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句口头禅“人进木场,马进坟场”,伐木是个具有危险性的工作,稍有不慎或判断失误,放树的人就会被倒下的大树致伤致残甚至丧命;把伐下的原木用牛马爬犁从山林里拉到平地上,因为山林里没有路,要靠牛马拉着沉重的原木趟出一条条爬犁道,在下坡或斜坡上冲下来牛马很容易受伤。生产队进场前都会与林业局签订生死合同:死一个人抚恤金500元,死一头牛赔偿700元。可见当时人命很贱,人不如牛。倒大木具有承包性质,最后按原木的立方米数与林业局结算,是当时农村分红的主要来源之一。呼玛是当年位于大兴安岭林区唯一的农业县,(含如今的漠河、塔河、呼玛三县),几乎每个生产队冬天都会倒大木,而知青也成了倒大木的主力。 过去在呼玛农村,每年春夏秋种地收割完成后,冬天上山伐木,细分为打柈子或倒大木:打柈子是生产队自备全年的烧柴,把原木锯成50公分的小段並劈开做烧柴;倒大木是为林业局或单位采伐材料木,把整棵原木按需求截成8.2米、6.2米、4.2米或2.2米规格的楗子,从山林里拉到平地上的楞场。我去过的木场都是在塔河与十八站之间,如94公里林场、84公里林场。 记得其中有一次我与陈景龙一道锯放树,那天刮着较猛的正南风,我俩在一处陡峭的南山坡上放一棵樟子松,树很大,足有二十多米高,长得稍向南倾斜。我俩将树锯断后,由于南风较大,树向南倒不下去,直立着顺山坡向下滑移,滑移了大约十米左右,又反方向朝我们倾倒下来。说时迟,那时快,我见状后立即扔下大锯,横向连滚了好几周,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大树倒了。这时我感到身上有什么重压着,心想今天八成要出事。大树倒地后扬起大片雪雾,迷住了我的双眼。待我将眼睛上的雪柔净后抬头一看,只见陈景龙正趴在我的身上抬头大声呼喊着我的名字,这时他紧张得根本不知道趴在了我的身上,他看不到我,以为我被埋在了树下。我一边推开他,一边大叫着:“我在你下边呢!”“哦哟!我的老天爷,我以为你压在里面了呢!”陈景龙不停地拍着自已的前胸喃喃自语道。等我俩站起身,只见树身上密密麻麻的大小树枝正好深扎在我俩刚才放树站立的位置,真是太悬了。如果当时逃逸选错了方向,人肯定就埋在那里了。再一看,我们的大锯已经被树压坏了,万幸的是我俩逃过了这一劫,有时回想起来真有些后怕。放树有时也有意外的收获。在大冬天,有人放倒过一棵大空心树,在空洞内发现一窝蜜蜂,冬天蜜蜂不会飞,只能依靠空心树洞内仅有的一点点地热苟活,吃着夏天采到的蜂蜜渡过严冬。那俩放树的人把蜜蜂剔除后,刮出了半“维得罗”的蜂蜜。 这种上口大、底部小的白铁皮水桶,上海人称“铅桶”,黑龙江从哈尔滨到中俄边境,当地人沿用俄语水桶的音译,叫“维得罗”。 而国营林场当年已经使用柴油链锯伐木,用“爬山虎”拖拉机集材,这就是林区五十年前同时并行的两种采伐方式。机械化采伐投入大产出多,而农村靠的是人力成本低的比拼。 那年冬天在99公里林场干活,我是管放树的队长。当时我们的采伐区域包括呼玛河上的白杨树林子,那里的白杨树都是参天大树。其中有一棵巨大的杨树,有两人合抱那么粗,好长时间都没有人敢伐,我决定试试。那天上午,我和搭档整整锯了一个上午,当树倒地后,瞬时压过其他小树,过后这些小树会依靠它们固有的韧劲重新立起,在它立起的同时会将挂在树上的树枝一同带起,树枝铺天盖地的朝我们飞来,幸好我们有防备,才躲过了这一劫。树放倒后,我俩把树截成了数段,第一段截成4米长,小头最小直径0.86米,大头最大直径1.3米,整棵树出材9.3立方米。由于这一段太大太重,没人敢拉,这事只能交爬犁队长陈云祥来搞定。在拉之前,这些老板子们将爬犁道重新修整了一下,有的路段坑洼处填平浇了水,使其结冰减少摩擦阻力。由于木头实在太重了,单靠人力无法装上爬犁,到了装爬犁那天,陈玉祥他们用大绳靠牲口拉、人力撬滚上了爬犁。当时木头放上爬犁捆绑时,爬犁两边的人互相看不见,可见木头之大。大木头的尾部搁在一个小爬犁上。最后他们花了很久时间,才非常吃力地把这棵大木头倒腾到了归楞处。 抬大木一般需要8个人,分成4组,每2人一副扛子。原木左右边各4个人,8个人中有一个是喊号子的,大家跟着号字统一行动,同时使劲。