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让上海船厂走向世界的开拓者冷大章

时间:2022-08-12来源:江都史话 作者:(朱毓麒) 点击:
冷大章〈1921-1997)中共党员,上海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江苏江都仙女镇人。 冷大章十七岁时到省立扬州中学读书,毕业后考上北洋大学机械系。1946年进入上海招商局任技术员。1949年解放后,他在军管会的领导下配合接管了英国人留下的祥生造船厂(上海船厂
冷大章〈1921-1997)中共党员,上海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江苏江都仙女镇人。
冷大章十七岁时到省立扬州中学读书,毕业后考上北洋大学机械系。1946年进入上海招商局任技术员。1949年解放后,他在军管会的领导下配合接管了英国人留下的祥生造船厂(上海船厂前身)。
冷大章于1977年担任上海船厂厂长后,造机车间成了厂里唯一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的老大难单位,拖了全厂后腿。他亲自深入到车间,从整顿入手,大胆改革生产第一线的劳动组织方案,理顺车间的生产管理机制,并抓住关键,加强配套,终于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的“船等机”的现象,扭转了整个船厂的生产形势。这一成功经验,曾为“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第二年,在全国交通战线“工业学大庆”的会议上,作为交通部全国第一大厂,他又提出了年产十台柴油机的任务(三台万匹机,七台12v300型中继柴油机)。整顿后的造机车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终于创造了上海船厂造机史上从来未有过的纪录。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冷大章还大胆提出了“以出养进,以进养出”的发展方针,实施以产品现代化推动装备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的策略,启动了上海船厂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使船厂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1978年开始,他先后带领相关技术人员去丹麦,就造船造机技术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谈判;从瑞士引进苏尔寿柴油机公司大功率低速柴油机专利,并在引进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建立起完整的制造和质量管理体系;又从联邦德国引进大型龙门铣床,与联邦德国汉堡哈巴迪克集装箱工程公司以及康切伦斯集装箱公司釆取补偿贸易的方式,为国内外合作建造集装箱。接着,为中波远洋轮船股份公司生产建造的国内第一艘出口的万吨轮“绍兴号”与为国内生产的长江客轮“东方红17号”同时下水,创造了上海船厂历史上的的第一次,也为中波双方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係。



 
1980-1983年,为德国航运公司建造了4艘12300吨集装箱/多用途船,这是中国第一批批量出口的船舶,为我国造船工业持续在欧美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声誉。
198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勘察三号”。这是当时由我国唯一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海上钻井平台。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而且造就了我国第一代海工设计建造的队伍,获得了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奖项。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曾亲自来到现场,他认为这一工艺在国际上具有独创性与先进性,是中国造船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大创举。
过去,因为没有大型船坞,我国每年有十万吨级的大型远洋船舶约二十艘,全部要依赖国外修理,每年修船费用就高达1.5亿美元。1991年,冷大章经过认真调研后,决定利用香港厂商的资金,大陆的技术,大胆采用“分段建造,水下合拢”的办法,生产一座总长为254米的15万吨级的浮船坞。他把大坞分解成八个分段,由江都,靖江两家船厂各造四个,然后拖到上海由顶级烧焊高手进行水下焊接。船坞建成后,经劳氏船级社检验,完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15万吨级浮船坞建成
这样,不仅填补了国内造船业的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建造十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的历史,而且也使我们从此有了自已的浮船检测规范,更为重要的是,从此我大型远洋船的修理完全不再受制于国外企业了!这在当时,轰动了整个航运界。
冷大章,是上海船厂走向世界的开拓者,为中国造船工业和上海船厂的发展殚精竭虑,倾注了毕生精力。退休后,他仍担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上海地区咨询组组长。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