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涵春堂是上海四大老字号国药店之一,它从开始时的单开间门面小店,经过童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为此,童家人特意制作了一块金字招牌,高悬大门中央,笑迎八方来客。这块价值 80 万两白银的招牌,有一度却差点被当作废品拆了。
童涵春堂的由来 童涵春堂原先在上海老城厢(现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小东门宝带弄口的方浜中路 23 号,因为临近黄浦江又处城门内,是当年县城到黄浦江的主要通道,单开间门面,算是一个小药铺。 那时江上的船民若有些小毛病,就把船靠岸一停,到童涵春堂去转一圈,花几个铜板抓些药。药也不贵,卖主不坑人还相当客气,加之药到病除效果真好,于是,童涵春堂的名号借着江风就传了开来,生意逐渐兴旺。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童涵春堂原来是一家竺涵春药店转买过来的。 乾隆四十八年(1783),竺涵春药店老板因经营不善,欲出售店铺,恰巧被童涵春的创始人童善长看中。 童善长是位精明的宁波商人,生于清乾隆十年(1745),从小聪明伶俐,成年后继承扩张祖业,不满足在宁波庄桥一带经商,于是前往上海滩闯荡。 童善长先在上海老城外十六铺的里咸瓜街开设了恒泰药行,做中药材批发。他还经常去四川等西南区域贩运药材,自采、自运、自销,选出好货留店里自用,批发兼零售,生意日渐兴隆。早有经营药店打算的他,特别欣赏“竺涵春”这块中药店的招牌。再说该店地处闹市大有发展前景,“涵春”具“涵和理中,永葆青春”之意。适逢童、竺二人两相情愿、一拍即合,童善长出资将竺涵春中药铺的资产同店招牌一并买下,改姓不改名为“童涵春”。于是既保持涵春的店招,又有了童氏记号,寓意“返老还童、童叟无欺、童心未泯”。 精通药材的童善长还煞费苦心,继承传统古方,把优质药材精制饮片,悉心研制丸散膏丹,创出童涵春的经营特色,“人参再造丸”就是其中一大创造。为了远销海外,童善长自有的四条大型帆船,频繁往来于上海至北方及南洋诸岛,带回各地的药材供店的配方、配料。至此,“童涵春”国药房的饮片、药酒及夏令痧药等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内外,信誉卓著。 价值百万的招牌 过去, 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会特地用金箔贴字制作招牌,也就是金字招牌。清同治二年(1863),童涵春堂第四任掌门人,童善长的曾孙童祥权(1842—1904)就别出心裁,请能工巧匠制成金底黑字匾额,高悬店堂中央。 那题字由何人来写呢?当年,“有头有脸”的大字号都请名人、名书法家书写牌匾。只要是老字号、大商家提出,上至大臣,下至平民中的文人,都愿意出手挥毫。为此,他以 800 两纹银作谢礼,托请大书法家、出身名医世家的同治朝状元陆润庠,题写了“童涵春堂”四个神气的黑字,刻在金色匾额上,并在大门中央上部嵌“童涵春堂”立体字,笑迎八方来客。 “金字招牌”不单是商店的门面,更是真正诚信经营和被顾客信赖而广为流传的商家信誉。因为只有质量过硬的商品,才称得上公众心中永不褪色、历久弥新的金字招牌。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童涵春堂”一直认为:药材的品质是药号生命所在。其严格遵循古法炮制,坚持“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的店训和“选料地道、配合讲究、制作精细、待客和气”的宗旨,十分重视对拳头产品的质量升级。 20 世纪 20 年代,童氏后代童光甫任第六任经理,满以为童涵春堂已经做出了牌子,就把精力花在了金融投机上,结果以失败告终。1930 年,童涵春堂债务累累。 不得已,童光甫把祖传的童涵春堂部分产权出售给上海滩银行巨头孙衡甫和参行老板徐炳辉等 28 人,以偿还债务,却还是不足以抵销高额债务。好在“童涵春堂”的招牌已深入人心,算是一大笔无形资产。经过出、受盘人双方协商,在出盘的时候,将这块招牌进行评估,结果以 80 万两白银作价,即折合 112 万枚银圆,可见金字招牌的价值。 招牌卖了十多元 1945 年 8 月,抗战胜利后,童涵春堂第八任经理孙以康抓紧时机恢复营业,小东门十六铺的童涵春堂南号市面逐渐恢复,为总店;战时经营的延安东路店为童涵春北号继续营业,从此形成了南、北两家童涵春堂的局面。 在两家药号装修设计上,孙以康大胆革新,突破了中药铺“外面石库门,里面黑洞洞”的老式格局,使得店堂设置、门面装潢具有现代气息,还请著名书法家唐陀和谭泽闿为两家药号书写店招。陆润庠书写的店招依旧挂在小东门的店堂中央,一旧一新,诉说着百年沉浮,也昭示着百年品牌的魅力。 20 世纪 60 年代,两家童涵春堂被迫易名:南号为“人民药品商店”,北号为“解放药店”。店名都改了,原来“童涵春堂”的金字招牌被视为“四旧”废弃了,被人摘了下来,当作废品出售。 当时有人想买去拆解方料做家具,木料商店营业员觉得“太可惜了”,自己收下又太大无处存放,正好有位叫邬国庆的郊区顾客逛旧料店时,发现了这块木招牌,花了 10 多元钱买下,说买回家给孩子当作铺板,才使之劫后余生被留存下来。 1980 年,邬国庆再次路过小东门时,发现童涵春堂恢复原来店名,想到自己家里“收藏”的店招有了回归之路。于是,他踏入店堂找到书记和经理,风趣地说:你们药店恢复了原来大名,可是正宗的金字招牌还睡在我家里呢!并且他表示无条件“完璧归赵”。 改日,童涵春堂派人驱车到浦东川沙,从老邬家中拉回了这一块珍贵的堂匾,稍经整修,重新高悬于店堂中央。这块匾额终于重见天日,也成为童涵春堂的传店珍宝。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