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难忘的“介绍信”年代

时间:2025-01-05来源:上海老年报 作者:沈顺南 点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公务出差或探亲访友,要住宿宾馆、旅社、招待所,或乘坐飞机等,都绕不开一项至关重要的程序开具介绍信。这份薄薄的加盖公章的介绍信,可谓当时人们跨越省市界限的通行证。有的介绍信开具过程繁琐耗时,需要向单位或相关部门申请,甚至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公务出差或探亲访友,要住宿宾馆、旅社、招待所,或乘坐飞机等,都绕不开一项至关重要的程序——开具介绍信。这份薄薄的加盖公章的介绍信,可谓当时人们跨越省市界限的“通行证”。有的介绍信开具过程繁琐耗时,需要向单位或相关部门申请,甚至要经过层层审批。
 
  70年代初,我还是江西光华山林场的知青,有一次在田间喷洒农药时,药水不慎溅入眼睛,引起眼睛红肿发炎,林场医务室建议我到清江县人民医院治疗,我拿着医务室的证明,到场部办公室开具到县城看病时的住宿介绍信。按照要求,我先写份申请,和医务室证明附在一起给领导审批,然后回去等候。第二天下午,接到通知,领导已批准开具介绍信。直到第三天,我才忍着疼痛,怀揣介绍信先搭乘拖拉机到临江火车站,然后坐火车到县城。在县医院附近找了一家旅社,登记介绍信后,我被安排在一个12人的统间住宿。不料,晚上刚要入睡,一位民警带着几个治保队员,敲开房门,警惕地扫视一番后,检查了每个人的住宿介绍信,并要求我们讲出到县城是来干什么的,气氛颇为紧张。
 
  70年代后期,从外地回上海后在街道工作,好几次到外省市去外调。有一次,与分管领导一起到安徽一个县城外调,在县招待所登记住宿时,发现住宿的介绍信忘带了,于是给前台出示了外调的介绍信。不料,那位服务员很较真,一定要出示住宿介绍信,再三解释也不肯通融,急得我手足无措。之后我赶到外调单位,向他们说明来意。该单位接待人员很热心,请示其领导后,总算以他们单位的名义,为我们开具了需要住宿的介绍信,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后来,我在街道行政办工作,开具介绍信成了我的一项工作内容。除了机关各科室外出办事需开具工作介绍信,去外地出差或探亲访友、旅游等也都要开具住宿介绍信。有一次,桥东居民区有户居民家的女儿从黑龙江回沪探亲,因单位打电报要她立即赶回,其女儿准备乘飞机返回,于是到街道行政办要求开具介绍信。因为帮居民开这样的介绍信尚无先例,只得向领导汇报,还向居委会及民警了解她的户籍等情况,经过一番折腾,最终才开具了介绍信。
 
  那个年代,年轻人如果到外地旅行结婚等,也要到单位开具用于旅行结婚的住宿介绍信。如果是社会青年、无业居民,则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开介绍信。记得当时邻居家的大儿子到杭州旅行结婚,原以为有了两人的结婚证就可以办理住宿,所以没有开具介绍信,结果到了杭州无法住宿宾馆,因为那时结婚证上是没有照片的,只能当晚赶回上海,弄得十分尴尬。
 
  随着时代的变迁,介绍信早已退出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