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重读毛泽东:“父老”与“子弟兵”(2)

时间:2021-04-24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作者:韩毓海 点击:
但是,奔向井冈山的道路,绝没有海伦所设想的那样平坦,因为在湖南浏阳文家市,毛泽东依然还是没有决定要上井冈山,那时,毛泽东决定的退却方向是萍乡。 1927年9月22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萍乡上栗,原本打算从那里去毛泽东领导工人运动的安源,但随后却发现

      一、从文家市到三湾(2
 
      但是,奔向井冈山的道路,绝没有海伦所设想的那样平坦,因为在湖南浏阳文家市,毛泽东依然还是没有决定要上井冈山,那时,毛泽东决定的退却方向是萍乡。

      1927年9月22日,起义部队到达江西萍乡上栗,原本打算从那里去毛泽东领导工人运动的安源,但随后却发现安源有敌军重兵把守,于是,部队不得不踯躅于萍乡与安源之间。1927年9月23日拂晓,部队在芦溪遭遇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中弹牺牲。就这样,秋收起义爆发十余天之后,工农革命军便失去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牺牲后第二天,即1927年9月25日,这支走投无路的哀兵一鼓作气,攻占了莲花县城。莲花是从湖南浏阳文家市退却之后,工农革命军攻占的第一个县城,但追兵顷刻而至。1927年9月27日,部队便不得不撤离莲花,遂于1927年9月29日,到达永新境内的三湾村。

      三湾,处在永新与茶陵、莲花、江西宁冈交界处,部队再往前走,就只能进入罗霄山了。

      秋收起义部队原为5000人,到湖南浏阳文家市集结时还有1500人,而到了三湾,却只有不到1000人了。这个时候,在红军队伍里,第一次出现了枪多人少、官多兵少的现象。

      在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根据现实情况,他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因为队伍已经不到1000人,所以会议首先决定:把原来的一个师改成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为陈皓——当时,毛泽东绝不会想到,陈皓在不久后也会叛变投敌,他当然更不会想到,自己会亲自下令处决了这个叛徒。

      如今部队只有一个团(实际上只有两个营七个连)了,于是,毛泽东在三湾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建在连上”——从那时起,这就成为人民军队的一项根本制度。

      前委会议同时决定建立士兵委员会,全团每十人推举一人参加士兵委员会,除了在军事工作上没有决定权之外,士兵委员会在经济、纪律、政治教育和部队管理各个方面负有治军之责。

      会议还决定,由党代表直接领导各党支部和士兵委员会,这就确立了前委书记—党支部—士兵委员会的垂直领导体系——正是这一制度的确立,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在江西宁冈与江西遂川之间,有一座大山,因为山间平地号称“五井”,兼取江西宁冈与五井之意,故此山名为“井冈山”。当时,袁文才的队伍以江西宁冈的茅坪为据点,而另一支绿林队伍,则以五井之间的茨坪为据点,这支队伍的首领叫王佐。

      秋收起义部队到了三湾,其实就已经进入了袁文才和王佐的地盘——进入了井冈山的门户。

      袁文才,1898年出生于江西宁冈茅坪一个客籍农民家庭,小毛泽东五岁。袁文才少年时代读过私塾,成年后,因为新婚妻子被土豪霸占,从此与土豪劣绅结下深仇大恨。在永新上中学时,他结识了进步青年贺学敏(贺子珍的哥哥)等人,回乡后,他的母亲又被土豪打死,怀着夺妻杀母之恨,袁文才上山加入绿林“马刀队”,做了山大王。

      王佐与袁文才同年生,因为袁文才曾经帮助王佐摆平了队伍的内讧,所以,二人结拜为“老庚”(即同年兄弟)。

      当年,袁文才和王佐,分别雄踞于江西宁冈的茅坪和江西遂川的茨坪,把守着进入井冈山的门户。

      在三湾会议上,就有人曾经提议部队进山去打掉袁文才和王佐,但是毛泽东却说:“你们不知江湖之大,肚量实在也太小了。何况全中国有多少江湖?未必你们都能打掉?”

      当听到来三湾开会的中共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介绍,说袁文才已经是共产党员时,毛泽东十分高兴。他说,袁文才是党员,那就是革命同志了,那就正好一起革命谋大业,我们岂有打掉人家的道理?

      龙超清是江西参议会会长的儿子,他非常注意做袁文才的工作。在龙超清发动下,1926年10月,袁文才率军占领江西宁冈;1926年11月,袁文才加入共产党。而在袁文才的影响下,王佐也下山成立了江西遂川农民自卫军。当时,他们各有60支枪——虽然他们的枪都是破枪。

      于是,在三湾,毛泽东给袁文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的主旨是:毛泽东希望与袁文才精诚合作,共谋大业。随后,毛泽东便率领三湾改编后的部队,进入了江西宁冈的古城。

      当接到毛泽东热情洋溢的信,并得知毛泽东率领部队来到江西宁冈时,袁文才起初也是有疑虑的。于是,他写了一封内容婉转的回信给毛泽东:“毛委员,鄙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这封以大字写在宣纸上的信,被毛泽东夹在了一本光绪年间印行的《四书》里,幸运地保存下来,后在湖南株洲旧书市场上,被收藏者发现。

      袁文才的回信,就是由龙超清带到了三湾,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见信后说:“百闻不如一见,凡事都是见面后才好商量,大家都说袁文才是英雄,不知他这个英雄是否愿意与我毛泽东见上一面呢?”

      袁文才的手下陈慕平再把毛泽东的回信带了回去,因为陈慕平在湖北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过毛泽东的演讲,他向袁文才报告了毛泽东的经历,更称赞毛泽东是“中央才”,于是,袁文才便爽快地答应与毛泽东见面。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