抬大木上了跳板以后,你抬不动,即使吐血了也不能撂挑子。听老乡讲,以前发生过滑杠(包括不堪重压甩杠子),跌倒的人马上会挨上其他7人的棍棒,被打个半死。甩扛的后果,其他人会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压力冲击,严重的会致人残废或死亡。记得我们生产队的周姓老乡因为滑杠,使吴曙光等知青遭受重创,好多天都没有缓过劲来。抬大木是个重体力活,喊号子的人常喊出一些逗趣的号子来调节枯燥乏味的干活气氛。有时喊出的号子是在埋汰其中某个一起抬大木的人,这个时候被埋汰者是不能作出任何反应的,唯一可能做的就是跟着埋汰自已的号子“哎哟、哎哟”地将木头抬到指定位置,放下木头后才可以最终“算帐”。 这种抬大木用的掐钩,当钩子掐住原木后,抬的人一起身,钩子上的绳子绷紧后,掐钩就会掐进原木里,抬到地方后只要一放下杠棒,掐钩就会自动松开,构造相当简单实用。 归楞就是把原木下面先平行地垫上两根细的原木,再把相同长度的原木归类码放整齐,第一层堆满后再搁上跳板,一层一层加上去,最后堆成一座大垛。 楞场上堆积如山的原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50年来,累计向国家贡献了1.3亿立方米的优质木材。 原木的计量单位是立方米,是指去掉边材后圆内最大的正方形。即量出原木小头的直径,用公式求出圆内最大正方形截面积后再乘以原木长度,就可以得出理论上的材积。而实际上的出材量会多于理论数值,因为原木有大小头,类似烟囱一样。如果把一根6米的原木截成3段分别累计后,因为小头的直径逐渐增大的缘故,实际制材中那么厚的边材中还可以出一些板材。因此材积中的数值要增加边材的出材量。 为了方便计算,林业行业发明了材积尺。检尺员随身带着木制折叠式材积尺、拍子本、铅笔和粉笔,量一下原木小头的直径及原木长度,可速读出每根原木能出多少立方。把测过的原木用粉笔做标记,把每根原木测出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汇总,就是检尺员的工作。 我抬过大木,也喊过号子,所幸的是没有出过事故。我当时的食量是一个月90斤,每顿饭可吃1斤馒头,可见每天的体力消耗之大。由于我们处在高寒地区,冬天在木场上很少吃到蔬菜,不少人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得了夜盲症,我也未能幸免。当时不知道,也没有办法。夜肓症的感觉:到了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人眼看到的东西是发黄的,随着天慢慢黑下来,你就什么东西都看不清了,就算月光很好也不行。有些胆小的知青见天色稍暗就立即回屋,生怕晚上看不见路走不回来。 50多年过去了,回忆往事不堪回首。我们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很多知青至今还留下腰肌劳损、关节炎、气管炎的旧疾,所幸我们还能活到现在,看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兴安岭四季常青的樟子松林。樟子松挺拔高大,枝杈少,易加工,出材率高,广泛用于建筑、家具行业。 当地老乡称为“义气松”的兴安落叶松,顾名思义是秋天会落叶。落叶松高大挺拔,木质坚硬,含松油抗腐蚀,适用于做立柱、房梁、地板。北方不产竹子,用落叶松代替竹子做撑船用的嵩杆,细长直流无枝杈,可与竹子媲美。 柞树是一种硬杂木,易空洞不成材,当地一般作为打柈子的烧材。半腐的柞树上,夏天雨后容易生长木耳、猴头菇。 中国北方从小兴安岭、大兴安岭一直到俄罗斯都能见到白桦的身影。白桦木质细膩,富有弹性,是制作家具和高级胶合板的重要木材。 冬天的白桦林。白桦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的特点,1987年5.6大兴安岭特大火灾过后,最新恢复的树种就是白桦。进入新世纪后,林业局已全面停止采伐,职能是封山育林、森林防火了。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