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火山杨畅想

时间:2016-09-05来源:知青杂志社 作者:马琳 点击:
去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火山杨!那是一种绝对不同寻常的树种,它是白杨家族里的又一个独特的支系,它是宇宙生命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也是白杨的一个支系,只因为它生长在沙漠戈壁,它必须忍受并适应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为

去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的火山杨!那是一种绝对不同寻常的树种,它是白杨家族里的又一个独特的支系,它是宇宙生命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也是白杨的一个支系,只因为它生长在沙漠戈壁,它必须忍受并适应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吸收水分和养料,它必须把根扎到十几米深的地层下,为了抗击风暴,它必须把身躯长得高大粗壮。

在经历了六千多万年的物竞天择后,它成功地生存下来了。在塔里木河流域繁衍生息,在那片沙漠戈壁上撑起了一片片绿阴,成为举世瞩目的奇观。

它被世代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对于这样的美誉,它是当之无愧的。

我去五大连池,幸运地见到了火山杨。当我面对那成片黑色的火山熔岩,想象着那火山杨的生存繁衍过程时,我是真正地被感动了,觉得那简直就是一篇壮丽的史诗,一部英雄的乐章。

五大连池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留下的遗迹,喷发年代从史前的200多万年开始,陆续延伸到近代的280多年前。

 

我们可以想象,本来,五大连池一带也是水草丰茂,植被众多的安谧宁静之地。但是,突然间天崩地解,埋藏在地底,经过千万年积蓄的能量终于突破地层,不可抑止地喷发出来,地火奔突、烈焰腾空、浓烟蔽日,飞沙走石,灼热的岩浆流经之处一片火海,一片枯焦,一片死寂,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

然而,当所有的生命都被毁灭殆尽时,风儿开始把白杨树的种子从远处的小兴安岭上,从近处的乌德林山上,刮到了喷发着烈焰的火山的上空。

那些孕含着未来生命的小小的个体,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那么无足轻重。但是,它们要在这岩石上生根的愿望却又是那么强烈,那么执着。它们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从容而坚定地离开了母体,它们仿佛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它们要把象征生命的绿色重新布满这片大地和山脉。

 

它们中的一批又一批,一群又一群······不知道有多少批,也不知道有多少群,以一种牺牲者的精神,像勇敢的伞兵那样从天而降,无所畏惧地扑向那炽热的岩浆,扑向那地狱的炼火,它们前仆后继,扮演着充满悲壮色彩的殉道者的角色。也许,在它们还没有接触到地面时,就在空中灰飞烟灭了,但它们却在用自己的躯体和生命,为后继者披荆斩棘,开辟道路。

终于,火山停止了喷发,岩浆不再流动,温度也在渐渐降低,岩石由红变黑。那些包裹着细细的绒毛的生命的种子,终于可以安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憩息。

此刻,也许那种惨烈的场面已经过去,也许那种沉重的生命的代价不会再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可是,新的生存危机又在威胁着它们,没有泥土、没有水分、没有养料,它们在干凅中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症候,一批又一批群体继续在不断地死去。同样的惨烈!同样的沉重!

它们开始迷茫,它们开始困扰,它们开始质疑,难道生命的路途竟然如此遥远和崎岖?还要经历和忍受多少的大灾和大难?

又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多少万年,终于,石头开始裂缝了,水分开始积蓄了,泥土也开始成堆了。

风儿还是年复一年地从小兴安岭上,从乌德林山上把白杨树的种子带来。在那成片的光秃秃的黑色的熔岩上,开始出现了狐狸、兔子、麋鹿、狍子、黑熊、老虎,甚至蚂蚁这样微小的生命体。

可是,又一个危机出现了,那些有限的泥土、水分和养料却不能同时供养更多的生命。于是,那些单个的生命体纷纷发扬着无私的精神,它们争先恐后,你推我让,义不容辞地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体中那些最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它们收敛起生命的最后一束光芒,宁愿自己在宇宙中走向消亡。

终于,有一天,它们中的某一个个体开始出现了生命的迹象,长出了第一片嫩芽,它沐浴着阳光,呼吸着空气,它想把细细的根部向更深处延伸,但碰到的是坚硬的岩石,它只能向周围寻找生存的空间。
它不可能把躯干长得更高,像它家族中的另一个支系——胡杨那样,因为风暴很快就会把它连根拔起

它也不可能像它的家族中的其它支系那样,有着令人称羡的高大而浓密的树冠,因为那样子要消耗掉它过多的水分,它必须韬光养晦。

最初,他只能像那些小草那样紧贴着岩石的缝隙生长,即便这样,对它来说,也已经是十分的幸运,要感谢造物主对它的特别的眷顾和恩赐。你只要看看那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火山石,虽然历经千年、万年,至今也依然寸草不生,就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

从此,它们不再感到寂寞,也不再感到孤独。白天,它们承受着阳光和雨露;夜晚,它们欣赏着清风和明月;风儿伴随着远处的松涛,给它们送来天籁之音;湖水拍打着岩石似乎在唱着一首古老的颂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岁月轮替,时光流逝,它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慈爱和关顾。

同胡杨一样,也是经历了千百万年的物竞天择,火山杨终于在成片的黑色的火山岩上顽强地生根存活下来了,它同样也长成了一片又一片的绿色的伞盖。

它并不高大,也不挺拔,它既不粗壮,也不结实,让你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当你站在它的面前,当你置身于那成片黑黝黝个的火山岩石面前,你不能不产生对这些渺小的个体生命的敬畏。

这使我不能不想起黑龙江的另外一个生命奇观:每年,当秋风逐渐染黄了树叶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大马哈鱼越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进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它们一路上越过峻谷、飞过险滩、穿过瀑布、跃过狂澜,那是它们的家族在经过六百万年的修炼、进化而获得的一种神奇的力量。

在充满艰险的长途跋涉中,它们仅仅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存。在到达终点,完成了繁衍种族后代的使命后陆续地全体死亡,这是怎样感天动地的一幕啊!

火山杨和大马哈鱼的生存繁衍过程竟然是如此的相似相近,又是如此的凄美和壮烈,它们简直就是异曲同工。

其实,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过程也同样如此。五大连池的人类文明,肇始于旧石器时代,它是我国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原始部落的发祥地。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满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东胡、肃慎、靺鞨、拓拔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建州女真,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的部落群体,直至今日,仍会引发我们的奇思遐想。他们能够繁衍发展到今日,也同样不知经历了多少生与死,血和火的考验。

 

你如果有机会到五大连池去,我希望你一定要去看看火山杨!在观赏那些火山形成的地质地貌时,一定不要忘记观赏那些从岩石的裂隙间顽强地生长出来的火山杨,那绝对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树种,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新的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马琳,大学本科毕业,爱好文学创作。原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十三团担任十一连和二十二连副连长。退休后现任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知青》杂志《知青时代报》常务副主编。所写散文、小说、诗词作品曾发表在作家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联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云南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北大荒文化》、《北大荒日报》、世界华人周刊、凤凰网、中华诗词学会网等全国公开出版的报刊、图书和网站。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