽已是旧貌换新颜,但漫步苏州河两岸依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韵味无限。
 
(一)上海工业遗存开发利用成就斐然
 应当说,苏州河岸线贯通与宝成桥周边的景观改造是比较成功的,已经成为城市景观枢纽与视觉亮点。宝成桥在外观设计上比较好地实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和协调,既有整体的美感,也有细节的特色。
 
特别是在苏州河蜿蜒曲折的河道上,可以在多处找到不同的观赏点,在桥梁与周边景观的统一之中体验美感。为了保留良好的河道观赏视觉效果,防汛墙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美化,结合水体弯道设置的亲水平台有高有低,兼具近览与远眺的功能。地面是蓝色或者酱红色的步行道,两侧种植的绿化品种也不断优化,呈现以绿为主、多色点缀、高低错落、视觉通透的效果。在绿化植物选择上,种植了银杏、乌桕、榉树等大量色叶乔木和樱花、大型紫薇等开花灌木。新种植或调整种植的大量地被植物,如绣线菊、六道木、玉簪、观赏草等,正在和已经与上层植物形成层次清、遮挡少、色彩多、视线通的绿地景观效果。
 
(二)宝成桥附近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初见成效
 现在宝成桥两侧,不仅规划有序、错落有致、色彩协调、环境优美、商贾林立、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而且保留了棉纺厂装卸原料的轨道、抽排积水的水泵房、纺纱织布车间等工业遗存。这些工业遗存和铭牌分散设置在鲜花绿荫丛中,已经初步成为市民在漫步中了解上海民族工业发展史的窗口之一。
 
历史上,苏州河沿岸创造出众多驰名全国的名牌产品,如“白象牌”电池、“永字牌”热水袋、“华生牌”电扇、“佛手牌”味精等。民族产业的蓬勃和繁荣,夯实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石。其中,有不少民族品牌就出生、成长在苏州河畔。上海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和成长地,特别是在苏州河沿岸散落存在着大量工业遗产,一旦在拆迁的过程中破坏,就会形成无可挽回的历史错误。工业遗存是现代科技发展留在历史长河中的脚印,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是不可多得、不可再得的独特资源,也给后人留下了如何用足用好的大课题。
 
工业遗存一定是旧有的、落后的,保留利用的工业遗存必然是崭新的、先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与旧的矛盾不断地、直接考验着规划建设者的智慧。已经保留下来的工业遗存,也面临与时俱进开发利用的挑战。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再珍贵的工业遗存也会成为碍手碍脚的“废物”,甚至在利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度舍去。就上海而言,一是要把旧时的工业遗址变为富有生命力的工业遗存;二是对已有的工业遗存也要再开发、再利用。在处理工业遗存的时候既要满足现行城市规划的要求,选准必须保留的工业遗存,“变旧为新”服务于今天,又要满足保护工业遗存的要求,延续城市文化。
 
(三)规划设计师也要俯下身子问计于民
 规划设计从来就不是闭门造车,规划师也需要接地气、汇民智、增强用户意识。规划设计必须在整体保护老城城市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强调通过自下而上的动员和居民参与,尊重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把握各系统的“老旧小难”问题,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对局部小地块进行更新,以形成工业遗存更新利用的连锁效应,创造出有影响力、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其中,规划师走进社区倾听民意,和居民面对面地交流更为重要。
 
治理苏州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改善上海的精神面貌,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岸线贯通之后的管理须久久为功。美景也需要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苏州河长治方能久清。 
当前,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形象展示,这意味着它不仅是一条河的环保问题,更是上海城市管理水平的展示窗口和市民精神面貌的形象大使。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理念深入人心的条件下,上海要守住苏州河的治理成果,进一步落实苏州河长效管理机制,让水清岸绿的苏州河福泽后代。当下和未来,苏州河及岸线管理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
 

观众反馈要点:
 
2023年7月29日,汤啸天在普陀区图书馆主讲《宝成桥:有温度的城市景观》之后,收到的反馈信息(不包括点赞、献花等),所粘贴的都是文字表述。具体如下:
 
一、汤教授晚上好!您对宝成桥片区深入调研的报告有理有据,讲得非常透彻。赞!(赵宽)
 
