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老上海的造纸往事

时间:2024-02-04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造纸志 点击:
国际饭店/摄影日升 19世纪70年代,铅印技术发展,上海出现外商印刷厂。中国传统手工纸纸质疏松,无法适应,洋纸进口遂成为不可抗御之潮流。 为应对外商,曹子撝、郑观应、唐景星、李秋坪等社会名流集银15万两,派作1500股,每股100两,一次收足,并于清光绪
国际饭店/摄影日升
 
      19世纪70年代,铅印技术发展,上海出现外商印刷厂。中国传统手工纸纸质疏松,无法适应,洋纸进口遂成为不可抗御之潮流。

      为应对外商,曹子撝、郑观应、唐景星、李秋坪等社会名流集银15万两,派作1500股,每股100两,一次收足,并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破土建机器造纸厂。

      厂址在杨树浦,占地12亩余,购置英国莱司城厄姆浮士顿公司1877年出品多烘缸长网造纸机1台,烘缸8只,锅炉4座,蒸锅4只,还有切布机、轧竹机等设备。光绪十年竣工,12月正式出纸。厂名为上海机器造纸局。该厂以破布等为原料,制造洋式纸张,日产2吨。有中国工人100名,西侨1名。开业后,机器运转不正常,并受到日货倾销的影响,以致连年亏损,被迫于光绪十八年宣告停产。后几经周折,改厂名为伦章机器造纸局。但仍然经营不佳,1916年由刘柏森出资收购伦章,改名宝源造纸厂。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英商耶松洋行为主,集合俄商道胜银行、法商立兴洋行、美商茂生洋行等4家外商,与中方合股参与在浦东陆家嘴创设华章造纸公司。该厂规模较大,拥有美国制造的单烘缸、双烘缸、多烘缸长网造纸机各1台及打浆机8部,14英尺蒸球2只,锅炉4座等。产品以破布为原料,兼以稻草制造有光纸,日产11吨。开业第一年即有盈利。

      到1924年,继竟成造纸厂开办后,江南、民生、宝山、源泰等一批纸厂相继成立。至1936年,上海机制纸产量已占全国30.21%,成为申城颇具影响的行业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形势陡变,老厂损失殆尽,而在租界特殊环境下,新厂如雨后春笋,但多为厂房简陋、设备陈旧、规模很小的小厂,形成上海造纸工业分散落后的格局。抗战胜利后,上海造纸工业在外受廉价洋纸倾销,内遭恶性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一蹶不振。到上海解放前夕,工厂停工十之八九,整个行业奄奄一息。

      上海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收购成品、加工订货等政策扶植下,经济很快复苏,工厂恢复生产。1954年10月,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成立。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在造纸公司的统筹安排、加强管理下,生产迅速发展,改连史、毛边等仿手工纸生产为书写、胶版、打字纸等品种生产。1957年,纸及板纸产量为1949年的7倍。

      (摘编自《上海造纸志》)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