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爬山”让更多人实现了“爬山自由”,但其建造与推广也要考虑周全。
▲游客乘电梯爬山。图/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截图 文 | 付彪 又想免于爬山的身体之累,又想欣赏登山途中的风景?坐电梯爬山或许是个好选择。 最近,“浙江多个景区实现无痛爬山”的相关话题引发热议。据《钱江晚报》报道,在一则网友发布的淳安天屿山登山视频中,一条长长的自动扶梯架设在山石之间,扶梯两侧喷洒水雾,游客站在扶梯上沿途欣赏美景,直达山顶。 网友直呼,“山一步没爬,景一处不落!”有人称赞设计暖心,也有人疑惑,“无痛爬山”,还有爬山的乐趣吗?更有人担心景区安装电梯会破坏自然景观。 据报道,浙江的天屿山、神仙居、白云山等景区,均安装了上下山的“天梯”。天屿山位于千岛湖景区,海拔只有300多米,但山路蜿蜒,全程步行要走3千米,尤其对老人和小孩来说,不太友好。 三段自动扶梯建成后,游客步行登顶天屿山所需的时间,从最初的5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只需30元就可实现“无痛爬山”。神仙居景区则位于仙居国家公园,最高海拔有900多米,可以先坐索道再乘电梯,游客乘梯至山顶,也只需4分钟左右。 事实上,这种“无痛爬山”项目,其他一些景区也已有采用,如黄山、峨眉山、泰山等,其出发点与索道相同——让老人、小孩都能轻松登山。 当年,索道初兴之时,也曾引发不小的争议,但山岳景区的索道建设并未因此裹足不前。除少数因环境保护等硬性要求被叫停或拆除外,索道修建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加,目前已成为山岳景区的标配。 说到底,山岳型景区此番推出“无痛爬山”,也不过是为游客增加了一个选择,让更多人,比如不便于登山的老人、小孩、孕妇、病人等体力欠佳或不爱运动的人都有了“登山自由”。 对景区来说,建设自动扶梯登山设施,既可缓解客流高峰时景区的人流压力,为应急疏散提供便利,也可减少游客在登山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同时,通过自动扶梯实现“无痛爬山”本身,也因其极强的人文关怀色彩,及其初兴阶段的新鲜感,成为新的“景点”,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这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也增强了景区造血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但是,“无痛爬山”建设也不宜一拥而上,大范围推广仍需考虑周全。一方面,建设自动扶梯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景区的原始地形、植被甚至生态,一定程度上破坏旅游资源和山岳景观。这就要求,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建设现代电器设施。 另一方面,山岳景区自动扶梯建设难度大、投入高,既要考量景区地形是否适合建造,又要考量建造成本与景区实际营收是否匹配。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景区都有足够的实力建造自动扶梯。 比如,有专业人士分析,扶梯坡度一般不宜超过30度,如果坡度太大,提升高度太高,就会产生安全隐患。此外,自动扶梯建成后的运行费用、后期维护成本显然不低,如何养护也是一大难题。 总之,乘坐电梯“无痛爬山”固然给游客带来了欣赏美景的舒适与便捷,但其建设与推广更要考虑周全,既要确保运行的安全性,又要重视对生态的保护,不影响后代享受壮美山川的权利。 撰稿 / 付彪(职员)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吴兴发 责编:北风 更多新闻可点击上面各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