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住过红房子的教授们

时间:2025-02-08来源:原创 作者:陈釭 点击:
沪上四平路 372 弄原先称其美路 401 衖,八排恬静的花园式联体住宅,每排六户,坡顶浅檐两层楼,红砖、红瓦配棕红色木门、木窗,谓红房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红房子文人荟萃书香馥郁,诸多有名望的学者教授集聚于此,盖因抗战胜利后此处拨归上海师范 专科


(图片为四川北路其他街区,并非文中所提房屋)
 
沪上四平路 372 弄原先称其美路 401 衖,八排恬静的花园式联体住宅,每排六户,坡顶浅檐两层楼,红砖、红瓦配棕红色木门、木窗,谓“红房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红房子文人荟萃书香馥郁,诸多有名望的学者教授集聚于此,盖因抗战胜利后此处拨归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新陆师范学校作教师寓所。
戴望舒,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其《雨巷》名满天下,1946 年春安家红房子 11 号,通常在一楼前厅看书、接待朋友,甚乐意到隔壁孙大雨、对门周熙良家串门聊天,还与友人在屋舍前空地上打网球,领家眷到后面荒地垦殖农作物,1948 年因参加进步活动遭当局通缉,不得已再度离沪赴港。
孙大雨,复旦大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大家、新月派诗人,住红房子 12 号,且居住时间较长,虽在世人眼里傲气十足,实乃性情中人,其寓所东墙外当年很空旷,因地势低逢大雨会积水成塘,喜爱绿化和小动物的他便将东面空地筑篱为园,栽莳无花果树,还放养一群小鸭子。
周熙良,著名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在多所大学任教授,住戴望舒家对门。
吴文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住 5 号。
施蛰存,中国“新感觉派”代表人物,1952 年院系调整转任华师大教授前住 21 号。
钟泰,著名哲学家,住 14 号。老先生年事偏高,学究气重,深居简出,长时间伏案著述,冬日为抵挡寒冷需烧炉取暖,特设排烟管道连接外砌烟囱,屋顶与周边人家稍异。
还有:程应镠,著名历史学家,住 22 号;历史学家邱汉生,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教授,
住 13 号;古典文学研究耆宿蒋伯潜、蒋祖怡父子住 44 号;著名心理学专家谢循初住 48 号;
大学教授、教育家朱有献、杨同芳、孙逄桢分别住 9、13、48 号;师专第二任校长周尚住
1-3 号;新陆师范校长胡叔异住 20 号„„此外,吴晗之弟吴春曦当年也住红房子,吴晗曾于 1948 年在吴春曦家待过一段时间;周作人应施蛰存邀约于 1949 年 7 月 30 日晚赴施宅聚餐,周熙良、王古鲁同席。
红房子住户随时代变迁而更替,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以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 22 号度过的,我家所处 19 至 24 号这幢房子,庶几门门有师,甚或一家数人从教,尚不包括早年曾居于斯但我未曾谋面的前辈,如同门牌号住过程应镠,贴隔壁住过
施蛰存,再隔壁住过胡叔异。尽管无缘亲炙,或许冥冥中得昭示,追慕之心油然,故而对为师为学殊有所钟,遂择业师道。

(晓歌编辑)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