二、听汤教授演讲 ,感觉:接地气。中国多一些这样的教授,会更美好!(周全胜)
 
三、娓娓道来,慷慨激昂,有故事有温度!(张静)
 
四、不好意思,刚刚看到。对上海情况不熟,所以宝成桥的名字该怎样理解我没有发言权。没有想到汤教授的研究领域那么广泛,受教了。汤老师讲得非常精彩!。 感觉主持人话太多,不够专业。(范建萍)
 
五、汤哥,你这个功课做的也太好了,而且照片也拍的那么漂亮,你那个金色的那个桥是怎么拍的呀,这么好看。这都是让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这些地方今天都已都能够很清晰的知道。这块儿苏州河这块儿还有这么一个桥啊,真的,你讲的很好很好。下回儿我要是能回上海的话,也争取去把那个桥去拍一拍。到时候这个光线呀,时间啊,都得你给指点。嗯,那块儿我上次我记得发给你一个,我们一个。80多岁的老同志拍的那个所有的速度和的那些图片,有机会真应该把这些都拍一拍。哎呀,你这些资料都,哎呀得光找这些资料得找多长时间呢?你,你讲的真是好。(陈海英)
 
六、好的。此番解释也是你美好的祝福!(姚军)
 
七、棒棒哒,为您点赞下次讲座是什么时间确定了吗?如果有时间我也要去听。(高声伊)
 
八、苏河有宝,玉汝于成(汤旻)
 
九、汤老师好,这个解读接地气,听得懂(蒋艳)
 
十、这个如果是个人理解,那怎么理解都可以。我觉得这样理解,也非常贴切(陆小幽)
 
十一、向汤老师致敬和学习(陈雅凌)
 
十二、听了汤教授有关《宝成桥》的讲座的观后感:7月29日汤教授在普陀区图书馆,进行了一场苏州河上的有关《宝成桥》的专题讲座。我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使我回忆起了一些往事,有了一些感想,与大家共享。
 
1.宝成桥位于普陀区,桥南面是叶家宅路,北面是光复西路。我家住在中山北路,靠近武宁路的陆家宅。小时候去大市鸣钟的第四百货商店,就要路过宝成桥,当时的桥是木头结构,骑自行车的行人过桥时必须先肩膀扛着自行车过桥,因为上桥,必须跨过台阶,这个台阶就与家里的木楼梯一样,我家搭了一个阁楼,上阁楼就必须用木梯或者竹梯。后来政府为了方便市民把木桥拆了,变成了现在的钢筋水泥桥。现在的桥又结实又漂亮。
 
2.在普陀区的范围里,我记得最大与最著名的木桥,是三官堂桥,桥南面是万航渡路与江苏路,桥北面是曹杨路。三官堂桥北面是水果与蔬菜的码头,很繁忙。曹杨路的两边有:许多商店,很热闹。每当夏天下暴雨时,苏州河的水就会涨到沿岸边的马路上,我与童年的玩伴还能抓到螃蟹与鱼。
 
3.汤教授在讲课时,讲到全国劳模杨富珍曾经到汤教授下乡的黑龙江农场连队去慰问上海知青,这也使我回忆起劳模杨富珍与我们有关的一件事。1968年8月9日是上海市第一批大规模上山下乡的日子。恰好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们去黑龙江省密山县857农场。我记得上午8:30分在普陀区沪西工人俱乐部集合,我们坐着卡车,到了上海老北站坐专列去黑龙江,我们已经在老北站的站台上点名集合,这时我们的领队说杨富珍与姚力来欢送我们去黑龙江,杨富珍与姚力不断地向我们打招呼问候,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很自豪。因为有著名的劳模杨富珍与姚力领导来送我们。虽然这事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回想起来,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4.普陀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地方是现在的中远两湾城。这个地方曾经是著名的脏、乱、差的下只角,潘家湾和谭子湾。我记得夏天下暴雨,街上与小学校的路面就涨滿了到膝盖的水。我的一部分学生住在那里,我家访时亲眼目睹。现在的两湾城是普陀区最好的小区之一,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小区的北面就靠苏州河,苏州河水也变清了,再也不是又黑又臭的水了。(刘秋兴)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责编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